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知识传承很大一部分源于教育,教师知识结构与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首先对教师知识结构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程知识;教学
G451
一、简介
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欠缺,从哪些方面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探讨的是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知识结构。因此,知识结构的研究尤为重要。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一些。
有关教师知识的分类多种多样,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这些分类有共同的地方,但也存在分歧。即使使用了同一个词语,但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些分类往往与实际脱节。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 Shulman)教授将教师知识分为三类: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与课程知识[1],后来有所改进,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学习特征知识、教育情景的知识以及教育理念价值观的知识纳入其中。实际一节课的设计,可能还与其他知识有关,比如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临时遇到的某种突发事件等等,甚至包括教师的心情及其掌控这种心情的能力。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还有格罗斯曼(P. L. Grossman)、科克伦(K. F. Cochran)、德鲁特(J. A. DeRuiter)等等学者[2]。国内有关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者有林崇德、申继亮、范良火等。林崇德等人对教师知识结构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他们认为教师应该具有的主要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3]。其中,本体性知识也叫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其来源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则是用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手段与方法,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本体性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3]。
二、教师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对教师知识结构分类的学习,结合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本文认为,教师知识结构是一个整体,将其进行分类是为了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其分类类别,不一定以全、以多、以细为好。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门课,需要以下几类知识背景:
(一)首先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包括该门课程的基础,是教师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总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和相应的理论组成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的知识就是该门课程的相应的学科知识以及这些学科知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例如《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其前导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在过程控制系统的讲解中用到自动控制原理的传递函数的知识、PID控制的理论知识等等;电路,过程控制是仪器仪表的控制,仪器仪表的电路分析中要用到电路的知识等等。那么自动控制原理以及电路等课程的知识就是学科知识。
(二)其次是课程知识,课程知识主要是从该门课程的内容方面来说的,是一个教师对该门课程的理解。例如《过程控制系统》中相应的一些知识点,如单容过程;双容过程;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等等这样一些知识点构成的课程内容。
(三)一般教学法知识,如何把课程知识系统清楚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一般教学法知识包括内容广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一门课,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2)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掌握;3)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案书写;4)准备好教案以后,在课堂如何讲解,即如何将课程知识呈现给学生,例如我们一般师范院校有《说课》这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等方法方面的知识;5)课后学生答疑,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方面的知识;6)课程教学中以及结束后,根据学校规定,还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包括作业进行了解评估,可以采用设计、大作业、考试等方式,这方面的内容也属于一般教学法知识范围。一般教学法知识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之相对的是课程教学法知识。
(四)课程教学知识,针对一门课程,课程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相结合即为课程教学知识。课程教学知识是个性的知识,是老师将一门特定的课程如何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例如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给学生讲的更清楚,需要一定的经验。课程教学知识是年轻教师较为欠缺的,教学相长可以看作是课程教学知识的總结。
(五)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可以包含很多内容,要与一般教学法知识有所区别,一般内容是大众化的内容,某种教学方法通用。文化知识取决于个人修养,即教师的一技之长,根据教师个人的文化知识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教师的个人修养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3]。
(六)其他知识,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学不能与社会割裂开来进行。学校的相应的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个人情况、国家的教育政策这些环境性的知识,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提高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分类之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健全、提高。其分类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对于出现问题,分析问题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知识存在的缺陷,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可以进行弥补,以提高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注重课程知识,也要注重其他方面。比如一般教学方法等等。
从外部环境来说,提高教师知识的方法有教师培训、学习交流等等;从自身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得到教学经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分类,进而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对缺陷部分进行有目的的补充,使知识的各个方面互相补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但要加强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研究,12-17,1999.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程知识;教学
G451
一、简介
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欠缺,从哪些方面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探讨的是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知识结构。因此,知识结构的研究尤为重要。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一些。
有关教师知识的分类多种多样,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这些分类有共同的地方,但也存在分歧。即使使用了同一个词语,但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些分类往往与实际脱节。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 Shulman)教授将教师知识分为三类: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与课程知识[1],后来有所改进,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学习特征知识、教育情景的知识以及教育理念价值观的知识纳入其中。实际一节课的设计,可能还与其他知识有关,比如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临时遇到的某种突发事件等等,甚至包括教师的心情及其掌控这种心情的能力。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还有格罗斯曼(P. L. Grossman)、科克伦(K. F. Cochran)、德鲁特(J. A. DeRuiter)等等学者[2]。国内有关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者有林崇德、申继亮、范良火等。林崇德等人对教师知识结构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他们认为教师应该具有的主要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3]。其中,本体性知识也叫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其来源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则是用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手段与方法,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本体性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3]。
二、教师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对教师知识结构分类的学习,结合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本文认为,教师知识结构是一个整体,将其进行分类是为了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其分类类别,不一定以全、以多、以细为好。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门课,需要以下几类知识背景:
(一)首先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包括该门课程的基础,是教师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总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和相应的理论组成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的知识就是该门课程的相应的学科知识以及这些学科知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例如《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其前导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在过程控制系统的讲解中用到自动控制原理的传递函数的知识、PID控制的理论知识等等;电路,过程控制是仪器仪表的控制,仪器仪表的电路分析中要用到电路的知识等等。那么自动控制原理以及电路等课程的知识就是学科知识。
(二)其次是课程知识,课程知识主要是从该门课程的内容方面来说的,是一个教师对该门课程的理解。例如《过程控制系统》中相应的一些知识点,如单容过程;双容过程;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等等这样一些知识点构成的课程内容。
(三)一般教学法知识,如何把课程知识系统清楚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一般教学法知识包括内容广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一门课,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2)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掌握;3)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案书写;4)准备好教案以后,在课堂如何讲解,即如何将课程知识呈现给学生,例如我们一般师范院校有《说课》这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等方法方面的知识;5)课后学生答疑,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方面的知识;6)课程教学中以及结束后,根据学校规定,还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包括作业进行了解评估,可以采用设计、大作业、考试等方式,这方面的内容也属于一般教学法知识范围。一般教学法知识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之相对的是课程教学法知识。
(四)课程教学知识,针对一门课程,课程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相结合即为课程教学知识。课程教学知识是个性的知识,是老师将一门特定的课程如何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例如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给学生讲的更清楚,需要一定的经验。课程教学知识是年轻教师较为欠缺的,教学相长可以看作是课程教学知识的總结。
(五)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可以包含很多内容,要与一般教学法知识有所区别,一般内容是大众化的内容,某种教学方法通用。文化知识取决于个人修养,即教师的一技之长,根据教师个人的文化知识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教师的个人修养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3]。
(六)其他知识,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学不能与社会割裂开来进行。学校的相应的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个人情况、国家的教育政策这些环境性的知识,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提高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分类之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健全、提高。其分类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对于出现问题,分析问题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知识存在的缺陷,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可以进行弥补,以提高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注重课程知识,也要注重其他方面。比如一般教学方法等等。
从外部环境来说,提高教师知识的方法有教师培训、学习交流等等;从自身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得到教学经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分类,进而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对缺陷部分进行有目的的补充,使知识的各个方面互相补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但要加强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研究,12-17,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