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学习观;课程观;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
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1—01
回顾近十年来的课改历程,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被灵活多变的教学新模式所替代,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并不断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在课改大潮中也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探索,推陈出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1. 树立了终生学习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教师要通过培训、集体学习、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每周进行公开示范课,并及时展开测评和研讨。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教后感。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虚心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 建立了先进的课程观。我校在教学中不再完全依赖教科书并开设了校本教材,还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变通,逐步学习创造性地应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师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而教学观念的转变也要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我校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寻找启发学生的契机,由传统的讲解和传授知识逐步过渡到师生间的富有启发性的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动手实践,多种教学方式悄然走进课堂。
4. 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既然教学方式在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中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容置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过去的被动机械接受逐步过渡到积极地自主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成功转变。
5. 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现代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多媒体使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演示变得直观形象,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网络使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扩充了教学内容。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大有裨益。
尽管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年,但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年中得到彻底改变。我校在课改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和思考。
1. 师生角色没有得到彻底的转换。平等、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课堂上,无非是多了一些师生间的谈话、小组间的讨论,但这些还是完全在教师的控制和主导下进行的,而不一定是学生真正的需要,这也许是受几千年师道尊严等级观念的影响。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想抓住课改的实质,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如果教师没有平等、民主的意识,新课改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2.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依旧以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重建教学评价体制是课改的核心问题。
3. 缺乏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本次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那么研究教材和学生就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研究教材和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重形式不顾内容的问题时有发生,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编辑:张昀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
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1—01
回顾近十年来的课改历程,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被灵活多变的教学新模式所替代,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并不断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在课改大潮中也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探索,推陈出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1. 树立了终生学习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教师要通过培训、集体学习、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每周进行公开示范课,并及时展开测评和研讨。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教后感。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虚心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 建立了先进的课程观。我校在教学中不再完全依赖教科书并开设了校本教材,还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变通,逐步学习创造性地应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师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而教学观念的转变也要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我校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寻找启发学生的契机,由传统的讲解和传授知识逐步过渡到师生间的富有启发性的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动手实践,多种教学方式悄然走进课堂。
4. 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既然教学方式在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中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容置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过去的被动机械接受逐步过渡到积极地自主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成功转变。
5. 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现代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多媒体使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演示变得直观形象,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网络使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扩充了教学内容。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大有裨益。
尽管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年,但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年中得到彻底改变。我校在课改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和思考。
1. 师生角色没有得到彻底的转换。平等、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课堂上,无非是多了一些师生间的谈话、小组间的讨论,但这些还是完全在教师的控制和主导下进行的,而不一定是学生真正的需要,这也许是受几千年师道尊严等级观念的影响。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想抓住课改的实质,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如果教师没有平等、民主的意识,新课改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2.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依旧以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重建教学评价体制是课改的核心问题。
3. 缺乏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本次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那么研究教材和学生就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研究教材和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重形式不顾内容的问题时有发生,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