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最年轻,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如何、党性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深刻剖析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载体进行了探析,旨在通过利用相关载体,提高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党性教育;高职学生
0 引言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改革,企业和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如何加强学徒制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普遍关注。
我国当代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如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如何培养具有党性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学校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状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两者不断相互转换。一方面,他们需要适应自身身份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需要花一部分时间去企业学习锻炼,而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冲击,导致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碎片化,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选择XX学校XX学院17级、18级数控模具类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17海亮班”“18海亮班”“18和良班”三个校企合作班作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党性培养研究项目实验组,选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17数控2班、18数控2、3班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由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生是从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班级里挑选出来的学生,所以在初次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两类班级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较好,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但是存在“三观”不成熟,特别是对党性修养关注较少,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修养还不够。
2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载体
“扣好大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载体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载体,“载体在汉语中的语义是指某些能够传递能量或者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党性载体承载和传递党性教育信息,是联系党性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纽带和桥梁,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平台。
在新时代下,各高职院校不断涌现学徒制背模式,要使党性教育的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将党性教育的精神实质通过教育载体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之中,这必然对大学生党性教育载体提出新的要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和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承载日益丰富的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
(2)能够更好实现党性教育的教育目标。
(3)能够成为教育主客体间交流互动的桥梁。
综合以上要求,本文针对研究对象——学院17级、18级数控模具类专业学生开展了以下党性教育。
2.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企业师傅、企业管理人员都是教育的传播者,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要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师傅的对学徒制学生的协同教育。
首先,在校的所有教职工,无论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专业教师,还是在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的行政人员,无论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是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应该要积极履行思政育人职责,结合岗位工作,找准育人的结合点,以教学课堂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环节,每一项措施为载体,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落实在育人的具体任务中。
其次,要在企业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学徒制學生的企业师傅,摒弃原有“教技术无需育人”“工作与思政无关”的陈旧观念,要明白作为学徒制的师傅同样肩负着育人职责,肩负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把育人工作融入到本职工作中,设立好本岗位的育人工作目标。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学徒学生临时团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开展技能比武,青年突击队等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和党性教育。
2.2 以课堂为关键,强化精准引领,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
2.2.1 强化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夯实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将党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通过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隐形地开展党性意识的培育活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将培育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和党性教育神所包含的“敬业”这一基本内涵联系起来,适时进行“党性修养”的缔造。
此外,要推进课程实践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活动载体支撑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做合一”,使教育的时空得到有效延伸。 2.2.2 切实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纳入必修环节
“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必须通过长期的修养实践才能得到提高。”
首先,学院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构建专题教研活动,结合新时代特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赋予新内涵。
其次,学院要将理论学习与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实践相结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内容,在全院开展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四个一”大讨论大学习活动。
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营造党性教育的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2.3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建立动态教育管理模型
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是一个由不稳定、不成熟逐渐走向稳定、成熟,由低级走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成长的特点实施分层次教育。
大一阶段,主要帮助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融入集体,认识自我,起好步,开好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打好思想基础。
在二年级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进一步强化对我党的认识,其次通过专业课的讲授,导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对三年级学生,把指导就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感知企业,塑造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
2.3 优化党性教育的环体,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2.3.1 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第二课堂育人效果,优化党性教育的环体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广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凝聚力、熏陶力和渗透力。结合现代学徒制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活动。
高职院校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环境支撑,传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诸如通过演讲比赛、宣传展板、知识竞赛等将工匠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鬼斧神工的鲁班和熟能生巧的庖丁等,红色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劳模精神等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党性内涵。
与此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搭建“校中企”“企中校”“校外企”“企外校”等合作平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引进企业的党建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和认同,将学习课堂拓展到生产生活第一线。如,开展技能比武,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党性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是新的时代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党性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2.3.2 搭建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媒体育人功能
在我国逐渐迈入5G 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已成为各单位党性教育课的一大教学载体,为学徒制学生们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在学校、在企业都能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学习。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高职院校和学徒制企业应积极开发网络思政教育新资源,搭建网络思想引领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出特色突出、内容丰富的网络成长平台,形成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纵横矩阵”,发挥网络作为党性教育的细雨润物作用,以此实现学生的“无声”教育。
例如,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强国”App等网络矩阵,形成一批围绕党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实现网络文化载体育人效果。
3 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政治素养跟踪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两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三观”成熟度,党性修养等方面要显著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
第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培育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工匠人才是企业和学校共同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标,通过多种载体方式进行学生党性培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党性修养的“又红又专”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宪洲.高校立德树人需要思政课更大担当[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9-04-18].
[2]叶大伟,易兰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4):66-67.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6-12-08].
[4]丰竹丽,张福珍.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24):42-43.
[5]徐秀云,王孝琴.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管理模式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40-41.
[6]付一乔.浅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管理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5-26.
[7]王志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教梦”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4):12-15.
[8]刘英.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理论观察,2019,(4):59-6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党性教育;高职学生
0 引言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改革,企业和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如何加强学徒制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普遍关注。
我国当代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如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如何培养具有党性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学校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状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两者不断相互转换。一方面,他们需要适应自身身份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需要花一部分时间去企业学习锻炼,而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冲击,导致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碎片化,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选择XX学校XX学院17级、18级数控模具类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17海亮班”“18海亮班”“18和良班”三个校企合作班作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党性培养研究项目实验组,选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17数控2班、18数控2、3班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由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生是从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班级里挑选出来的学生,所以在初次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两类班级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较好,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但是存在“三观”不成熟,特别是对党性修养关注较少,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修养还不够。
2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载体
“扣好大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载体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载体,“载体在汉语中的语义是指某些能够传递能量或者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党性载体承载和传递党性教育信息,是联系党性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纽带和桥梁,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平台。
在新时代下,各高职院校不断涌现学徒制背模式,要使党性教育的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将党性教育的精神实质通过教育载体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之中,这必然对大学生党性教育载体提出新的要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和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承载日益丰富的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
(2)能够更好实现党性教育的教育目标。
(3)能够成为教育主客体间交流互动的桥梁。
综合以上要求,本文针对研究对象——学院17级、18级数控模具类专业学生开展了以下党性教育。
2.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企业师傅、企业管理人员都是教育的传播者,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要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师傅的对学徒制学生的协同教育。
首先,在校的所有教职工,无论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专业教师,还是在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的行政人员,无论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是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应该要积极履行思政育人职责,结合岗位工作,找准育人的结合点,以教学课堂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环节,每一项措施为载体,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落实在育人的具体任务中。
其次,要在企业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学徒制學生的企业师傅,摒弃原有“教技术无需育人”“工作与思政无关”的陈旧观念,要明白作为学徒制的师傅同样肩负着育人职责,肩负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把育人工作融入到本职工作中,设立好本岗位的育人工作目标。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学徒学生临时团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开展技能比武,青年突击队等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和党性教育。
2.2 以课堂为关键,强化精准引领,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
2.2.1 强化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夯实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将党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通过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隐形地开展党性意识的培育活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将培育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和党性教育神所包含的“敬业”这一基本内涵联系起来,适时进行“党性修养”的缔造。
此外,要推进课程实践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活动载体支撑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做合一”,使教育的时空得到有效延伸。 2.2.2 切实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纳入必修环节
“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必须通过长期的修养实践才能得到提高。”
首先,学院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构建专题教研活动,结合新时代特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赋予新内涵。
其次,学院要将理论学习与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实践相结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内容,在全院开展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四个一”大讨论大学习活动。
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营造党性教育的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2.3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建立动态教育管理模型
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是一个由不稳定、不成熟逐渐走向稳定、成熟,由低级走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成长的特点实施分层次教育。
大一阶段,主要帮助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融入集体,认识自我,起好步,开好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打好思想基础。
在二年级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进一步强化对我党的认识,其次通过专业课的讲授,导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对三年级学生,把指导就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感知企业,塑造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
2.3 优化党性教育的环体,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2.3.1 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第二课堂育人效果,优化党性教育的环体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广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凝聚力、熏陶力和渗透力。结合现代学徒制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活动。
高职院校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环境支撑,传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诸如通过演讲比赛、宣传展板、知识竞赛等将工匠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鬼斧神工的鲁班和熟能生巧的庖丁等,红色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劳模精神等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党性内涵。
与此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搭建“校中企”“企中校”“校外企”“企外校”等合作平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引进企业的党建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和认同,将学习课堂拓展到生产生活第一线。如,开展技能比武,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党性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是新的时代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党性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2.3.2 搭建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媒体育人功能
在我国逐渐迈入5G 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已成为各单位党性教育课的一大教学载体,为学徒制学生们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在学校、在企业都能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学习。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高职院校和学徒制企业应积极开发网络思政教育新资源,搭建网络思想引领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出特色突出、内容丰富的网络成长平台,形成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纵横矩阵”,发挥网络作为党性教育的细雨润物作用,以此实现学生的“无声”教育。
例如,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强国”App等网络矩阵,形成一批围绕党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实现网络文化载体育人效果。
3 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政治素养跟踪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两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三观”成熟度,党性修养等方面要显著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
第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培育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工匠人才是企业和学校共同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标,通过多种载体方式进行学生党性培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党性修养的“又红又专”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宪洲.高校立德树人需要思政课更大担当[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9-04-18].
[2]叶大伟,易兰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4):66-67.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6-12-08].
[4]丰竹丽,张福珍.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24):42-43.
[5]徐秀云,王孝琴.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管理模式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40-41.
[6]付一乔.浅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管理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5-26.
[7]王志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教梦”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4):12-15.
[8]刘英.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理论观察,2019,(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