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文以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情况,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这与社会环境、学校专业教育等都密不可分,据此探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方法,试图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为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专业 专业认同感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21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the political and Publ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btain publ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found a low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manage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chool education and so on are inseparable, accordingly approaches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ry to give the student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more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ublic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cognition
  笔者在公共管理专业学习七年,从事教学工作三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迷茫,专业认同感不高的现象,尤其是在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期间,发现学生不自信,对本专业持否定态度,对就业前景不看好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进行了专业定位对公共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试图寻找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1 专业认同感基础分析
  本次调研涉及到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本科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达99.7%。在调研中发现被问到涉及你对自己专业的认知的问题,从大一到大四的绝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迷茫,在299个被调查学生中,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同学仅1.67%,而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同学各占53.18%和2.01%,超过总数据的55%,也即同学们在不懂得自己的专业的情况下质疑本专业的有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专业的认识不清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所削减,这说明同学们并没有随着年级的整长而逐渐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如图1所示:
  2 学生专业认同感低的主要原因
  2.1 非自愿选择本专业
  接受调查的同学选择和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原因如图2,其中39.8%因高考志愿调剂进入本专业,6.35%是由家长做主选择本专业,19.4%是由于高考分数限制等其他原因选择了本专业,仅有23.41%是出于对专业感兴趣,11.04%出于就业的考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也即被调查学生中有高达65.55%是非自愿选择本专业,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缺乏信心和规划的结果。
  受调查学生中45.82%的受调查同学曾希望转专业,而由于转专业考试、名额限制和怕麻烦等原因而不得不继续本专业的学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同学们对本专业所持有的态度,从而导致同学们从心理上怀疑、否定公共管理专业。
  2.2 人才培养方式不尽合理
  (1)专业特色不明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政治、管理、社会和经济为主线,从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从社会学到法学等大多偏文的专业课程都有涉及,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涉猎面太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体会到专业的精髓。
  (2)沟通机制不畅。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部分课程内容重合或衔接不畅的现象,如城市管理学与市政学等课程存在一定的内容交叉,若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在缺乏衔接和沟通的情况下,常常造成同学们产生学过的东西为什么又学的困惑,一旦这种困惑得不到解释,就会在同学们心中进一步积淀形成对本专业的怀疑。
  教师与同学间缺乏有效沟通: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常常在没有搞清楚一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完成了大学的一门门课程的学习,从而无法将不同的专业课程联系成一个体系,更不能形成对本专业的全面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未在授课时向学生明确说明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课程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将课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孤岛”,而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的掌握停留在这门课程,而无法升华到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上。
  (3)社会实践少,停留于纸上谈兵。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过于理论、空泛,没有机会应用或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用性的怀疑。这是因为目前本专业课程涉及中涉及的实验、实习和实践较少,即使有一定的实践课程设置,也由于时间、经费、实习基地等原因而少有落到实处,不能让同学们切实在实践中找到所学理论的影子,更好地认识公共管理专业。   2.3 就业问题
  湖北民族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存在毕业生就业困难、发展方向模糊、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我校公共管理两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定培养目标分别为“培养能在基层政府机关、城市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城镇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镇社区等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个定位相对宽泛,且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党政机关、城镇社区、事业单位的比例较小,将近一半的同学进入了企业从事管理、销售等工作,这是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从而失去专业特色和优势,让学生产生“为什么我要选择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怀疑。
  2.4 社会认可度不高
  不仅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公共管理类专业,当前政府和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和认可度整体偏低,也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存在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并没有被社会普遍认识和认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是一个传播什么知识的专业。且公共管理专业的自我定位是培养能够进入党政机关、城镇社区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学生进入党政机关等部门可以通过的渠道包括: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而譬如公务员考试很少有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岗位,反而针对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岗位设置较多,在选调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聘中公共管理类专业也并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言。可见,公共管理专业并没有得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认可。
  以上这些原因,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共同导致目前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的困惑和否定,面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改善和解决,目前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3 公共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成果
  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致力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着新的尝试和变革。当前已经完成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持续跟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同学们需求的不同,开设了专业模块课;针对实践、实验、实习环节少等问题,增设了课程实践,如市政学课程实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实习等实习课,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并以课程为契机联系当地政府部门签订实习基地,为同学们拓展更多的实践机会;针对本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不足的问题,对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针对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通过就业指导、行政职业能力技能综合训练等方式指导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以增进对本专业的认知。并通过同行评价、教学评价、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公共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上产生的专业认同感低的现状。
  4 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思考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及学生自身的认知等原因共同造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不认同,这种心理上的不认同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热爱本专业,也更无法真正培养出培养目标所定位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应着力探索解决措施。
  4.1 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先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才能正确定位和评价自己的专业:(1)切实做好专业教育。切实做好专业教育,将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周期和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现有的专业教育局限于入学时的系主任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话,这并不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专业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所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所接触的每一位专业教师,所做的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应从点到面,从整体上为学生构架一个专业结构图,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2)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将专业教育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课余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如通过专业经典书籍读书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模拟政府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专业素养。(3)重视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从调研数据来看,准确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同学占11.37%,清楚一部分的同学占51.84%,不太清楚的占33.44%,完全不知道的占3.33%,可见绝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这也直接导致了同学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专业,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对增进学生的专业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结构完整,使课程前后衔接合理,清除课程体系中重合的内容。(2)明确每一门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意义,并准确向同学们传达本门课程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地位,让同学们不只知道学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学。(3)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师资。当前高校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走出来的硕士、博士,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应用型师资几乎没有,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这必然导致教师无法给学生更生动的实践教学,让实践环节停留于纸上谈兵。高校可以加强与公共部门的联系,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将学生的实习、实践落到实处。
  4.3 增强社会认可度
  高校向社会输出人才,湖北民族学院作为民族高校在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而可以借助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培养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学科,充分依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来设置专业特色及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归纳和总结本专业的就业优势和就业方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为专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提高政府、社会和学生对该专业的整体认知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认知环境,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专业认同感是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基础。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专业定位对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JY053
  参考文献
  [1] 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56.
  [2] 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67):102-103.
  [3] 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92-94.
  [4] 阳信生,龙兴海.现代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9):71-74.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正出于应用型转型关键阶段,作为梧州学院最早建立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上采用校政企多向嵌入式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笔者分别对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作了阐述。  关键词 梧州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 论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周中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特征,并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实践周的各类社会调查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作用有限。因此,论文提出了优化社会调查相关课程设置、建立团社组织与教学部门的协同机制等应对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 实践教学周 社会调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
期刊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角,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三大原则,进而提出培育的路径及其策略,以期通过有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  关键词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培育 思想政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C高校D学院为实例,分析目前高校评教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评教 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08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 University D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al
期刊
摘 要 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特色和组织实施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农业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并从课程结构和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手段以及与大农学科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会计学专业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
期刊
摘 要 “林黛玉”与“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命运,表现出了同样强烈的叛逆精神。本文通过对比两个叛逆女性形象,在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从叛逆经历的原因、过程及结局等角度进行探索,透过叛逆的表象来追溯中西文化在传统观念、文化表达及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为当代青年人(尤其女性)正确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做出正确文化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叛逆女性 林
期刊
摘 要 以41位小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实验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效果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学”进行实验教学后,课堂中的学生参与程度较实验前有较大的提高(P<0.05)。认为“生活化情景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  关键词 “生活化情景教学” 小学生 课堂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进而引发媒体形式和内容的革命。新媒体时代的微写作呈现出写作行为自主性、传播方式便捷性、互动交流即时性、网络语言失范化等特征。为此,高校写作课程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微写作教学,培育学生微写作习惯,开展微写作训练,规范微写作行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微写作技能和水平。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微写作 特征 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目前建筑学专业市场严重紧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学生所处的培养环境及不同的学习方法而获得的技能与未来的就业情况息息相关。本文立足于西南民族大学,采用实践调查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对民族院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根据笔者作为学生切身的体会从而提出改善的策略,为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建筑学 学习现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之一的高等教育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鉴于法国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立足于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国情,积极吸收和借鉴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无疑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快速、稳健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 高等教育体制 特色 启示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