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感教学效应”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共同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掌握知识的强烈愿望。化学课教材的特点是抽象的概括多于形象的描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思维结构重新组材,运用各自的巧妙方法去激发追求真理的火花。如何创设课堂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呢?我的做法是:
  一、渗透国情教育,激发学习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中化学是一门最基础的课题,其教育中的思想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情景,使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我在讲序言时提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无处不在,处处闪光。就化学这门科学来讲,考古证明,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已有了造纸技术,东汉的蔡伦更是集造纸术于大成。而欧洲在学得造纸要比我国晚一千五百多年,火药是我国公元七世纪发明的,而欧洲人学得火药生产技术已是五百年后的事情。另外,我国古代的冶金技术、酿酒、漆器、染色、制盐以及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开世界之先河。近代的侯氏制碱法更是闻名遐迩,合成胰岛又是我国人民科学智慧的又一里程碑。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课强烈的学习情感。所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空洞说教,极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趣激发情感
  情感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学习的情感上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主动、愉快,乐于想象。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引趣的方式类型较多:如故事型、幽默型、进入角色表演型、引导开设型等等。采用了正确的引趣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不仅有利于双基的落实,还可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学生由无意兴趣上升为有意兴趣,学习兴趣盎然之时,其接受力随之开张,这样的记忆可从机械记忆上升为意义记忆。如在讲碱金属元素时,学生对离子的焰火不易识。教学中我首先应用电教手段,放国庆焰火,并配放朗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节日之中,然后提出焰火的焰色问题,从而写出本节主题内容——焰色反应,这样由远以近,由表及里,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兴趣上升为有意兴趣。有了化学兴趣,学生可以充分发展其聪明才智。学习兴趣浓厚,还能够举一反三。学生觉得知识学得轻松,就会乐意学习,这同传统的教学法,照本宣科、一讲到底的讲述法相比是径庭之别,其效果也必迥然不同。
  三、重建师生感情,创设学习情感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整个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内在因素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影响学生,学生的一举一动也要影响老师,所以就必须要重建师生感情,创设学习情感,使学生、老师共同努力,默契配合。
  根据多年经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加信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会收到两种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情感上投入多,教师除上课外,还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联欢、座谈等各项活动。师生间显得关系融洽,师生关系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并成为自觉意志。而另一种是不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师生关系一般,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无法开展积极思维。所以说,认知过程重要,而情感过程则成为开启认识过程的一把钥匙,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师生感情,以创设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特别是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更应予以“特殊”的鼓励,使其坚信只要认真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学好。每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坚强意志的气氛,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把爱的激励倾注给学生。学生的成绩提高时固然要表扬,学习退步时也要帮助找原因,使他们情绪稳定,并产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与教的顺利进行。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化学课教学即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人,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高度的情绪感染,上课时产生的效果必然是“唯恐聆听之不周”,正如俗话所讲:“真情所至,顽石为开。”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当一部自动机器,而应把一腔热情、渊博的学识投入自身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主动教,学生主动学,学与教引起共鸣,其结果必然事半功倍,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助于学生的素质、知识同步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继而达成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创新。本文将从导入的作用、原则、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论述,并结合课堂实例探讨一些导入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导入 创新教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每节课的初始阶
【摘要】协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重点讨论了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协作学习模式,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协作学习 精彩     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合作的好处。每个人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讲究幽默和风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感到轻松愉悦,又能得到语言美的感染和熏陶,变枯燥的语文学习为风趣的语文享受。  幽默和风趣是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姊妹。幽默是前提,风趣是结果。教师语言幽默,课堂趣味性就强,教学气氛就浓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兴趣好比机器转动的润滑剂,又好比事物转化的催化剂,因此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这当中包含了诸多因素,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学生、教法、学法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师生关系 创设情境 课堂提问 评价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
【内容摘要】为了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课程应该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主题网络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幼儿利益为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模式。它充分尊重幼儿,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其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注重活动过程,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环境为主题服务,发挥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教育目标更好地落实到幼儿身上,使幼儿的全面
随着“分级阅读”“科学认读”“分享阅读”“绘本教学”等一系列早期阅读课程进入到幼儿园和幼儿家庭中,大多数老师反映很多家长对于“阅读”的概念都定位在孩子的识字量上,每隔一段时间或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就针对书本知识急切询问孩子“今天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这样一味地教孩子还不熟悉和不能辨认的字,却忽视了文学活动本身赋予孩子的意义和积极因素。其实,说到底还是重视“阅读过程”或注重“阅读结果”的严重误区存在于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这也可能是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有效教学都是教育的一种理想与追求。我们在实践中一直关注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