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应以“问题”为载体和核心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数学问题变成了驱高效和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问题串;教学;高效;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焕发出强大的能量呢?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地去尝试解决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本质,这也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一、在认知困惑处设置问题——点拨探究
学生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看法或者困惑,这是因为学生分析角度和解决策略的不同导致的。教师在这时候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先呈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和五角星,这两个图案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但教师需要通过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角:
(一)为什么叫三角形和五角星呢?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有三个角,所以叫三角形。同样,五角星有五个角,所以叫五角星。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建构,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第二个问题。
(二)那你心目中的角长什么样子呢?通过材料包(有牙签、毛线、活动角、尺子)里的材料试一试,完成你心目中的角。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下,学生自己尝试通过工具来表示角。
好的问题是高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必须是大问题、可探讨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如同火柴一样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围绕着问题开展一系列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角的特点,也让学生的探究从茫然走向火热,课堂也因此高效而又轻松。
二、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凸显本质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高效的途径是独立思考后的反思质疑。教师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实现问题、教师、学生多维度的有效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思考,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赞同、反驳、补充其他同学,在对话中将知识本质凸显出来,也就学习到了知识的重点与精髓之处。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中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对为什么要将除数进行转化存在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以谁为标准进行转化”进行探究,学生会出现两种做法:一种是将被除数进行标准化,另一种则是将除数标准化。教师以此进一步追问:“两种转化都是对的,但哪一种可以解决所有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呢?”有的学生会认为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除数变整数,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反思、交流,认为如在计算4.32÷0.3时将被除数或者除数化成整数都是可以完成计算的,但是如果是4.3÷0.31进行被除数化整数就会出现除数仍是小数的情况,无法进行计算。教师在巧妙地设问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上应该转化除数为整数的教学重点,也使学生对知识从懵懂走向明晰。
三、在教学难点处设置问题——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追问设计要有实质内容,让学生不仅有问题可想,而且要有话可说,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比较清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逐渐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在知识链接处设置问题——迁移新旧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关联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心脏。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的“生长点”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有输入也有输出,理解吸收,归纳运用,给我们数学教与学带来“新陈代谢”的动力。
五、在学生易错处设置问题——暴露澄清
学生的认知会出现不同的层次水平,也难免会出现偏差。在学生暴露出来的错题中进行设问,促使学生思考,并能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之后,若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呢?学生习惯性会认为180度也分成两份,但这是不正确的,也是直观的感觉欺骗了我们。此时教师提出问题:那和我们今天所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不是矛盾了吗?谁能来说说其中道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又怎么变呢?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会使学生明白原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它是怎么变来的没有关系。教师通过学生易错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又让学生将问题弄清楚,这一系列教与學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表现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本质,让学生学会了辨析,学会了举一反三,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而高效。
总之,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问题驱动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起点,认真深思、揣摩设计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认识困惑处、教学重点处、教学难点处、知识衔接处、学生易错处设置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高效、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兰金玉.借助有效追问,促进思维发展[J].小学数学教育,2019(1-2).
[3]何益民,刘诒兴.选择有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
[4]曾素玲.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
关键词:问题串;教学;高效;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焕发出强大的能量呢?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地去尝试解决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本质,这也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一、在认知困惑处设置问题——点拨探究
学生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看法或者困惑,这是因为学生分析角度和解决策略的不同导致的。教师在这时候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先呈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和五角星,这两个图案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但教师需要通过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角:
(一)为什么叫三角形和五角星呢?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有三个角,所以叫三角形。同样,五角星有五个角,所以叫五角星。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建构,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第二个问题。
(二)那你心目中的角长什么样子呢?通过材料包(有牙签、毛线、活动角、尺子)里的材料试一试,完成你心目中的角。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下,学生自己尝试通过工具来表示角。
好的问题是高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必须是大问题、可探讨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如同火柴一样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围绕着问题开展一系列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角的特点,也让学生的探究从茫然走向火热,课堂也因此高效而又轻松。
二、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凸显本质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高效的途径是独立思考后的反思质疑。教师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实现问题、教师、学生多维度的有效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思考,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赞同、反驳、补充其他同学,在对话中将知识本质凸显出来,也就学习到了知识的重点与精髓之处。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中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对为什么要将除数进行转化存在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以谁为标准进行转化”进行探究,学生会出现两种做法:一种是将被除数进行标准化,另一种则是将除数标准化。教师以此进一步追问:“两种转化都是对的,但哪一种可以解决所有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呢?”有的学生会认为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除数变整数,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反思、交流,认为如在计算4.32÷0.3时将被除数或者除数化成整数都是可以完成计算的,但是如果是4.3÷0.31进行被除数化整数就会出现除数仍是小数的情况,无法进行计算。教师在巧妙地设问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问题上应该转化除数为整数的教学重点,也使学生对知识从懵懂走向明晰。
三、在教学难点处设置问题——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追问设计要有实质内容,让学生不仅有问题可想,而且要有话可说,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比较清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逐渐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在知识链接处设置问题——迁移新旧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关联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心脏。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的“生长点”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有输入也有输出,理解吸收,归纳运用,给我们数学教与学带来“新陈代谢”的动力。
五、在学生易错处设置问题——暴露澄清
学生的认知会出现不同的层次水平,也难免会出现偏差。在学生暴露出来的错题中进行设问,促使学生思考,并能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之后,若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呢?学生习惯性会认为180度也分成两份,但这是不正确的,也是直观的感觉欺骗了我们。此时教师提出问题:那和我们今天所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不是矛盾了吗?谁能来说说其中道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又怎么变呢?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会使学生明白原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它是怎么变来的没有关系。教师通过学生易错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又让学生将问题弄清楚,这一系列教与學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表现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本质,让学生学会了辨析,学会了举一反三,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而高效。
总之,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问题驱动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起点,认真深思、揣摩设计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认识困惑处、教学重点处、教学难点处、知识衔接处、学生易错处设置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高效、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兰金玉.借助有效追问,促进思维发展[J].小学数学教育,2019(1-2).
[3]何益民,刘诒兴.选择有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
[4]曾素玲.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