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37-01
本课题的提出是依据清河小学“十一五”科研兴校三年规划引领课题,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发展角度思维,创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思想,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活氛围,形成清河小学的办学特色,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努力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几年来清河中心小学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对校园的显性文化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做成学校的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加强楼外自然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绿色校园。
把楼前以松树、果树为主体,以墙体爬山虎为背景、以绿色草坪为衬托的绿化带中的松树、果树修剪成形,树下的草坪进行更新,并在教学楼前建造两个永久性花坛,通过绿化带与永久性花坛的相互照应,形成了一条更加靓丽的校园绿色风景线。在操场南侧1500平方米的以白杨树为主体園林区中,铺设树中甬路,设置石登、石座,为学生休闲、娱乐提供更加人文的活动场地。在操场北侧校园一角栽植当地树冠优美生命力强的阔叶树为主体的自然风景林一块。同时硬化楼前的学生活动场地。
继续调整楼外文化环境建设思路,努力适应新课程的教育需要。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构建更加人文的教育环境。更换楼前板报,在教学楼后墙两侧添加校园文化语言营造文化氛围。
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各楼层文化板块。教学楼,一楼走廊为校风校训展示区,二楼走廊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活动展示区,三楼走廊为学生作品展示区。
在楼梯、走廊上张贴更加人文的提示语,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完善和更新学前班墙体宣传画阵地,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从娃娃抓起。
整体设计——构建“自主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特色。也就是实验前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蓝图,经过三年的整体规划,最终形成绿化、美化、硬化为一体的,校园外部环境和具有深层底蕴的校园内部教育文化环境。分块实施,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教育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开展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的研究。
一是明确楼外文化环境建设思路,努力适应新课程的教育需要,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构建更加人文的教育环境。学校正门两侧设置提示板,提示板上的内容要与学校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在教学楼的外侧墙壁上添加校园文化语言,营造文化氛围。
二是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学生公寓正厅为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展示区;走廊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活动展示区;三楼为学生作品展示区。
一楼正厅两侧为宣传栏,可根据学习阶段、季节变化更换内容,南北两侧可以设计一些温馨的提示语和名人的故事栏目,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顽强拼搏,为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二楼可以以“学习生活小组”为一个团队,划分区域,让学生自主设计适合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内容。
可以建立学校网站:一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数据库,使学生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更有益的内容;二是收集学校的最新动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校本课程建设。挖掘、开发教师教材资源: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构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公民”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园礼仪”方面,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由教师们编写校本教材,各年级全部参与必修校本课程的学习。
组建校外环保小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力争三年内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底蕴更加浓郁。
本课题的提出是依据清河小学“十一五”科研兴校三年规划引领课题,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发展角度思维,创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思想,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活氛围,形成清河小学的办学特色,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努力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几年来清河中心小学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对校园的显性文化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做成学校的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加强楼外自然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绿色校园。
把楼前以松树、果树为主体,以墙体爬山虎为背景、以绿色草坪为衬托的绿化带中的松树、果树修剪成形,树下的草坪进行更新,并在教学楼前建造两个永久性花坛,通过绿化带与永久性花坛的相互照应,形成了一条更加靓丽的校园绿色风景线。在操场南侧1500平方米的以白杨树为主体園林区中,铺设树中甬路,设置石登、石座,为学生休闲、娱乐提供更加人文的活动场地。在操场北侧校园一角栽植当地树冠优美生命力强的阔叶树为主体的自然风景林一块。同时硬化楼前的学生活动场地。
继续调整楼外文化环境建设思路,努力适应新课程的教育需要。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构建更加人文的教育环境。更换楼前板报,在教学楼后墙两侧添加校园文化语言营造文化氛围。
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各楼层文化板块。教学楼,一楼走廊为校风校训展示区,二楼走廊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活动展示区,三楼走廊为学生作品展示区。
在楼梯、走廊上张贴更加人文的提示语,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完善和更新学前班墙体宣传画阵地,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从娃娃抓起。
整体设计——构建“自主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特色。也就是实验前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蓝图,经过三年的整体规划,最终形成绿化、美化、硬化为一体的,校园外部环境和具有深层底蕴的校园内部教育文化环境。分块实施,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教育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开展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的研究。
一是明确楼外文化环境建设思路,努力适应新课程的教育需要,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构建更加人文的教育环境。学校正门两侧设置提示板,提示板上的内容要与学校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在教学楼的外侧墙壁上添加校园文化语言,营造文化氛围。
二是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学生公寓正厅为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展示区;走廊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活动展示区;三楼为学生作品展示区。
一楼正厅两侧为宣传栏,可根据学习阶段、季节变化更换内容,南北两侧可以设计一些温馨的提示语和名人的故事栏目,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顽强拼搏,为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二楼可以以“学习生活小组”为一个团队,划分区域,让学生自主设计适合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内容。
可以建立学校网站:一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数据库,使学生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更有益的内容;二是收集学校的最新动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校本课程建设。挖掘、开发教师教材资源: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构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公民”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园礼仪”方面,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由教师们编写校本教材,各年级全部参与必修校本课程的学习。
组建校外环保小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力争三年内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底蕴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