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世纪大师的古典文心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文心》
  顾随讲,叶嘉莹笔记,顾之京、高献红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国学大师顾随讲解中国散文,弟子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笔记首次公之于世,充分彰显出古典文章或雄浑或秀雅的艺术之美。
   听说上课的时候,拈一枝花,笑一笑就是得法,平心而论,大学里迦叶算是个好学生。假如有幸遇见个奇葩老师,比如无语拈花的那位,或者跑惯了野马的顾随,实在是很忧心坐在下面的乖学生,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做不出笔记,不知该是怎样一种心情。至少,我是心安了。
  顾随最初在燕大开一门古代文学课,据说“台风”极好,尤其受到女学生们欢迎。大概是普通话也不差,并不像某籍某系的教授,比如周作人讲一口绍兴话,声音小,就连坐在第一排的也颇觉苦恼。然而作为当时的名教授,顾随也有他不能让弟子们省心的地方,一方面是述而不作,更严重者是让人家听清楚也记不下来,这更多缘于他“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的授课方式。对此,顾教授自己有个简单生动的比喻:跑野马,听说可以一直跑到京剧和杨小楼。
  民国课堂录影尚未流行,即便今天有周汝昌、吴小如等学术大咖为老师点赞,但拿不出一本课堂记录来佐证终究是道硬伤。那时候大学教授把讲义稍微整理一下,一般就能出版,这也应该纳入社会影响力的范围。顾随却是一个例外,生就骨质懒散,“自写语录”?干不了。然而却能一本本地出诗集、词集,再然后曲集。以至于我们后人所熟悉的顾随,更多也是这样一种旧式文人的形象,折扇,长衫,自然还有几位女弟子。所以,当我们翻开《中国古典文心》,听顾随上课时说,他现在不怎么喜欢Oscar Wilde了,王尔德?且随口飙出了标准的英伦腔,不知有多少路人瞬间转粉。
  本书在正文前附有一张黑白照,叫“顾随和他的学生们”,果然是竹布衫加女弟子的节奏,右数第二个正是这本笔记的主人叶嘉莹,清秀,微微烫了卷发。顾随诗中有《和叶生韵》《再和叶生韵》等七律多首,学力上对这位“叶生”也颇认可。现如今“叶生”早成了“叶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几乎与老师同样爱说诗写词。身边有去听她讲座的朋友,一连几天都对老先生讲课时的优雅与活力念念不忘,想来这“台风”中应也有乃师真传。而我只能默默翻开这本书,人非而物是,却也可以想见一个奋笔疾书的少女模样。
  大学时的叶嘉莹专攻古代文学,上顾随课四年,毕业后蹭课两年,总共记下了八大册笔记,手头这一本出得迟些,大约是其中较冷门的一个吧。诗人讲解文章,想想就有勉力为之的嫌疑。然而却也不妨换个角度,《中国古典文心》里的声音,也许恰恰来自一个最不分裂的顾随。之前大家多是听他解诗说词,风流余韵固然是当行本色,却不免动用了原本属于写作者的技巧与思路,高则高矣,能相和的也实在寡淡。
  相较而言,手头这本笔记反而更容易引导我们进入一篇篇文章本身,或者说,一旦离开了诗词曲这地界,顾随与你我一样成为纯粹的读者,不过是多了些积淀,感受能力也更通透。据说顾随有段时间曾是苦雨斋中常客,讲文章而重“涩”味,这似乎与知堂老人有些关联。然而论说当世文章,顾随却认为“周作人是甜,鲁迅先生是辣”,前半句正正击中了苦雨斋立足方寸。再听他解读《答苏武书》,一语道出李陵有意遮掩的情绪潜流,好言劝降自是表面文章,沉痛处却在“一方面是辩白,一方面是负气”。想来也是这位读者任心所之,直抵文心的一种领悟。实际上,倘若《中国古典文心》能在讲解文学本事之外,落地生出一颗颗任性读书的种子,于无缘得见顾式跑野马的我们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在写给叶嘉莹的一封信中,顾随曾说,假使自己“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尽已得之”。今天这位“被隐藏的大师”能为后人所知,很大程度上即因缘于门下“叶生”的“笔记传法”。假使能碰到这样的性情中人当老师,做笔记竟也成了一门艺术,如何将羚羊挂角的独到兴会落实为笔端文字,在灵敏的感应能力之外,还要交付出极大的耐心与坚持。两位大师,一段光阴,几种笔记,也就越发觉出眼前这一本的珍贵,毕竟是穿越了自然与人世的变迁,每当翻开一页读下去,总会疑心书里的顾随讲到得意的地方,会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向后面拗过去,再拗过去。
  (李乐乐/文)
  【一句话书评】
   一般学术著作大多是知识性的、理论性的、纯客观的记叙,而先生的作品则大多是源于知识却超越于知识以上的一种心灵与智慧和修养的升华。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唯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其他文献
《21世纪资本论》  [法]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  一段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研究历史,一部可能是这个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很多学者视本书为马克思《资本论》在21世纪的“复活”,群起攻击其数据可信度、论证逻辑以及最终结论上的漏洞。实际上这本书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只有两个相似点,一个是诞生的背景和探讨的主题,这两本书都诞生于新
期刊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  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简单。尹建莉以学者的严谨、朴素人学理念与妈妈的亲和,再次为家长们还原家庭教育的真相。  初为父母,常犯“三宗罪”。卢梭在《忏悔录》中将此称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尹建莉深谙此道,她解释说:不少家长,包括许多老师,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逃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
期刊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胡鞍钢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而言既是首次,更是前沿热点,其理论价值与重要现实意义在本书中得以全面呈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和概念,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新的重大认识和重大创新。  为什么党
期刊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周鸿祎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祎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
期刊
得知张庆洲罹患重病的消息,我十分震惊。那是周末我去北京参加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诗人、铁路作协原秘书长李志强夫妇看望我时告诉我的。回到唐山后,我与诗坛“燕赵七子”之一的东篱先生去医院看望他。见到他时,不仅大吃一惊,人已经完全脱相,脸色蜡黄,已经不能言语,只有眼睛还有些亮光。听他的夫人说,他前两天还能与人交谈,就是这两天身体骤然衰竭,但我们说的话他还能听见。人已至此,还能说些什么?我忍住悲痛,安慰他的
期刊
一个煦阳暖照的春天周末,放逐晨昏忙碌的烦躁,携一腔须臾闲情,徜徉在春意正浓的乡村金黄的油菜花海之中,但见穿红着绿袅袅婷婷,近乎千人一面的城市赏花少女中,有三三两两头戴油菜花编织的花冠者,仿佛游走在九天金锦之上,美如仙子。我流俗的目光惯常地游走于美丽之间时,顿觉眼前一亮,这一抹妆饰,不愧景中之景,锦上添花啊!  你喜欢油菜花专一始终的美,用油菜花妆扮自己,那它便给你带来别致的美,让你喜出望外;你喜欢
期刊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周国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6月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智慧的沉淀,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回到人的原点,注重内在生活,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有很好的抚慰和指导作用。  当今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一方面科技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科技不断地给生活带来诸多眼花缭乱的新体验。另一方面科技和时代的巨大变革也带给人很深重的焦虑感。特别是中国
期刊
《品味四讲》  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  《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  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
期刊
《洗澡之后》  杨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是杨绛先生百岁封笔之作,赋予《洗澡》完满结局,行文诙谐生动,亦庄亦谐,表现出不论何种境遇都处之泰然的洒脱情怀。  长篇小说《洗澡》写于1987年,时隔27年之后,杨绛先生以103岁高龄创作了《洗澡》的续篇《洗澡之后》,她旺盛的创作精力令人感动。  她为什么要续写《洗澡》?她在《洗澡之后》的前言中说道,担心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
期刊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白岩松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  从靖国神社到动漫、相扑,白岩松带我们且行且思,近距离观察、认识日本社会,深入剖析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诸多方面的深层问题。  读完这本《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想写的也就是这篇文字——不爱不恨。之所以不爱不恨,是希望一切都以客观冷静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眼前这个世界,尽量不想带有太多的倾向性感情来述说对某个国家或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