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那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况且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又相对比较薄弱,这样就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势在必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一、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可把学生的自愿和教师的分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这种分法每学期调整一次,分层推进缩小A、B、C组间的差距,最终实现A组逐步解体,B组、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 备课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组学生完成基本目标,B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如平方差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16y2; (2)9x2-16y2; (3)9(a-b) 2-16(a+b) 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三、教学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课堂提问中,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A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五)评价分层。
①练习评价:在讲解练习过程中,对C组同学的练习或板书,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找出闪光点,多表扬,使他感到有成功的可能。对于A组同学主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和书写的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②作业评价:作业本身分层,在评价时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同学,可用三个等级不达标、达标、优秀,具体可跟考试评价同。
③对考试的评价分层:一般都用同一试卷,对C组同学80分以上为达标,90分以上为优秀,B 组同学60分以上为达标,80分以上为优秀,A组45分以上为达标,60分以上为优秀,在试卷上不出现分数,只出现优秀、达标和不达标,这样既可以使程度较好的学生不会因成绩高而产生自满情绪,也使差生经过努力能够取得相应成绩,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总结。(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学困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况且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又相对比较薄弱,这样就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势在必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一、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可把学生的自愿和教师的分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这种分法每学期调整一次,分层推进缩小A、B、C组间的差距,最终实现A组逐步解体,B组、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 备课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组学生完成基本目标,B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如平方差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16y2; (2)9x2-16y2; (3)9(a-b) 2-16(a+b) 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三、教学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课堂提问中,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A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五)评价分层。
①练习评价:在讲解练习过程中,对C组同学的练习或板书,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找出闪光点,多表扬,使他感到有成功的可能。对于A组同学主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和书写的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②作业评价:作业本身分层,在评价时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同学,可用三个等级不达标、达标、优秀,具体可跟考试评价同。
③对考试的评价分层:一般都用同一试卷,对C组同学80分以上为达标,90分以上为优秀,B 组同学60分以上为达标,80分以上为优秀,A组45分以上为达标,60分以上为优秀,在试卷上不出现分数,只出现优秀、达标和不达标,这样既可以使程度较好的学生不会因成绩高而产生自满情绪,也使差生经过努力能够取得相应成绩,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总结。(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学困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