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苏州市平江区少工委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根据少年儿童求乐求新、求变求异的年龄心理特征,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精心创设以“卡通形象”为标识的美育场景,创新学校少先队教育新载体,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更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卡通娃娃进校园”——这一有效之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卡通育人”成果参加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并获第四届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特等奖。
一、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创设卡通美育形象新标志。
在创设卡通形象的过程中,平江区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创意,有着不同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校园卡通形象的诞生凝聚着学校的创造。包含着师生的智慧。结合学校特点,创设卡通形象。平江实验学校地处人杰地灵的江南,薪火相传,学养敦厚,至今校内仍存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成殿和十八棵垂拱如盖的古银杏。沉寂大殿与喧闹校园,百岁古木与十龄稚童,构成校园独特景观。独特的校景给了师生灵感,师生们把一枚普通的银杏叶化成了寓意深刻的学校标志,进而衍生出可爱的银杏娃。善耕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善耕的师生们有感于“善耕”两字的含义,耕出了活泼可爱的“善耕牛牛”。伴随着百年办校历史,东中市实验小学之校训“宁朴勿华”,源远流长,道出了治教治学的真谛。受校训启发,诞生了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形象。融入师生智慧,创设卡通形象。当平江区的学校向少先队员发出了征集卡通形象的邀请后,队员们像过节似的,围在一起,谈构思,画卡通,有的还邀请父母、老师一同加盟。不少学校还适时地组织优秀作品校园展示活动,请队员当评委,现场投票。几经讨论,几多修改、评选,“银杏娃”“善耕牛牛”等可爱的卡通形象被推至台前。
二、贴近主体,贴近生活,营造校园卡通育人新场景。
校园环境创和谐,卡通形象处处见。为化抽象教育为形象教育,化单一教育为系列教育,许多学校以社会公共道德、学生守则及“三个面向”为理论支点,以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学习教育、体育教育、劳动生活作为原型,塑造了各类不同姿态的卡通娃娃造型。除了基本形象外,礼仪、勤学、爱心、劳动、艺术、运动、科技等,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各个方面的卡通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卡通娃娃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大使。校门口欢迎牌上,卡通娃娃手拉着手,正向每一个来访者致意;楼梯口墙上卡通娃娃正伸出右手,提醒你上下楼梯靠右走;水池边,抬头可见卡通娃娃正微笑着做着关水龙头的姿势。卡通娃娃活跃的身影,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
校本课程有特色,创意活动人人爱。不少学校成立卡通形象工作室,由少先队员牵头,辅导员老师把关,组织策划各类富有创造力的卡通娃娃特色活动,把卡通形象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平江实验学校“银杏娃漫画故事大赛”吸引了3000个孩子参加,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充分表现出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银杏娃玩具玩法大赛”由全校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制作个性玩具,设计游戏方案,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此项活动受到香港同行关注,并在香港多所小学推开。东中市实验小学把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送入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郢都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共创明天辉煌”主题教育活动。师生们不但为流动人口子女送去了文具和书籍,还送去了遵纪守法的“警察东东”卡通,提高了流动人口子女交通安全意识。
评价激励趋完善,卡通娃娃个个争。为了逐步转变师生和家长头脑中“重智轻德”的观念,平江实验学校摈弃期末评选“三好”的陈规旧习,改为每学期的期中后开评优秀“银杏娃”、“五好银杏娃”,不唯分数第一,不再由辅导员点名,确立了“进步与发展才是好队员”的标准,“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的目标,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评选方法,科学评价每一个队员。善耕中心小学每个月全校开一个特定牛的评选,每班推出一名当月之“牛”,优胜者可得一枚牛贴纸;集满5枚贴纸可以换取一个牛挂件;5个牛挂件可以换一个卡通绒毛牛;每学期底评选学期“善耕好牛牛”,而奖品也是一个卡通牛……可爱的“善耕牛牛”使以往板着脸的评价机制一下子活泼起来,也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线。
三、快乐育人,快乐成长,催生区域少先队教育工作新认识。
少先队工作重在情感体验。平江区学校倡导“快乐育人”的理念与卡通形象的有机融合而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属于情感体验的教育范畴,正如其他地区学校开展的“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一样,是一种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创造性教育理念,它是在遵从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教育过程中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践行”功能。校园卡通形象是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于是,以“卡通形象”为基点,延伸创作了系列教育产物。“卡通娃娃之歌”唱响了校园内外,“卡通娃娃之舞”丰富了课余生活,“卡通娃娃之操”锻炼了身体,又衍生了“卡通娃娃童谣”和以卡通形象命名的校园文化社团等。
少先队工作亟需教育机智。学校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失时机地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那些有卡通形象的学校部署“卡通娃娃”少先队实践活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统筹策划总体方案,精心设计个体详案上,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学校在开展“卡通娃娃进家庭、进中队、进社区、进新市民学校”等系列活动时,都注重把握好教育因素的关联性、时空组合的合理性和情感体验的循环性,力求育人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少先队工作贵于积极创新。少先队不仅仅要设计,而且要挖掘,要创新。少先队教育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要注重对经验进行整理。平江区少工委将卡通娃娃作为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抓手,制作了卡通娃娃成长卡。各校也成立卡通娃娃工作室,深挖内涵,拓展外延,出版《生生教育文库》,表演道德短剧,卡通娃娃渐渐深入孩子内心。
作者单位:苏州市平江区少年宫 江苏215001
一、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创设卡通美育形象新标志。
在创设卡通形象的过程中,平江区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创意,有着不同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校园卡通形象的诞生凝聚着学校的创造。包含着师生的智慧。结合学校特点,创设卡通形象。平江实验学校地处人杰地灵的江南,薪火相传,学养敦厚,至今校内仍存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成殿和十八棵垂拱如盖的古银杏。沉寂大殿与喧闹校园,百岁古木与十龄稚童,构成校园独特景观。独特的校景给了师生灵感,师生们把一枚普通的银杏叶化成了寓意深刻的学校标志,进而衍生出可爱的银杏娃。善耕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善耕的师生们有感于“善耕”两字的含义,耕出了活泼可爱的“善耕牛牛”。伴随着百年办校历史,东中市实验小学之校训“宁朴勿华”,源远流长,道出了治教治学的真谛。受校训启发,诞生了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形象。融入师生智慧,创设卡通形象。当平江区的学校向少先队员发出了征集卡通形象的邀请后,队员们像过节似的,围在一起,谈构思,画卡通,有的还邀请父母、老师一同加盟。不少学校还适时地组织优秀作品校园展示活动,请队员当评委,现场投票。几经讨论,几多修改、评选,“银杏娃”“善耕牛牛”等可爱的卡通形象被推至台前。
二、贴近主体,贴近生活,营造校园卡通育人新场景。
校园环境创和谐,卡通形象处处见。为化抽象教育为形象教育,化单一教育为系列教育,许多学校以社会公共道德、学生守则及“三个面向”为理论支点,以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学习教育、体育教育、劳动生活作为原型,塑造了各类不同姿态的卡通娃娃造型。除了基本形象外,礼仪、勤学、爱心、劳动、艺术、运动、科技等,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各个方面的卡通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卡通娃娃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大使。校门口欢迎牌上,卡通娃娃手拉着手,正向每一个来访者致意;楼梯口墙上卡通娃娃正伸出右手,提醒你上下楼梯靠右走;水池边,抬头可见卡通娃娃正微笑着做着关水龙头的姿势。卡通娃娃活跃的身影,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
校本课程有特色,创意活动人人爱。不少学校成立卡通形象工作室,由少先队员牵头,辅导员老师把关,组织策划各类富有创造力的卡通娃娃特色活动,把卡通形象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平江实验学校“银杏娃漫画故事大赛”吸引了3000个孩子参加,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充分表现出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银杏娃玩具玩法大赛”由全校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制作个性玩具,设计游戏方案,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此项活动受到香港同行关注,并在香港多所小学推开。东中市实验小学把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送入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郢都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共创明天辉煌”主题教育活动。师生们不但为流动人口子女送去了文具和书籍,还送去了遵纪守法的“警察东东”卡通,提高了流动人口子女交通安全意识。
评价激励趋完善,卡通娃娃个个争。为了逐步转变师生和家长头脑中“重智轻德”的观念,平江实验学校摈弃期末评选“三好”的陈规旧习,改为每学期的期中后开评优秀“银杏娃”、“五好银杏娃”,不唯分数第一,不再由辅导员点名,确立了“进步与发展才是好队员”的标准,“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的目标,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评选方法,科学评价每一个队员。善耕中心小学每个月全校开一个特定牛的评选,每班推出一名当月之“牛”,优胜者可得一枚牛贴纸;集满5枚贴纸可以换取一个牛挂件;5个牛挂件可以换一个卡通绒毛牛;每学期底评选学期“善耕好牛牛”,而奖品也是一个卡通牛……可爱的“善耕牛牛”使以往板着脸的评价机制一下子活泼起来,也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线。
三、快乐育人,快乐成长,催生区域少先队教育工作新认识。
少先队工作重在情感体验。平江区学校倡导“快乐育人”的理念与卡通形象的有机融合而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属于情感体验的教育范畴,正如其他地区学校开展的“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一样,是一种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创造性教育理念,它是在遵从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教育过程中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践行”功能。校园卡通形象是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于是,以“卡通形象”为基点,延伸创作了系列教育产物。“卡通娃娃之歌”唱响了校园内外,“卡通娃娃之舞”丰富了课余生活,“卡通娃娃之操”锻炼了身体,又衍生了“卡通娃娃童谣”和以卡通形象命名的校园文化社团等。
少先队工作亟需教育机智。学校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失时机地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那些有卡通形象的学校部署“卡通娃娃”少先队实践活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统筹策划总体方案,精心设计个体详案上,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学校在开展“卡通娃娃进家庭、进中队、进社区、进新市民学校”等系列活动时,都注重把握好教育因素的关联性、时空组合的合理性和情感体验的循环性,力求育人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少先队工作贵于积极创新。少先队不仅仅要设计,而且要挖掘,要创新。少先队教育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要注重对经验进行整理。平江区少工委将卡通娃娃作为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抓手,制作了卡通娃娃成长卡。各校也成立卡通娃娃工作室,深挖内涵,拓展外延,出版《生生教育文库》,表演道德短剧,卡通娃娃渐渐深入孩子内心。
作者单位:苏州市平江区少年宫 江苏2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