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形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苏州市平江区少工委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根据少年儿童求乐求新、求变求异的年龄心理特征,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精心创设以“卡通形象”为标识的美育场景,创新学校少先队教育新载体,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更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卡通娃娃进校园”——这一有效之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卡通育人”成果参加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并获第四届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特等奖。
  
  一、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创设卡通美育形象新标志。
  
  在创设卡通形象的过程中,平江区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创意,有着不同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基于学校,基于少年儿童。校园卡通形象的诞生凝聚着学校的创造。包含着师生的智慧。结合学校特点,创设卡通形象。平江实验学校地处人杰地灵的江南,薪火相传,学养敦厚,至今校内仍存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成殿和十八棵垂拱如盖的古银杏。沉寂大殿与喧闹校园,百岁古木与十龄稚童,构成校园独特景观。独特的校景给了师生灵感,师生们把一枚普通的银杏叶化成了寓意深刻的学校标志,进而衍生出可爱的银杏娃。善耕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善耕的师生们有感于“善耕”两字的含义,耕出了活泼可爱的“善耕牛牛”。伴随着百年办校历史,东中市实验小学之校训“宁朴勿华”,源远流长,道出了治教治学的真谛。受校训启发,诞生了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形象。融入师生智慧,创设卡通形象。当平江区的学校向少先队员发出了征集卡通形象的邀请后,队员们像过节似的,围在一起,谈构思,画卡通,有的还邀请父母、老师一同加盟。不少学校还适时地组织优秀作品校园展示活动,请队员当评委,现场投票。几经讨论,几多修改、评选,“银杏娃”“善耕牛牛”等可爱的卡通形象被推至台前。
  
  二、贴近主体,贴近生活,营造校园卡通育人新场景。
  
  校园环境创和谐,卡通形象处处见。为化抽象教育为形象教育,化单一教育为系列教育,许多学校以社会公共道德、学生守则及“三个面向”为理论支点,以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学习教育、体育教育、劳动生活作为原型,塑造了各类不同姿态的卡通娃娃造型。除了基本形象外,礼仪、勤学、爱心、劳动、艺术、运动、科技等,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各个方面的卡通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卡通娃娃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大使。校门口欢迎牌上,卡通娃娃手拉着手,正向每一个来访者致意;楼梯口墙上卡通娃娃正伸出右手,提醒你上下楼梯靠右走;水池边,抬头可见卡通娃娃正微笑着做着关水龙头的姿势。卡通娃娃活跃的身影,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
  校本课程有特色,创意活动人人爱。不少学校成立卡通形象工作室,由少先队员牵头,辅导员老师把关,组织策划各类富有创造力的卡通娃娃特色活动,把卡通形象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平江实验学校“银杏娃漫画故事大赛”吸引了3000个孩子参加,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充分表现出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银杏娃玩具玩法大赛”由全校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制作个性玩具,设计游戏方案,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此项活动受到香港同行关注,并在香港多所小学推开。东中市实验小学把卡通小蜜蜂“东东”、“中中”送入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郢都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共创明天辉煌”主题教育活动。师生们不但为流动人口子女送去了文具和书籍,还送去了遵纪守法的“警察东东”卡通,提高了流动人口子女交通安全意识。
  评价激励趋完善,卡通娃娃个个争。为了逐步转变师生和家长头脑中“重智轻德”的观念,平江实验学校摈弃期末评选“三好”的陈规旧习,改为每学期的期中后开评优秀“银杏娃”、“五好银杏娃”,不唯分数第一,不再由辅导员点名,确立了“进步与发展才是好队员”的标准,“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的目标,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评选方法,科学评价每一个队员。善耕中心小学每个月全校开一个特定牛的评选,每班推出一名当月之“牛”,优胜者可得一枚牛贴纸;集满5枚贴纸可以换取一个牛挂件;5个牛挂件可以换一个卡通绒毛牛;每学期底评选学期“善耕好牛牛”,而奖品也是一个卡通牛……可爱的“善耕牛牛”使以往板着脸的评价机制一下子活泼起来,也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线。
  
  三、快乐育人,快乐成长,催生区域少先队教育工作新认识。
  
  少先队工作重在情感体验。平江区学校倡导“快乐育人”的理念与卡通形象的有机融合而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属于情感体验的教育范畴,正如其他地区学校开展的“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一样,是一种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创造性教育理念,它是在遵从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教育过程中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践行”功能。校园卡通形象是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于是,以“卡通形象”为基点,延伸创作了系列教育产物。“卡通娃娃之歌”唱响了校园内外,“卡通娃娃之舞”丰富了课余生活,“卡通娃娃之操”锻炼了身体,又衍生了“卡通娃娃童谣”和以卡通形象命名的校园文化社团等。
  少先队工作亟需教育机智。学校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失时机地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那些有卡通形象的学校部署“卡通娃娃”少先队实践活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统筹策划总体方案,精心设计个体详案上,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学校在开展“卡通娃娃进家庭、进中队、进社区、进新市民学校”等系列活动时,都注重把握好教育因素的关联性、时空组合的合理性和情感体验的循环性,力求育人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少先队工作贵于积极创新。少先队不仅仅要设计,而且要挖掘,要创新。少先队教育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要注重对经验进行整理。平江区少工委将卡通娃娃作为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抓手,制作了卡通娃娃成长卡。各校也成立卡通娃娃工作室,深挖内涵,拓展外延,出版《生生教育文库》,表演道德短剧,卡通娃娃渐渐深入孩子内心。
  
  作者单位:苏州市平江区少年宫 江苏215001
其他文献
教师的指导究竟是详细一点还是简单一些好呢?如果指导详细必定使学生受到影响,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和依赖性,习作出现雷同现象是必然的。或许它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少走弯路,习作中少出“废品”,但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习作教学思想格格不入的,甚至会让学生越写越怕,教师越教越“困”,越改越“烦”。但是不指导是不行的,怎么办?  不妨尝试:先
课间十分钟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到我这儿来告状:老师,高××下课时又来打我;老师,高××上课把我的笔弄坏了;老师,高××把×××弄哭了……唉!接这个班以来,我最常听到的就是班级学生来告诉我高××又做了什么。这个学生让各科老师都很头疼,只有上我的数学课稍微好一点。  这个班以前的班主任在我接班时就已经告诉我这个班上有个学生很特殊,班上没有学生喜欢和他一起玩,也没有学生愿意和他做同桌,班级活动时也没有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2、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横涧茶场”等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
一、精彩在手指上生成  【案例】圆柱的表面积: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学生很顺利地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2。这时一位同学举手——  生1:我还发现一种方法: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周长×(半径 高)。  其他孩子一时满头雾水,我也颇感意外。稍作停顿,我把“球”踢给了学生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1(边说边演示):我把圆柱两个底面剪拼成一个
绘本是一个丰富的载体,它蕴涵了宽广的艺术,它容纳了细腻的情感,它体现了优美的语言,而这些艺术、情感、语言又密不可分的融会在一起,让你在打开它之后,就能默默地感受到。我们不能说,在每一个绘本活动中,都让孩子感受到如此之多,而是,取其一角,和孩子一起慢慢感受。  我试图从专家的教学视频中获得完满教学的典范,以为一个完满的绘本教学应该是从头到尾的精彩。其实不然,读书的活动,总是需要安静的观察、细细的讨论
那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变得精彩起来?从而吸引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中,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就结合当时教学《折形状》中的一些做法和课后的一些思考,谈实现精彩课堂的几个思路:  一、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由单一知识转向多个角度  学生的知识面广、能力强,应该成为学好科学课的良好基础,不应成为不喜欢科学课的理由。这个班的学生至所以不喜欢科学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科学课
小学生正值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思维占上风的年龄阶段,但其接受能力较强、善于钻研新事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可以从小培养他们养成优良的品行,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本文就以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途经与方式。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六年里,学生应当会读、写、使用至少2500个常用汉字,几乎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学习循环往复地学习认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离开思考的学习只是简单的灌输和记忆,只是知识的机械化积累,难以带来本质上的突破和创新。唯有思考才能让学习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带着思考的学习才有提高和创新的可能。思考则源于质疑,质疑既是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为思考提出一定的方向和任务,所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便是为学者常提的“学贵有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
自从2010年我班开展《与经典共成长,和圣贤“手拉手”—经典诵读与小学生修身教育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后,我发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们的小手正慢慢向圣贤靠拢。  一、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得感恩长辈  感恩是心灵对爱的折射,感恩是心灵对真、善、美的传播,百善孝为先,爱人须从爱亲开始。我班杨翠琳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平时都是奶奶照顾我,
实验的设计与取材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成效。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實验的设计的改进与创新,从而提高课堂实验的有效性的一点做法:  一、选择趣味性的设计,增强实验的吸引力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于儿童玩具,他们更是爱不释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能把“玩”和“学科学”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例如:《磁铁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