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山水意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但紫砂壶并非独秀,陶刻陶板画亦有独到之处。陶刻陶板画作为陶瓷艺术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陶刻于紫砂壶、陶瓶上的陶刻作品来说,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它集书画艺术手法与陶刻于一体,在展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同时,又将传统手工艺以简朴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陶刻;中国画;太行人家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先民们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记录在陶罐、陶碗上,这便是最早的陶刻方式。据考证,有史料记载较早的陶刻文字为元代蔡司沾《霁园丛话》中的:“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至明、清时期,文人与匠人的合作为陶刻艺术真正打开了局面,书画艺术不仅仅被运用到紫砂器具的装饰,陶刻陶板画这一创作形式更是被逐渐普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也就对紫砂陶刻从艺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书画艺术造诣能融入到陶刻技法中来。陶刻陶板画“太行人家”(见图1)采用全手工陶刻表现中国画的水墨风格,初看作品整体给人以大气广博、苍茫粗犷的感觉,这与陶刻的创作方式以及太行山壁原本的特点不无关系,再细细品味作品中的景色又有宁静致远之感。以下就以作品“太行人家”为例,简述陶刻陶板画的创作。
  1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的创作从来都不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必须做到“走出去,拿回来”,“走出去”即融入生活、观察生活,“拿回来”即把所见、所闻应用到艺术作品中。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确实如此,就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说,理论上主要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其中又以生活积累为首要,因此没有生活基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空洞、乏味的,无法为大众所认可。从构图角度来说,陶刻陶板画“太行人家”主要采用实景拼接的手法,把不同地点的不同景色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浓缩三千里太行盛景于尺寸陶板,这也就要求创作者从真实的自然景色着手,进行实地的观察与思考,所以才有了三次太行山之行,而每次都有着不同的体验。陶刻作品“太行人家”的原型便是有着“太行明珠”之称的郭亮村。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依山而建,坐落于千仞石壁上,以绝壁峡谷闻名于世,其山壁如同被刀斧削过一般,呈90°直角,景色与江南山水的柔和婉约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典型的北方山水特点,巍峨磅礴、格调浑厚大气,颇有“壁立千仞”的气势。村落环抱群山又与传统中国画的“深山藏古寺”的风格不谋而合,故以此作画更是水到渠成。
  2 水墨意蕴
  陶刻源于书画,它讲究以刀代笔,利用刻刀的深浅力度、刀锋的辗转腾挪表现出中国画的笔法,把山水画中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铺陈在陶瓷作品上,以此来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独有的美感。陶刻和中国画虽然创作媒介与手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在艺术表达效果上有所近似,皆是以视觉画面传达意境,所谓意境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画家把这种情感寄托于笔端,要求“以形写神”,做到“气韵生动”,明·董其昌的《画旨》指出:“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也就是说,艺术家需修养身心,凭心作画,以画传神。陶板陶刻作品“太行人家”主体描摹了太行山景,远近景色详略有序,目及之处山壁陡峭、怪石嶙峋,之间点缀村落民居,瓦砾屋檐、门窗水井刻画细腻,暗合心中所思:游子虽心有千山万水,纵使志比天高,亦心系家乡;远处山峦叠嶂、绵延不断、烟雾缭绕,宛若蓬莱仙境,展现出“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美,寄以“志远行近”之意。顶部引诗篇:“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以文笔点缀画作,合情应景、浑然一体。
  3 总 结
  陶板陶刻画是中国水墨画在另一领域的延伸,它是一种蕴含情感的艺术,在展现美的同时,流露出别样的艺术元素与人文情怀。作品“太行人家”以中国画为纲,太行为旨,纵横笔墨,表情达意,充分体现了陶刻的艺术性,凝聚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所思、所想,真正地体现出了一件艺术作品应有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尹立杰.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群文天地.2011(11):105.
  [2] 邱东.紫砂陶刻艺术与文人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01):80.
其他文献
一把好的紫砂壶在手里,是会呼吸的,是拥有生命力的,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气韵。比如禅意,犹如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禅意作为一个词,已经不能单独从禅和意两个字分别陈述了,其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和境界。在东方,禅意更多偏于与佛教相关的,可以理解为与佛有关的一种意境和意识,其表达形式往往能使人有所感悟。  禅茶一味,紫砂和禅意总是息息相关,如“心经壶”、“莲花壶”、“僧帽壶”等。在紫砂里,我们庆幸以泥见心,去创
期刊
清代文人汪文柏在其《陶器行赠陈鸣远》中讲到“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便是制作紫砂壶的泥料,此诗便是对宜兴紫砂陶的极高赞誉。紫砂壶经名师巧手造出,不媚不俗、朴讷温娴、短小厚实,为茶人品茗最理想的茶具,也是收藏家的绝好雅趣。随着历史的进展,紫砂壶已经完全摆脱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重要的艺术精品,因此,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而言,制出一把壶的标准亦在不断提高,紫砂壶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沏茶茗具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具有良好的艺术兼容性、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创作来源于生 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 紫砂壶;龙、鼎文化;铺砂  中华文明灿烂多姿,品茗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人尤重茶器,而茶器中又以紫砂壶为最佳,因功能简单实用备受追捧,冠绝于世,清人李渔《杂说》赞之曰
期刊
坐落在丁蜀镇川埠原江南市场的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弘扬紫砂文化,营造旅游亮点,吸引了众多紫砂艺术爱好者入城创业,推动了我市紫砂产业的发展。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为此题写“产、学、研结合,人、文、艺交融”的贺词,以资鼓励。  方井紫砂文化城经过3年时间的投资创业,已于去年底投入运营。现有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建筑面积一万三千平米。设计总投资3亿元,分3期完成整体规划,预计2017年全部竣工。方井紫砂文化城集教育
期刊
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底蕴。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努力,使之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几何形体又分两类,一类为圆器,另一类为方器,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圆器,又称圆货,是紫砂壶造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圆器未必浑圆如球,说其圆,是因为其造型主体给人以圆润的质感,因此,圆
期刊
在紫砂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它。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发现与创造艺术,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常常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要
期刊
紫砂器的形式构成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并以造型为主体,装饰相辅相成的方式,呈现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绝代风华。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酷爱茗饮,茶文化的发展催化了饮茶器皿的更新完善,时至今日,来自宜兴的紫砂壶已成为世人公认的首选茶器,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亦逐步攀升,古人云“壶里乾坤大”,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寓意和精神内涵,是集俱实用和欣赏的艺术臻品,对世人之影响深远。  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传承数百年,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徒有形式缺少内涵,那便仅仅是器物,而非艺术品;徒有内涵,形式简陋,也就脱离了紫砂壶实用性的本质。“金龟菩提壶”是二者统一结合的产物,高度体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 菩提壶;构思;造型;文化寓意  紫砂壶历经明、清时期兴盛传承至今,在历经千年文化的中华文明史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对于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更是显得短暂,但就是在
期刊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各类紫砂器皿的长足发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装饰及文化提炼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缶缘风水尊”(见图1)就是充分融入风水哲学和励志精神,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为母本,重点进行装饰刻画描述,凝聚了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及自然风韵的研讨,论证壶艺创作题材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这一原理。取寓意丰收的稻谷和竹篾编织、农家用来装纳谷物的箩筐进行组合搭配,经艺术提练成为壶的造型,其形态生动,主题表现鲜明,自然风韵清新;内蕴的创意丰富,歌唱丰收,生活气息浓郁,艺术美感强烈。  关键词 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自然风韵  紫砂壶艺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自然,壶艺家通过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