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以山西省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对山西当前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指出了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揭示了当前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法治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法治环境;法律意识
  
  一、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行动纲领。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指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应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即以现行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为前提,以依法治国为目标,着眼于消除现有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从法律上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第二,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法治治理模式的转变。即转变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注重法律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有机结合,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增强参与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的意识,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依法维权的能力,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公平理念和价值取向。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公平,民主政治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平等。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得益者。法治环境建设应当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发展,从法律制度上设定保护农民各项政治、经济和参与社会管理的合法权益。
  第四,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应当致力于发展农村地区社会文化事业,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乡风文明不仅要靠精神文明,也要靠法律。国家将需要以强制力保障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二)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第二,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确立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客观上要求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展农业、解放农民、改革农村,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对于依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三农”发展更加具有活力。
  第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山西”的迫切需要。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法治是生产关系稳定的最佳保障,是广大农民的最好“定心丸”。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和提供有效服务,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外部环境。
  二、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笔者的调查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只有55%的农民明确表示在切身利益遭受严重侵害时会可能利用法律武器。而针对自己所处的法治环境,只有一半的人表示满意,而绝大部分村民认为法治环境的好坏主要是由当地官员来决定,有70%的人认为当地基层官员的法律意识很一般,而有近1/4的村民认为基层官员的法律意识很低。基于以上观点,村民们普遍认为对于政府的行政行为,村民可以对抗,有87%的人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而且有20%的人认为是闹得有理。综合对社会调查和所见所闻所感,笔者认为:目前,山西省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社会渗透力不足,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体系还不完整,调整农业、农村、农民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现实问题不能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仍要运用伦理道德或乡土规范来处理。从立法的数量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制定了20多部调整农村各类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40多部行政法规以及和农业、农村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仍有很多复杂问题,找不到处理的法律依据,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涉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二,农民法律意识水平总体上仍然十分淡薄,一些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不力,执法过程的不严肃对法治环境的形成造成了损害。目前,在农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极为严重,甚至出现执法的随意性,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
  第三,农村治安形势严峻,司法公正与法治环境的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按照现有的司法体制,农民通过法院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诉讼过程的繁琐、复杂、高昂花费、司法腐败、人治干扰、某些执法官吏的运作效率低下和办事不公等,致使农民耗了很大的成本和代价去打官司,但自己的权利仍然得不到维护和落实。
  三、加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思考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提供立法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在立法工作中,要体现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要决策,代表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通过立法程序,把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努力提高立法质量。要选择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立法。
  第一,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律制度。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立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不是建立平安乡村的问题,而是如何从法律上保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公平问题,要在国民经济财政分配第二次分配中来实现。
  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机构的管理模式,一些相关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议积极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户籍、教育、医疗、迁徙、公共财政投入、农村社会保障等制度的立法,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
  第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制度。当前,农村的公共产品非常匮乏,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国家除了经济上的侧重和投入,还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保障,明确相关主体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法律责任,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促成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落实,逐步改变村镇发展缺乏规划。
  第四,完善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发展,从法律制度上设定保护农民各项政治、经济和参与社会管理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落实农民各项民主权利;依法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经济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法律地位,保护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
  第五,完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法律制度。为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法律上规定政府保护农业、支持农业的相关内容。完善和落实《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方面的责任,以及每年农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投入预算、程序和监督等内容;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引导和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保障职能,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和规范农村法律服务领域,切实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全方位、宽领域、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一,深入务实、不懈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法律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必备的素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普法理念,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农民尊重法治理念,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第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减少执法活动的主观随意性,增强透明度,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三,努力改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建立相互制衡的司法、执法科学运作机制。从执法环节入手,尽快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用厉行法治来取信于民,进而树立起农民对实行法治的信心,树立农村法治权威。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的管理,严肃查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法律服务行为。
  第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司法所、综治办和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农村稳定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依法打击农村犯罪活动,铲除农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净化农村环境,增强村民的安全感。
  第五,划清司法与行政的界限,实现和维护司法独立并有效监督地方行政。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改革,明确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避免职能冲突与重叠,消灭争相管辖现象,确定行政越权、司法违法的责任及其承担,消灭行政意志在司法领域中的横行,维护法律公正正义,净化审判环境。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探索农村法治实践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让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村扎下根
  第一,建立以法律为核心的农村新道德,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要教育农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规民约”等,积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社会风貌。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基础,是促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使农民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农民意识到法律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知道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以法律作为后盾,使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民的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1、左燕东.山西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省工作全面启动[N].山西日报,2006-06-01.
  2、郭超.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J].法治论坛,2007(2).
  3、田成有.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条件与保证[EB/OL].http://www.legaltheory.com.cn/asp/info.asp?id=1782,2003-01-3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1.
  *本文为2008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有删节。
其他文献
摘要:失地农民在征地补偿、就业与再就业、社区生活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增强失地农民的政治参与。通过构建失地农民团体、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三位一体的参与式民主模式。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和落实,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关键词:失地农民;公平;正义;参与式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以上,这与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密不可分。人口城市化
期刊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文章分析了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课程的教学优化方法。并建立生物化学实验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生化实验;创新能力;教学优化    实验是教学实践性的环节,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一、目前生物化学实验
期刊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变化,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独居老人健康医疗问题严重。为了解社区独居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探讨行之有效的照顾策略,文章以社区研究的视角,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调查了独居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状况。研究发现,社区独居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非常强烈,医疗费用负担严重,医疗照顾模式落后。其中。独居老人自身特征及社会支持提供的充分程度都会影响其医疗服务需求的方向及强烈程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浙赣线大会战期间,上海铁路局上海工务机械段钱塘江基地承担销排、卸轨的重任。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基地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现状,采用TNPM管理模式对行车的维护保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行车:维护保养    浙赣线大会战期间,上海铁路局上海工务机械段钱塘江基地承担铺排、卸轨的重任。由于卸轨、铺排的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环
期刊
摘要:我国城市户外广告从无到有。数量猛增,遍地开花,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给城市市容、环境、景观带来的相关问题。文章以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为实例,通过对影响城市户外广告规划设计的空间资源、环境和景观等因素的研究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城市户外广告规划设计原则和在户外广告设置分区上探索与完善的设想。并通过实
期刊
摘要:在当今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员工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而外界各项相应服务又不够成熟、完善,传统管理者面临巨大挑战,一种新型的管理者——咨询式管理者将应运而生。文章在介绍其内涵、特点、优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培养咨询式管理者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管理者;咨询式管理者: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人才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加重,组织员工将面临新
期刊
摘要:从宏观角度来说,红色旅游具有潜移默化和真实直观的文化传播功能。从微观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又有将“政治品牌”转化为区位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红色旅游兼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安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文章从红安的红色旅游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红安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机遇以及制约因素,以期革命老区能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促进县域
期刊
摘要: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依据,是实施科学管理、确定合理价格的前提条件。文章以北京旅游景点为例,以定量评价的方式计算出每一个景点的评价值,然后对2004年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数量和景点门票价格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资源评价得分与游客人数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式在确定目标市场及市场规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与门票价格几乎没有什么相关性,当前门票价格制定的合理性需要探讨。  关键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从产生背景、发展和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NDF市场,分析了其经济效应及在汇率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人民币NDF市场发展的预测。  关键词:NDF;人民币;汇率风险    一、引言    NDF是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on-Deliverable Forward),它是远期外汇交易模式的一种,属于NDPs(Non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房地产业较高的利润回报率吸引了众多资本,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投资房地产。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对各类资本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只有技术创新获得超额利润,才有利于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房地产业的过度超前投资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颠覆性作用。文章试从官产学的角度论证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三重螺旋(TH);房地产业;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