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其中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囊括了自然地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新情境、类型多样的图表、新颖和多角度的设问和命题者对地理原理的深度挖掘,都使这部分高考题的难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也因此对考生解答造成困难。现将同学们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问题诊断
1.知识结构不完善,解题思路狭窄(全面性欠缺)。
地形、气候、河流这三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例,单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来看,就可以解析出: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迎风坡和背风坡、阳坡和阴坡等因素。如果再从地形对降水、风速的影响来分析,那么就会形成非常多的关系。如果再将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影响全部分析出来,那么将会更加复杂。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能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因此使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果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解题过程中,就难以准确理解命题者的设计思路,不能挖掘有效信息。
2.解题方法单一,原理应用困难(灵活性欠缺)。
【例】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并流、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季节。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错因分析:第(1)、(2)题考查关于地形和气候对河流补给、水位季节变化和水能资源形成的影响。解题思路基本是原理的顺向推导。但第(3)题,则是一个新颖的设问,没有现成的原理可以应用,同学们比较熟悉地形和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对地形和气候影响河道形态比较陌生。此时同学们往往会感到思路停滞,无从下手。可见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完整后,对它们之间的多种联系进行拆分重组、逆向倒推等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方法点拨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做到以下3点:心中有“理”、脑中有“图”、思维有“变”。
1.心中有“理”。
需要构建关于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简单地讲就是建立模型。
(1)模型的建立不能依赖教师,但也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对于这三要素之间繁杂的相互关系,同学们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不一定都能接触到,但教师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通过精选习题引导同学们去接触并构建模型。
(2)构建的模型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建模过程中,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模型。
2.脑中有“图”。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发现,虽然创设的材料和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主要考查以下几种地图组合类型:水系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水系分布图 地貌景观图、水系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图、等高线地形图 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表等。但有时候,如果只根据题中给出的图无法准确解题。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试题中的图表资料,还要在头脑中补充其他要素分布图。例如,试题提供水系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区域定位,可能需要自己补充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在头脑中对有关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地图进行反复练习,牢固记忆。与此同时,还应关注相关区域其他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地图,构成该区域的完整地图。
3.思维有“变”。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不能直线思维,要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灵活性欠缺将会影响做题的准确率。
一、问题诊断
1.知识结构不完善,解题思路狭窄(全面性欠缺)。
地形、气候、河流这三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例,单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来看,就可以解析出: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迎风坡和背风坡、阳坡和阴坡等因素。如果再从地形对降水、风速的影响来分析,那么就会形成非常多的关系。如果再将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影响全部分析出来,那么将会更加复杂。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能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因此使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果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解题过程中,就难以准确理解命题者的设计思路,不能挖掘有效信息。
2.解题方法单一,原理应用困难(灵活性欠缺)。
【例】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并流、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季节。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错因分析:第(1)、(2)题考查关于地形和气候对河流补给、水位季节变化和水能资源形成的影响。解题思路基本是原理的顺向推导。但第(3)题,则是一个新颖的设问,没有现成的原理可以应用,同学们比较熟悉地形和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对地形和气候影响河道形态比较陌生。此时同学们往往会感到思路停滞,无从下手。可见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完整后,对它们之间的多种联系进行拆分重组、逆向倒推等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方法点拨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做到以下3点:心中有“理”、脑中有“图”、思维有“变”。
1.心中有“理”。
需要构建关于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简单地讲就是建立模型。
(1)模型的建立不能依赖教师,但也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对于这三要素之间繁杂的相互关系,同学们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不一定都能接触到,但教师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通过精选习题引导同学们去接触并构建模型。
(2)构建的模型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建模过程中,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模型。
2.脑中有“图”。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发现,虽然创设的材料和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主要考查以下几种地图组合类型:水系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水系分布图 地貌景观图、水系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图、等高线地形图 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表等。但有时候,如果只根据题中给出的图无法准确解题。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试题中的图表资料,还要在头脑中补充其他要素分布图。例如,试题提供水系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区域定位,可能需要自己补充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在头脑中对有关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地图进行反复练习,牢固记忆。与此同时,还应关注相关区域其他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地图,构成该区域的完整地图。
3.思维有“变”。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不能直线思维,要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灵活性欠缺将会影响做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