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出发,寓规范、寓教育、寓关爱、寓榜样、寓特色建设于细节,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价值与意义,打造成就学生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
关键词:细节;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德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中与长期德育实践中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教风学风的总和以及体现这些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
追根溯源,学校德育文化领域并不缺少宏观性政策导向和前瞻性教育理念,缺少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指引行动的科学策略、人文情怀。有人将“100-1=0”的公式用来说明细节败坏整体的严重后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就从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出发吧,精心培养一份修养,体现一种品质,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价值与意义,发展学生的自主品质与精神,打造成就学生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
一、寓规范于细节
行为规范的进一步落实,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
整体行为素质的提高。为突破以前的行为规范教育无序、盲目的低效状态,我们师生重新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学生的常规进行了细化。学期初,确定了以下几种行为为不文明行为:追逐狂奔,吵架打闹,采摘、践踏花木,做危险性游戏,乱涂乱画,乱丢纸屑,给同学起绰号,攀爬围墙,不文明小便,墨汁(或脏水)乱倒,校外惹事,乱吃零食,损坏公物等。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评比,做到一日一反馈、两周一评比。同时,值班的教师一周一小结,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友情提醒。我们还对值班的教师提出了每学期至少记满8次学生不文明事例的要求,并把这一要求作为评比文明办公室的要求之一,从而使教师的值班不流于形式,而要在值班時留意学生的课间活动,善于捕捉学生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安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一个特别的“检查小组”,是由学校少年警校的小警员组成的督察小组(学生戏称他们是“秘密警察”),不定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查督促,督察小组还负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监督。
德育中的细节需要发现、探究和解决,细节中的德育更需要反思、总结和升华。检查中我们发现不文明行为中“追逐狂奔”一条屡禁不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间特喜欢。追问他们,回答都是两个字:“喜欢!”确实,作为儿童,追追打打是他们的天性,但倘若废除这一条,意味着校园内将小事故不断,隐患连连!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于是,在德育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认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经过了几番酝酿后,一个新方案出台了:在校园设立“禁跑区”!德育组成员实地对校园中学生易出事故的地方进行了勘察,确定了楼梯口、通道口、拐角处等几个地方为校园“禁跑区”,而除此之外的大操场、草坪、跑道等地方则让学生尽情释放儿童的好动、天真、狂野……
一系列的检查机制逐步规范着学生的行为,打铁需要趁热,期中阶段,我们随即出台了《虞园小学学生十大文明习惯》:上课专心字工整,勤奋自强每一天;禁跑区域不奔跑,安全有序每一天;楼梯过道靠右行,礼让他人每一天;钱不乱花爱粮食,勤俭节约每一天;举止文明乐助人,宽容友善每一天;主动招呼有礼貌,微笑待人每一天;环保卫生从我起,干净迎接每一天;热爱集体争荣誉,敢于负责每一天;心中装着你我他,学会感恩每一天;诚实守信讲文明,自我欣赏每一天。并通过广泛征集,出台了10条《我们身边的道德细节》。为引导学生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保驾护航。
规范深入了班级,深入了人心,潜移默化中,学生把做一个文明学生的要求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候的多了,视而不见的少了;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说粗话脏话的少了;回收箱里的回收物品多了,地上的废纸少了;课间追跑打闹的少了,做有意义活动的多了……文明,在校园已蔚然成风。
二、寓教育于细节
在实施细节德育的进程中,我们力图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一次,一位学生像旋风一般奔跑着下楼,值日老师叫住他。他说,我是科代表,赶着去拿作业本。“你不知道上下楼梯的要求?”值日老师追问。那位学生一脸的茫然。那时学校专门围绕“学生不文明行为”重点检查,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看来,建立制度仅仅是制度建设工程的起始阶段,使学生了然于心、落实于行才真正进入制度建设的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监督、落实与反馈!
“案例点评”,又是我校德育管理中的一大举措。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点滴小事,捕捉有针对性的德育资源。每月,针对捕捉到的案例,拍成照片进行公示,并配上一段朗朗上口的警示语,使学生对公示的不文明行为铭记在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则通过全校广播会进行案例点评,让全体学生引起共识!另外,学校还与居委会取得联系,让居委会的人员随时留意我校学生在校外的不文明行为和优秀的案例,及时反馈。学校把反馈的信息作为德育的资源,也在学生中及时传达,以点带面,教育学生在校内校外都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确实,用学生中发生的错误来教育,有时比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还有效。而这些细节不可能因我们刻意地寻求而闪现,它往往点缀在学生学习轨道上或生活琐事中,只有善于捕捉才能及时、有效地将它转化为教育契机,成为转变某种不良行为和转变问题学生的巨大动力。习惯于大手笔的人常常对细节不屑一顾,这好比一个用惯了百元大钞的人,很难再想象一分硬币的用途。敷衍了事、急于求成的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看不到细节,不把细节当回事,不可能真正感悟德育的真谛,因而也无法体会细节的功效和魅力。
三、寓关爱于细节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 我校先后接纳了三位听障学生,遵循“普特融合 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力求让听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上课时,用期待的目光去征询他们;下课时,和他们一起玩耍;天冷了,嘱咐他们多穿一些衣服;生病了,主动为其买药、送水。而最重要的是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那幼小稚嫩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分层教学,给听障学生同等的教育发展机会。我们通常采用间隙辅导法:课上,教师经常利用学生自由读课文或者思考讨论问题的间隙,走到听障学生身边进行个别辅导;直观教学法:教师经常借助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碰到问题时,也绝不用“谁来帮助他?”这样的话,而是努力地寻求一些策略、方法,做到让帮助无痕于课堂教学中,保护听障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内驱力,树立学习自信心。
伙伴助学是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听障学生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学生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助学伙伴以个人或助学小组的形式出现,给予听障学生适当的帮助。当然,在挑选助学伙伴时,要注意到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学生,还要遵从自觉自愿的原则。同时对助学小伙伴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識,还应包括辅导态度、辅导方式、记录其学习情况方法及与人相处的经验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坚信只要真心实意地从细节处帮助听障学生解决问题,热心扶持,他们一定能做到最好!
四、寓榜样于细节
在德育实施中,我们想了许多办法,组织了很多活动。但很多时候“德育依然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重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主题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略了让一时的良好行为变成长期自觉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烧开一壶水需要水温达到100度,我们的许多德育只烧到前50度(认知和行为),更为艰巨的后50度(行为习惯)尚未烧开。
水,只有沸腾了,才能升腾起激情的热浪;人,只有自律了,才能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作为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严爱有度,垂范有方,和学生一起,将每一件基本的事情做好,将每一个基本的习惯养成,让习惯成为自然,习惯成为品质。烧开德育这壶水!
学生早操我们要求做到三点:站好队、走好路、做好操。集合时做到快、静、齐;队列行走要走直线拐直角,步调、步幅、摆臂的动作幅度要求整齐一律、和谐一致。而作为教师,你要使班级的早操收到好的效果,除了常抓不懈,还要从严从细。你首先要学会学生的每一节早操,这样,你才能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此,我们的教师都会做学生早操,在我们学校,学生的早操训练并不单单是体育教师的事,早操上的落后生会像语文、数学学科上的学困生一样会受到单独辅导的机会!整齐划一的出操培养的是学生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如今,学生早操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五、寓特色建设于细节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我校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少年警校。根据少年警校的特点,并适应学生年龄、心理要求,把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参与日趋复杂的交通作为教育的起点,确立了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以及交通安全知识为载体,以交通安全常识、五自实践常识为重点的知识目标。
每两周一次的队列、手势操训练是少年警校的常规活动,在队列训练中,小学员们以交警、战士的顽强作风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参观部队营房、观看边防战士的精彩表演、听取国防知识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也是小学员们常规的活动。同时,警校学员还利用节假日的雏鹰假日小队,活跃于社会:有的上街头宣传,向行人分发宣传资料,宣传交通知识;有的当小交警,帮助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有的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有的上街头慰问交警叔叔;还有的参加了市广场文艺演出,到省电视台参加了“青少年维权岗”节目的录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发挥了特色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虞园小学)
关键词:细节;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德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中与长期德育实践中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教风学风的总和以及体现这些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
追根溯源,学校德育文化领域并不缺少宏观性政策导向和前瞻性教育理念,缺少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指引行动的科学策略、人文情怀。有人将“100-1=0”的公式用来说明细节败坏整体的严重后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就从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出发吧,精心培养一份修养,体现一种品质,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价值与意义,发展学生的自主品质与精神,打造成就学生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
一、寓规范于细节
行为规范的进一步落实,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
整体行为素质的提高。为突破以前的行为规范教育无序、盲目的低效状态,我们师生重新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学生的常规进行了细化。学期初,确定了以下几种行为为不文明行为:追逐狂奔,吵架打闹,采摘、践踏花木,做危险性游戏,乱涂乱画,乱丢纸屑,给同学起绰号,攀爬围墙,不文明小便,墨汁(或脏水)乱倒,校外惹事,乱吃零食,损坏公物等。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评比,做到一日一反馈、两周一评比。同时,值班的教师一周一小结,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友情提醒。我们还对值班的教师提出了每学期至少记满8次学生不文明事例的要求,并把这一要求作为评比文明办公室的要求之一,从而使教师的值班不流于形式,而要在值班時留意学生的课间活动,善于捕捉学生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安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一个特别的“检查小组”,是由学校少年警校的小警员组成的督察小组(学生戏称他们是“秘密警察”),不定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查督促,督察小组还负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监督。
德育中的细节需要发现、探究和解决,细节中的德育更需要反思、总结和升华。检查中我们发现不文明行为中“追逐狂奔”一条屡禁不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间特喜欢。追问他们,回答都是两个字:“喜欢!”确实,作为儿童,追追打打是他们的天性,但倘若废除这一条,意味着校园内将小事故不断,隐患连连!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于是,在德育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认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经过了几番酝酿后,一个新方案出台了:在校园设立“禁跑区”!德育组成员实地对校园中学生易出事故的地方进行了勘察,确定了楼梯口、通道口、拐角处等几个地方为校园“禁跑区”,而除此之外的大操场、草坪、跑道等地方则让学生尽情释放儿童的好动、天真、狂野……
一系列的检查机制逐步规范着学生的行为,打铁需要趁热,期中阶段,我们随即出台了《虞园小学学生十大文明习惯》:上课专心字工整,勤奋自强每一天;禁跑区域不奔跑,安全有序每一天;楼梯过道靠右行,礼让他人每一天;钱不乱花爱粮食,勤俭节约每一天;举止文明乐助人,宽容友善每一天;主动招呼有礼貌,微笑待人每一天;环保卫生从我起,干净迎接每一天;热爱集体争荣誉,敢于负责每一天;心中装着你我他,学会感恩每一天;诚实守信讲文明,自我欣赏每一天。并通过广泛征集,出台了10条《我们身边的道德细节》。为引导学生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保驾护航。
规范深入了班级,深入了人心,潜移默化中,学生把做一个文明学生的要求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候的多了,视而不见的少了;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说粗话脏话的少了;回收箱里的回收物品多了,地上的废纸少了;课间追跑打闹的少了,做有意义活动的多了……文明,在校园已蔚然成风。
二、寓教育于细节
在实施细节德育的进程中,我们力图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一次,一位学生像旋风一般奔跑着下楼,值日老师叫住他。他说,我是科代表,赶着去拿作业本。“你不知道上下楼梯的要求?”值日老师追问。那位学生一脸的茫然。那时学校专门围绕“学生不文明行为”重点检查,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看来,建立制度仅仅是制度建设工程的起始阶段,使学生了然于心、落实于行才真正进入制度建设的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监督、落实与反馈!
“案例点评”,又是我校德育管理中的一大举措。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点滴小事,捕捉有针对性的德育资源。每月,针对捕捉到的案例,拍成照片进行公示,并配上一段朗朗上口的警示语,使学生对公示的不文明行为铭记在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则通过全校广播会进行案例点评,让全体学生引起共识!另外,学校还与居委会取得联系,让居委会的人员随时留意我校学生在校外的不文明行为和优秀的案例,及时反馈。学校把反馈的信息作为德育的资源,也在学生中及时传达,以点带面,教育学生在校内校外都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确实,用学生中发生的错误来教育,有时比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还有效。而这些细节不可能因我们刻意地寻求而闪现,它往往点缀在学生学习轨道上或生活琐事中,只有善于捕捉才能及时、有效地将它转化为教育契机,成为转变某种不良行为和转变问题学生的巨大动力。习惯于大手笔的人常常对细节不屑一顾,这好比一个用惯了百元大钞的人,很难再想象一分硬币的用途。敷衍了事、急于求成的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看不到细节,不把细节当回事,不可能真正感悟德育的真谛,因而也无法体会细节的功效和魅力。
三、寓关爱于细节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 我校先后接纳了三位听障学生,遵循“普特融合 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力求让听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上课时,用期待的目光去征询他们;下课时,和他们一起玩耍;天冷了,嘱咐他们多穿一些衣服;生病了,主动为其买药、送水。而最重要的是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那幼小稚嫩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分层教学,给听障学生同等的教育发展机会。我们通常采用间隙辅导法:课上,教师经常利用学生自由读课文或者思考讨论问题的间隙,走到听障学生身边进行个别辅导;直观教学法:教师经常借助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碰到问题时,也绝不用“谁来帮助他?”这样的话,而是努力地寻求一些策略、方法,做到让帮助无痕于课堂教学中,保护听障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内驱力,树立学习自信心。
伙伴助学是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听障学生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学生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助学伙伴以个人或助学小组的形式出现,给予听障学生适当的帮助。当然,在挑选助学伙伴时,要注意到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学生,还要遵从自觉自愿的原则。同时对助学小伙伴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識,还应包括辅导态度、辅导方式、记录其学习情况方法及与人相处的经验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坚信只要真心实意地从细节处帮助听障学生解决问题,热心扶持,他们一定能做到最好!
四、寓榜样于细节
在德育实施中,我们想了许多办法,组织了很多活动。但很多时候“德育依然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重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主题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略了让一时的良好行为变成长期自觉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烧开一壶水需要水温达到100度,我们的许多德育只烧到前50度(认知和行为),更为艰巨的后50度(行为习惯)尚未烧开。
水,只有沸腾了,才能升腾起激情的热浪;人,只有自律了,才能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作为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严爱有度,垂范有方,和学生一起,将每一件基本的事情做好,将每一个基本的习惯养成,让习惯成为自然,习惯成为品质。烧开德育这壶水!
学生早操我们要求做到三点:站好队、走好路、做好操。集合时做到快、静、齐;队列行走要走直线拐直角,步调、步幅、摆臂的动作幅度要求整齐一律、和谐一致。而作为教师,你要使班级的早操收到好的效果,除了常抓不懈,还要从严从细。你首先要学会学生的每一节早操,这样,你才能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此,我们的教师都会做学生早操,在我们学校,学生的早操训练并不单单是体育教师的事,早操上的落后生会像语文、数学学科上的学困生一样会受到单独辅导的机会!整齐划一的出操培养的是学生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如今,学生早操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五、寓特色建设于细节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我校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少年警校。根据少年警校的特点,并适应学生年龄、心理要求,把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参与日趋复杂的交通作为教育的起点,确立了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以及交通安全知识为载体,以交通安全常识、五自实践常识为重点的知识目标。
每两周一次的队列、手势操训练是少年警校的常规活动,在队列训练中,小学员们以交警、战士的顽强作风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参观部队营房、观看边防战士的精彩表演、听取国防知识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也是小学员们常规的活动。同时,警校学员还利用节假日的雏鹰假日小队,活跃于社会:有的上街头宣传,向行人分发宣传资料,宣传交通知识;有的当小交警,帮助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有的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有的上街头慰问交警叔叔;还有的参加了市广场文艺演出,到省电视台参加了“青少年维权岗”节目的录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发挥了特色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虞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