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下我国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本文将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26
前言
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同时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在确保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1、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与改革,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当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相对传统落后,致使其教学重心总是盲目地放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上,但是却忽视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素质教育优势。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人文类学科,其课程内容并不仅仅是由刻板和确切的历史史实构成,同时还包含有众多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师都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课堂教学也多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地体现,而且还严重忽视了对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此外,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会促使学生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的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和应付考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多数初中历史教师都存在着过于依赖历史教材的问题,因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总是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事业和知识储备。
2、有效改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策略
1、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说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首要前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所在。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以开国大典的盛况为例创设故事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都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应该都会齐声回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随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讲述:“你们知道吗,那一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毛主席喊出:‘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还要齐鸣28响呢?”通过讲述这一故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对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历史观念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普遍习惯于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教学重心也过于侧重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学生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进而也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出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讲述秦始皇功过的历史专题片,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秦始皇的人物形象和主要事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以“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主题的小型辩论赛。要求学生能够自告奋勇,也可以由其他学生推荐,一共选出八名学生作为辩论双方,并持对立的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则作为观众需要事先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并且有最终投票的权力,票数多的一方则为获胜。从而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历史观念和辨析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强化学生历史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也成为了当下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而新课标一再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教学要求。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时,就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我国外交事业在近几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展示和分享。从而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强大力量,进而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之情,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而能够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教学的弊端所在,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开展小组合作教學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以此来全面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建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20):86.
[2]侯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0):8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26
前言
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同时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在确保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1、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与改革,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当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相对传统落后,致使其教学重心总是盲目地放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上,但是却忽视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素质教育优势。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人文类学科,其课程内容并不仅仅是由刻板和确切的历史史实构成,同时还包含有众多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师都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课堂教学也多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地体现,而且还严重忽视了对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此外,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会促使学生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的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和应付考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多数初中历史教师都存在着过于依赖历史教材的问题,因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总是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事业和知识储备。
2、有效改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策略
1、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说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首要前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所在。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以开国大典的盛况为例创设故事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都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应该都会齐声回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随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讲述:“你们知道吗,那一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毛主席喊出:‘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还要齐鸣28响呢?”通过讲述这一故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对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历史观念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普遍习惯于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教学重心也过于侧重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学生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进而也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出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讲述秦始皇功过的历史专题片,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秦始皇的人物形象和主要事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以“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主题的小型辩论赛。要求学生能够自告奋勇,也可以由其他学生推荐,一共选出八名学生作为辩论双方,并持对立的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则作为观众需要事先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并且有最终投票的权力,票数多的一方则为获胜。从而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历史观念和辨析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强化学生历史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也成为了当下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而新课标一再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教学要求。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时,就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我国外交事业在近几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展示和分享。从而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强大力量,进而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之情,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而能够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教学的弊端所在,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开展小组合作教學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以此来全面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建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20):86.
[2]侯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