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新鲜的刺身在哪?最无厘头的回答是——在海里。可惜,如果真的到海里去找,也许它们会把我们当作刺身。事实上,要找世界上最新鲜的刺身,得去日本。日本人对刺身的偏好举世皆知,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渔获是被日本消耗掉的,鱼肉就是他们的主食。而日本最大的鱼市,在东京筑地。
筑地鱼市凌晨四点就醒来了
筑地市场全称筑地水产品交易市场,位于东京市隅田川,也就是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的南端,濒临东京湾,面向太平洋。早在百年前,日本人就开始在这里交易渔获,那时纯粹因为这里紧靠东京湾,运输方便。如今这里占着地理之便更是寸土寸金,东京的水陆空交通运输汇成了一张大网,筑地的水产品能在第一时间运至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现在的筑地市场占地一英亩左右(约为4046平方米),是当年填海所得,无论是货品交易量、交易额还是占地面积、交易人数,都称得上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鱼市。这里集中着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鱼类产品,每天都有来自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约450个品种的2800吨水产品在这里交易。
很少有游客会到这里来,只有对东京比较熟悉的人才会跑到筑地,因为这里就连作息时间都不太“正常”。鱼市凌晨四点就已经醒来、开始一天的交易,交易一般会持续到上午十点,而在周日和一些法定假期是不开放的。
虽早有准备,但在冬季凌晨四点起床对我来说仍是件困难事,还好交通方便。同行的除了一位好友,还有他邀来的某家寿司店主厨,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进入筑地鱼市核心区——鲔鱼拍卖区。
我们到达筑地鱼市时,时间正好凌晨四点半,天黑漆漆的一点星光都没有,但鱼市里却早已灯火通明。筑地鱼市分“外场”和“内场”。外场有一些料理店和水产半成品商店,多数还没开门,内场则是主要的新鲜海产品交易区。市场内有平行的四条主要通道,宽度足够几部单人手推车来回行动。与四条主要通道垂直的是20条狭窄的步行通道,把市场划分成很多小区,每区有10~20个海产品店铺,招牌引人注目。东京甚至邻近地区的料理店多会直接派人到这里进货,而有资格代表各店铺进入市场挑货的俨然就是这家店的主厨。等他们把需要的水产挑选出来后,老板会将货物分包并贴上标签,然后通过推车将已装箱装桶的货物运到市场外围。市场外有几个小型制冰机和碎冰机,工人将这些水产敷冰再装上小货车运往标签所示的各个地方。在这里,很少有人会像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妈一样直接拎着东西走。
经过认可的厨师方能进入鱼市核心区
看完外场,进内场——鲔鱼拍卖区。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个神秘的地方。以前这里是对外开放的,还会有些游客来参观,现在已完全封闭了,只有经过认可的厨师才能进到这个区域。
这时同来的主厨派上了用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顺利进入了鲔鱼拍卖区。事实上,这里就是个大货仓,地上铺满了被剁掉尾巴的鲔鱼(金枪鱼),一是为了方便运输,最重要的是厨师们可以通过断尾部分观察整条鱼的肉质。
内场属于专业人士,他们有自己的规矩,每个人都不多话而忙碌,陪伴他们的是已死去和快要死去的鱼。
带我们进来的主厨说,因为今天他的进货任务很轻所以才晚来半小时,平时他都是四点准时进场,不然好货都被别人挑走了。
我仔细一看,果然,许多鲔鱼身上已贴上了黄色标签,有的只是简略的一个名字或姓氏,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老客户了,连地址都不需要注明。整条整条进货的料理店该是多大的规模啊?
鱼群中间几个穿蓝色工作服的拍卖师正忙碌着,不断地和边上喊价的厨师指手画脚,那激动程度不比华尔街逊色。带我来的朋友也是第一次到这里,他说:“他们所叫喊的术语我一句也听不懂。”
市场靠后部分还有许多加工台,专门负责“分尸”的刀手们正紧张地工作着。日本菜的烹调技术不复杂,所以更注重食材新鲜度和食物原味。因为鱼身的不同部分售价也不同,刀手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零买的鱼按不同部分切割成块。
早上六点我在筑地吃世上最新鲜的刺身
参观完鱼市已是早上六点多了,天色渐亮,我指了指早已咕咕叫的肚子:“是不是可以找点早饭吃?”我们的大厨笑了,指着我朋友:“吃东西就让他带你去吧,我回店里去了。”看来厨师天天与食物为伍早就绝了贪吃之心。
好友熟门熟路带我往外场走。这时的外场和来时不一样了,许多小店已开业,没开业的也能看到从门板缝里透出的灯光。
我在内场有些拘谨,到了外场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外场的买卖不仅止水产,还包括餐饮、加工、运输甚至服装。路上遇到零星的游客,但更多的应该是食客——外场有几家很有口碑的料理店,在这里吃寿司和刺身原料绝对有保证,且价格比几站路外的银座便宜几倍。
早餐吃寿司和刺身我还是头一遭,不过看店门前攒动的人头就知道:日本人习以为常。朋友拖着我进了一家名为“市场”的料理店。令人意外的是,外卖柜台人满为患,堂食却不用排队,原来再过一小会就是东京的早高峰,寿司店前排队的都是打包外带的。
吃刺身或寿司一般要先看鱼生的色泽,如果颜色晶亮肯定是新鲜的,相反那食材就有问题了。在筑地市场吃海鲜最主要的是放心,所有原料都来自身后100米处那个世界最大的海产品市场,根本不用去鉴别食材的优良,只管开怀大嚼。
和厨师只隔一个柜台,性急的食客刺身刚装盘就被消灭。好友看我一副“饿死鬼”模样,也不让我点单,直接跟厨师说了句什么。过了三分钟,一个大碗就摆在我面前:里面有海蜇、鸡蛋、鱼卵、蟹籽、鲔鱼腹和一些配菜。“这份东西叫‘海鲜丼’,当初是渔民发明的,以前渔民在船上都吃这个,现在搭配起来算是好看一些。”朋友介绍说。
是啊,这个海鲜丼不仅颜色搭配非常漂亮,分量也一流,算是最豪爽的日本料理了吧?享用这顿丰盛的早餐前,我先喝了一口茶清清口腔,虽说饿,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吃完海鲜丼我又要了一份刺身拼盘和几份寿司,看得厨师直瞪眼。我心想:不多吃点觉得亏待了自己,筑地市场我能来几回呀?
Tips
1.在刺身中,鲷鱼、鲔鱼、鰤鱼、三文鱼、北极贝、蟹籽、海胆等都是被广泛应用的材料,主要原因是美味。最常见的是鲔鱼刺身,最高贵的也是鲔鱼刺身。鲔鱼分很多品种,大眼金枪鱼做生鱼片最常用,黑鲔鱼则是顶级生鱼片专用。
2.黑鲔鱼不但有个体差别,各部位质感也不一样。日本厨师一般把它分为四级:一级是大腹,属于鱼腹前端,油脂成蜘蛛网般分布于肉间,口感最好,只有在最好的料理店才能吃到;二级是中腹,位于鱼腹中段,油脂略逊于大腹但味道也非常不错,是普通料理店的极品了;三级是下腹,位于鱼腹靠近鱼尾处的三角区,肉质鲜嫩带油但不呈红色,有些日本人最爱吃这部分;四级是背肉(也被称为赤身),肉质鲜红脂肪少,口味浓郁。
3.在日本料理店吃刺身有些不成文的规矩:不允许吸烟,因为会影响嗅觉和味觉,从而失去对刺身的判断力;用方便竹木筷不要将筷子相互摩擦,因为这在日本人眼中是有些无礼的行为。
4.一般随刺身上来的还有白萝卜丝、菊花和紫苏。白萝卜丝可随刺身一道送入口内,令口感更加爽脆还能去除一些腥味;菊花可揉碎了放到酱油当中增加香味;紫苏有杀菌作用,可以包着刺身食用,多用在海胆上。
5.吃拼盘刺身或多种刺身时,一般依照从淡到浓的次序,即先食白肉鱼,再吃虾和贝类,最后吃红肉鱼,由轻到重的顺序使得味觉不会受到干扰。
6.在国内有些人喜欢把芥末调和在酱油中,这当然是依照个人习惯,不过好的料理店一般都有自己调制的芥末,和酱油是分开上桌的。老餮一般先将芥末涂在鱼片内侧,再将其对折夹起,侧边蘸酱油送入口中。若是这种吃法,怕是连厨师看了做菜的心情也会好上许多。
筑地鱼市凌晨四点就醒来了
筑地市场全称筑地水产品交易市场,位于东京市隅田川,也就是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的南端,濒临东京湾,面向太平洋。早在百年前,日本人就开始在这里交易渔获,那时纯粹因为这里紧靠东京湾,运输方便。如今这里占着地理之便更是寸土寸金,东京的水陆空交通运输汇成了一张大网,筑地的水产品能在第一时间运至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现在的筑地市场占地一英亩左右(约为4046平方米),是当年填海所得,无论是货品交易量、交易额还是占地面积、交易人数,都称得上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鱼市。这里集中着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鱼类产品,每天都有来自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约450个品种的2800吨水产品在这里交易。
很少有游客会到这里来,只有对东京比较熟悉的人才会跑到筑地,因为这里就连作息时间都不太“正常”。鱼市凌晨四点就已经醒来、开始一天的交易,交易一般会持续到上午十点,而在周日和一些法定假期是不开放的。
虽早有准备,但在冬季凌晨四点起床对我来说仍是件困难事,还好交通方便。同行的除了一位好友,还有他邀来的某家寿司店主厨,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进入筑地鱼市核心区——鲔鱼拍卖区。
我们到达筑地鱼市时,时间正好凌晨四点半,天黑漆漆的一点星光都没有,但鱼市里却早已灯火通明。筑地鱼市分“外场”和“内场”。外场有一些料理店和水产半成品商店,多数还没开门,内场则是主要的新鲜海产品交易区。市场内有平行的四条主要通道,宽度足够几部单人手推车来回行动。与四条主要通道垂直的是20条狭窄的步行通道,把市场划分成很多小区,每区有10~20个海产品店铺,招牌引人注目。东京甚至邻近地区的料理店多会直接派人到这里进货,而有资格代表各店铺进入市场挑货的俨然就是这家店的主厨。等他们把需要的水产挑选出来后,老板会将货物分包并贴上标签,然后通过推车将已装箱装桶的货物运到市场外围。市场外有几个小型制冰机和碎冰机,工人将这些水产敷冰再装上小货车运往标签所示的各个地方。在这里,很少有人会像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妈一样直接拎着东西走。
经过认可的厨师方能进入鱼市核心区
看完外场,进内场——鲔鱼拍卖区。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个神秘的地方。以前这里是对外开放的,还会有些游客来参观,现在已完全封闭了,只有经过认可的厨师才能进到这个区域。
这时同来的主厨派上了用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顺利进入了鲔鱼拍卖区。事实上,这里就是个大货仓,地上铺满了被剁掉尾巴的鲔鱼(金枪鱼),一是为了方便运输,最重要的是厨师们可以通过断尾部分观察整条鱼的肉质。
内场属于专业人士,他们有自己的规矩,每个人都不多话而忙碌,陪伴他们的是已死去和快要死去的鱼。
带我们进来的主厨说,因为今天他的进货任务很轻所以才晚来半小时,平时他都是四点准时进场,不然好货都被别人挑走了。
我仔细一看,果然,许多鲔鱼身上已贴上了黄色标签,有的只是简略的一个名字或姓氏,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老客户了,连地址都不需要注明。整条整条进货的料理店该是多大的规模啊?
鱼群中间几个穿蓝色工作服的拍卖师正忙碌着,不断地和边上喊价的厨师指手画脚,那激动程度不比华尔街逊色。带我来的朋友也是第一次到这里,他说:“他们所叫喊的术语我一句也听不懂。”
市场靠后部分还有许多加工台,专门负责“分尸”的刀手们正紧张地工作着。日本菜的烹调技术不复杂,所以更注重食材新鲜度和食物原味。因为鱼身的不同部分售价也不同,刀手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零买的鱼按不同部分切割成块。
早上六点我在筑地吃世上最新鲜的刺身
参观完鱼市已是早上六点多了,天色渐亮,我指了指早已咕咕叫的肚子:“是不是可以找点早饭吃?”我们的大厨笑了,指着我朋友:“吃东西就让他带你去吧,我回店里去了。”看来厨师天天与食物为伍早就绝了贪吃之心。
好友熟门熟路带我往外场走。这时的外场和来时不一样了,许多小店已开业,没开业的也能看到从门板缝里透出的灯光。
我在内场有些拘谨,到了外场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外场的买卖不仅止水产,还包括餐饮、加工、运输甚至服装。路上遇到零星的游客,但更多的应该是食客——外场有几家很有口碑的料理店,在这里吃寿司和刺身原料绝对有保证,且价格比几站路外的银座便宜几倍。
早餐吃寿司和刺身我还是头一遭,不过看店门前攒动的人头就知道:日本人习以为常。朋友拖着我进了一家名为“市场”的料理店。令人意外的是,外卖柜台人满为患,堂食却不用排队,原来再过一小会就是东京的早高峰,寿司店前排队的都是打包外带的。
吃刺身或寿司一般要先看鱼生的色泽,如果颜色晶亮肯定是新鲜的,相反那食材就有问题了。在筑地市场吃海鲜最主要的是放心,所有原料都来自身后100米处那个世界最大的海产品市场,根本不用去鉴别食材的优良,只管开怀大嚼。
和厨师只隔一个柜台,性急的食客刺身刚装盘就被消灭。好友看我一副“饿死鬼”模样,也不让我点单,直接跟厨师说了句什么。过了三分钟,一个大碗就摆在我面前:里面有海蜇、鸡蛋、鱼卵、蟹籽、鲔鱼腹和一些配菜。“这份东西叫‘海鲜丼’,当初是渔民发明的,以前渔民在船上都吃这个,现在搭配起来算是好看一些。”朋友介绍说。
是啊,这个海鲜丼不仅颜色搭配非常漂亮,分量也一流,算是最豪爽的日本料理了吧?享用这顿丰盛的早餐前,我先喝了一口茶清清口腔,虽说饿,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吃完海鲜丼我又要了一份刺身拼盘和几份寿司,看得厨师直瞪眼。我心想:不多吃点觉得亏待了自己,筑地市场我能来几回呀?
Tips
1.在刺身中,鲷鱼、鲔鱼、鰤鱼、三文鱼、北极贝、蟹籽、海胆等都是被广泛应用的材料,主要原因是美味。最常见的是鲔鱼刺身,最高贵的也是鲔鱼刺身。鲔鱼分很多品种,大眼金枪鱼做生鱼片最常用,黑鲔鱼则是顶级生鱼片专用。
2.黑鲔鱼不但有个体差别,各部位质感也不一样。日本厨师一般把它分为四级:一级是大腹,属于鱼腹前端,油脂成蜘蛛网般分布于肉间,口感最好,只有在最好的料理店才能吃到;二级是中腹,位于鱼腹中段,油脂略逊于大腹但味道也非常不错,是普通料理店的极品了;三级是下腹,位于鱼腹靠近鱼尾处的三角区,肉质鲜嫩带油但不呈红色,有些日本人最爱吃这部分;四级是背肉(也被称为赤身),肉质鲜红脂肪少,口味浓郁。
3.在日本料理店吃刺身有些不成文的规矩:不允许吸烟,因为会影响嗅觉和味觉,从而失去对刺身的判断力;用方便竹木筷不要将筷子相互摩擦,因为这在日本人眼中是有些无礼的行为。
4.一般随刺身上来的还有白萝卜丝、菊花和紫苏。白萝卜丝可随刺身一道送入口内,令口感更加爽脆还能去除一些腥味;菊花可揉碎了放到酱油当中增加香味;紫苏有杀菌作用,可以包着刺身食用,多用在海胆上。
5.吃拼盘刺身或多种刺身时,一般依照从淡到浓的次序,即先食白肉鱼,再吃虾和贝类,最后吃红肉鱼,由轻到重的顺序使得味觉不会受到干扰。
6.在国内有些人喜欢把芥末调和在酱油中,这当然是依照个人习惯,不过好的料理店一般都有自己调制的芥末,和酱油是分开上桌的。老餮一般先将芥末涂在鱼片内侧,再将其对折夹起,侧边蘸酱油送入口中。若是这种吃法,怕是连厨师看了做菜的心情也会好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