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初探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了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课程应该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主题网络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幼儿利益为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模式。它充分尊重幼儿,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其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注重活动过程,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环境为主题服务,发挥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教育目标更好地落实到幼儿身上,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 初探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活动,是幼儿生活和经验的总和。随着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同样异彩纷呈,使我们幼教工作者有目不暇接之感。面对这众多的新课程模式,幼儿园怎样才能把握其内在实质,实现幼儿的发展目标呢?我们认为:只有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学前教育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
  为了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课程应该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主题网络教育活动”是幼儿在老师指导下对他们所关心的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参与形式可以是集体式的,也可以是小组式的。通过项目活动、系统教学、游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究、观察、调查、交往等,使幼儿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也得到同步发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主题网络教育活动能充分尊重幼儿,真正地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注重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由此看来,《纲要》对课程的看法不仅是既定的教材与计划,更多的是与幼儿的经验与需要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在实施课程中不能无视孩子的兴趣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经验,要让那些真正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作为课程的内容,强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经历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因此,我们注重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认知程度,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如大班有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下棋,对各种棋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经常在自由活动时间拿自己的棋出来玩,其他小朋友就把他们围起来,他们几个总是像小老师一样回答同伴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老师看见孩子的兴趣也给带动起来了,就跟孩子商量以“棋”为主题,共同探究有关“棋”的问题。他们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棋的种类”、“我会下的棋”、“我最想学的棋”,并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学会对弈,最后还开展“棋的设计”活动。
  又如现在的家庭都喜欢到大型超市休闲购物,幼儿都有跟随家人到超市购物的经验,在角色游戏中非常喜欢玩购物的游戏,于是老师就确立了“超市”这个主题。老师从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孩子对身边的超市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超市的一些简单的购物常识,且对于超市的运作很感兴趣,于是围绕幼儿提出的问题开展了以超市的标记、商品分类、辅助设施、工作人员为探究内容,并收集材料、构建超市等一系列活动。
  由于探讨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而又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这也使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幼儿在问题呈现时能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如开展“超市”主题的班,幼儿在“儿童超市”起名和设计标记活动中表现出很明显的创新意识。有小朋友认为用很多心形表示的“爱心超市”代表很关心客人;有小朋友设计的“超市”可以让人感觉超市好像白天鹅这么漂亮;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大发超市”被许多小朋友认为是冒牌货,因为本地区已存在“大润发”所以不能用,最后在激烈的争论中决定采用另外一位小朋友“多多乐超市”这个名字,意思是让客人买东西时有很多的快乐。但大家认为他设计的标记杂乱,颜色单调不好看,最后综合了几位小朋友设计的图案,终于诞生了色彩鲜艳、图案简单的标记。他们还在“如何吸引顾客到班上的多多乐超市”的讨论时积极发表建议, “在门口放一排花篮”“我们画些五颜六色的广告纸挂起来,使超市漂亮一些”“在门口铺上一块写着欢迎光临的红地毯。”……我们深深体会到,课程设计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注重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使主题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注重活动过程,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纲要》认为课程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被视为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展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创造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幼儿是课程的主动实施者,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为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亲身的体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如在“昆虫”的主题活动中,小朋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昆虫都有翅膀吗?为什么有的昆虫在地上爬,有的在天上飞?蝴蝶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找一下有关这些问题的书,并把找到的资料带回来,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当谈论到“昆虫是不是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睡觉?”这个问题时,刚好老师的朋友弄来了一些蚕卵,老师就带回班上让孩子观察。蚕卵终于孵化成蚕宝宝啦!一百多条好像小蚂蚁一样的蚕宝宝成为孩子们茶余饭后的关注焦点。老师就组织他们饲养蚕,两个小朋友负责饲养十条蚕,并进行记录。小朋友对蚕宝宝可关心了,常常围住蚕宝宝,几个孩子拿着放大镜聚起头细心观察着。在饲养过程中幼儿发现蚕宝宝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睡觉,但是不是天天都睡觉,而是吃三天睡一天;还发现蚕宝宝生长的速度很快,每天的身体长度都不一样。他们在活动中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时时惊叹着这小小的蚕宝宝竟把树叶咬成一个一个的洞。“它有牙齿的吗?它的眼睛呢?它怎么知道有新的桑叶,而不吃旧的桑叶?”一位小朋友把放大镜调整来调整去,还是没有发现蚕宝宝的眼睛,有些说:“它的眼睛可能太小,放大镜都看不清的。”有的说:“有些虫虫是靠闻气味的。”有的说:“它的触角能感觉得到。”……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寻找答案,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对主题的探讨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在开展过程中孩子不满足观察老师提供的假昆虫标本,于是老师组织孩子到户外的马山公园捕捉昆虫,在活动前让幼儿讨论捕捉昆虫所需要的工具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孩子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了各种愉快的体验,如感到有趣、惊讶、兴奋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对所探讨的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假设和推断等,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求证,其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实际操作研究,真正对相关主题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而非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答案。
  又如在“服装”主题活动中,幼儿围绕服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急于把有关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亲自到国泰服装商场进行服装调查,了解服装的种类、颜色、材料等,上网查找有关服装的起源、制作的工具、制衣过程以及服装对人们的作用等信息,收集各种各样的服装并进行分类,还自己动手缝制背心,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服装。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索活动,共同寻找答案,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也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参与者以及解决问题的点拨者,而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人。
  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走出园门,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参观、调查活动。如在开展“超市”主题时组织幼儿到“华商百货”调查有关商品摆设、食品包装、购物规则等知识;又如配合“广告”主题带幼儿参观街道两旁商铺的广告牌,了解什么是平面广告、什么是立体广告以及它们的设计方式,并且带他们到广告公司参观工作人员是怎样利用电脑来制作广告的;还有结合“我爱家乡”的主题参观葵博园、“小鸟天堂”、农业基地等。幼儿在参观、调查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环境为主题服务,发挥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和成长。但传统的环境布置大多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装饰好墙面和区角,幼儿的参与只是象征性的。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重新认识环境的价值,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幼儿有参与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的权利,幼儿应成为环境的主人。
  如在《我爱家乡》主题中,小朋友在参观“小鸟天堂”回来后决定在班上墙壁布置一个小鸟天堂。用什么材料呢?老师就把小朋友收集回来的“废物”: 吃蛋糕用的叉、快餐饭盒、纸皮、糖纸等,让他们去商量,用什么做树的枝 ?什么做榕须和小鸟?这些都让他们决定,老师只是适当地加以引导。当三十多个作品贴在墙上时,画面上绿绿的叶子,栩栩如生的鸟儿,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这些使教室顿时显得生机勃勃。孩子们一个个得意地站在画旁,欣赏着他们自己制作的“小鸟”,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从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流露出来。从制作的过程来看,实际上也是幼儿不断想象、创造的过程。如有位小朋友在贴鸟的翅膀时,老师发现他好像贴错了方向,就去提醒他,他却说:“我没贴错,它很开心地回到家里就拍拍手啦。”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哪怕孩子选择相同的材料来制作“小鸟”,但是结果每只“小鸟”的神情、姿势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体现了孩子们的联想和构思。
  我们还充分利用环境,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术作品展示出来,充分利用墙面,把墙面作为记录幼儿作品的场所,让墙面说话,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
  实践证明,开展主题网络教育活动,不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更促进了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多重互动,使教育目标更好地落实到幼儿身上,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毛美娟. 走进方案教学. 百家出版社.
  [2] 臧勤. 田野课程. 中国和平出版社.
其他文献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伤寒沙门菌suf C及t4606基因的表达受两个重要的调节因子Rpo E和Rpo S的双重调控,推测其可能在伤寒沙门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uf C在其他肠道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如果对学困难学生关注不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难以保证。教学中,科学组建小组,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困难学生享受到集体温暖;创设学生乐于 合作的情境,激发参与热情,使学困生想合作;摆正角色定位,实现多维互动,使学困生能合作;选择合作时机,训练技能技巧,使学困生会合作;科学运用评价,促进主动合作,使学困生乐于合作。  【关键
一、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校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如果不培养他们
【摘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继而达成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创新。本文将从导入的作用、原则、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论述,并结合课堂实例探讨一些导入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导入 创新教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每节课的初始阶
【摘要】协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重点讨论了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协作学习模式,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协作学习 精彩     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合作的好处。每个人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讲究幽默和风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感到轻松愉悦,又能得到语言美的感染和熏陶,变枯燥的语文学习为风趣的语文享受。  幽默和风趣是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姊妹。幽默是前提,风趣是结果。教师语言幽默,课堂趣味性就强,教学气氛就浓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兴趣好比机器转动的润滑剂,又好比事物转化的催化剂,因此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这当中包含了诸多因素,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学生、教法、学法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师生关系 创设情境 课堂提问 评价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