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任教小学科学,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出现过很多有趣的片段,这些片段至今历历在目,有的叫人发人深思,有的叫人豁然开朗,也有的叫人啼笑皆非,也有的叫人无所适从。
下面摘取其中几例供分享。
案例1:在四二班一次科学课上,我刚板书完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突然,王丹丹,一个平时非常胆小的女孩子怯怯的举起小手,放下又举起,十分不安,我示意发表意见,她小心翼翼的轻声的说:“老师,你写错字了。”我仔细看了一遍课题,很诧异,便问:“是哪个字啊?”“周围的周。”我再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没错,就继续问:“错在哪儿?”其他学生的眼光齐刷刷的望着他,她涨红了小脸,鼓起勇气说:“周的第一笔应该是撇,你写成竖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心里十分忐忑,有些尴尬地说:“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确实写错了。”说着,我拿起黑板擦擦去原先那个字,重新工工整整地写上标准的“周”字,改过来的那个“周”字显得格外好看。我再看看那个小女生,只见她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这一节课我教得特别认真,学生学得也特别认真,王丹丹自此格外用心学习科学课了。
案例2:同一个班,我教学《预测》时,教材呈现的画面是一只小猫站在草丛边上,毛发紧竖着,两眼圆瞪凝视着前方,让学生预测小猫的行为。我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孩子们按照常规预测汇报,有的说小猫可能发现老鼠可能要去捕,有的说小猫发现蛇有去捉,还有的说小猫……正在大家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平时不爱发言的石光旭猛地站起来用纯正的樟村坪(比较偏僻的地方)的方言说:“它要屙屎(o/si)!”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语气平和地说:“我们听他说说理由好吗?”同学们很好奇很期待。他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猫,我观察了它好长时间,它屙屎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神情!”也有几个学生附和着,石光旭很满足,很开心,剩下的课听得非常认真。
案例3:我在四(1)班教《运动的方式》时,我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准备了风车、易拉罐、篮球、直尺、摆等教具,准备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物体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使我不得不临时调整探究策略,上课约3分钟,坐在后排的谭爱明告状了:“老师,秦浩还在玩陀螺(注:这段时间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就是陀螺)”。几十双小眼睛立刻齐刷刷地望着秦浩,有的把手悄悄伸进了课桌里,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偷偷看看我、看看秦浩。看来一时间难得把孩子们的心收回来,我沉思片刻,稍作镇静,问道:“你们还有谁有陀螺?”沉默。再问再沉默。我知道孩子们担心我把他们心爱的玩具收走了。我语气平和的说:“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陀螺,其实,我也想玩玩陀螺,要不,这节课我和你们就玩陀螺好吗?”“耶!”孩子们欢呼起来。我随即统计了陀螺的个数,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陀螺。我说:“玩陀螺也有学问,里面有很多奥秘,想不想探究玩陀螺的奥秘呢?”“想!”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郑重的说:“为了探究的奥秘更多,我有几点温馨提示:①有陀螺的人每人必须带两个没有陀螺的人,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分好工;②把陀螺、拉线等各种不同的运动情形用图示法表示出来;③给每一种运动情形取个名儿;④游戏必须在20分钟内结束。能做到吗?”孩子们迫不及待。我把孩子们带到篮球场上,他们三个、五个一组玩得专心致志,画得仔仔细细。20分钟很快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
诸如此类的实例,在我的科学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的意见反映了学生的心声和意愿,通过上述几例案例,我认为在乎学生的意见是教与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构建和谐、民主、有趣、有效课堂的需要。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教师修身养性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对于21世纪的孩子,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修养身心,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们,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共享成长的快乐。案例一中,教师如果认为一个字写法不规范没有多大的问题,或许会导致学生马虎从事、敷衍塞责,一旦形成习惯,会误人一生。对于王丹丹个人而言,从此还会发言吗?案例二中,石光旭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的,我如果误认为他在捣蛋,简单粗暴的训斥石光旭一番,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乎孩子的意见就是修养身心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出教师的大度和胸襟,纠正日常不规范的行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呵护学生自尊心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正好反映了学生的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教师要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予以正面激励,呵护幼弱的心灵。案例一中,我虚心对待王丹丹的意见,并向全班做自我批评,她认为她的意见对于老师有意义、有价值,他非常高兴,从此,她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我的一举,拉近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案例三中,教师没有认为插嘴就是多话,做小动作就是犯规。如果我把学生“告状”的事作为“违规”来处理的话,可能经典的资源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精彩的课堂会与我们失之交臂。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被我顺水推舟,演绎了一堂精彩的课。在我后来的课堂上,我一如既往,结果事半功倍。在乎学生的意见就是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创建和谐有效课堂的需要。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如何使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我们有些课堂上,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扮演着不容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不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了压力。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只得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呼唤教学民主,要做到教学民主,就必须做到在乎学生,在乎学生的一切。正如案例一中一个个细微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哪怕是科学课上的一次板书,数学中的一个符号,英语中的一个字母,语文中的一个笔画都是这样,因此,教师要俯下身,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三中,交流探究结果时个个争先恐后,滔滔不绝,非常顺利的得出陀螺和拉线的运动方式有转动、移动、滚动、拉动等,图画得惟妙惟肖;接着,引导学生把陀螺运动进行分类,很快得出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对身边物体的运动方式对答如流。下课时,孩子们仍然沉浸玩陀螺的游戏中。这节课,教师如果按照教学预案来实施,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我的学生非常喜欢我的科学课,是因为我的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畅所欲言的。我也成为孩子喜爱的老师,在近三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学生最满意的教师评比中,对我的满意率均为100%。
下面摘取其中几例供分享。
案例1:在四二班一次科学课上,我刚板书完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突然,王丹丹,一个平时非常胆小的女孩子怯怯的举起小手,放下又举起,十分不安,我示意发表意见,她小心翼翼的轻声的说:“老师,你写错字了。”我仔细看了一遍课题,很诧异,便问:“是哪个字啊?”“周围的周。”我再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没错,就继续问:“错在哪儿?”其他学生的眼光齐刷刷的望着他,她涨红了小脸,鼓起勇气说:“周的第一笔应该是撇,你写成竖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心里十分忐忑,有些尴尬地说:“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确实写错了。”说着,我拿起黑板擦擦去原先那个字,重新工工整整地写上标准的“周”字,改过来的那个“周”字显得格外好看。我再看看那个小女生,只见她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这一节课我教得特别认真,学生学得也特别认真,王丹丹自此格外用心学习科学课了。
案例2:同一个班,我教学《预测》时,教材呈现的画面是一只小猫站在草丛边上,毛发紧竖着,两眼圆瞪凝视着前方,让学生预测小猫的行为。我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孩子们按照常规预测汇报,有的说小猫可能发现老鼠可能要去捕,有的说小猫发现蛇有去捉,还有的说小猫……正在大家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平时不爱发言的石光旭猛地站起来用纯正的樟村坪(比较偏僻的地方)的方言说:“它要屙屎(o/si)!”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语气平和地说:“我们听他说说理由好吗?”同学们很好奇很期待。他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猫,我观察了它好长时间,它屙屎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神情!”也有几个学生附和着,石光旭很满足,很开心,剩下的课听得非常认真。
案例3:我在四(1)班教《运动的方式》时,我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准备了风车、易拉罐、篮球、直尺、摆等教具,准备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物体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使我不得不临时调整探究策略,上课约3分钟,坐在后排的谭爱明告状了:“老师,秦浩还在玩陀螺(注:这段时间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就是陀螺)”。几十双小眼睛立刻齐刷刷地望着秦浩,有的把手悄悄伸进了课桌里,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偷偷看看我、看看秦浩。看来一时间难得把孩子们的心收回来,我沉思片刻,稍作镇静,问道:“你们还有谁有陀螺?”沉默。再问再沉默。我知道孩子们担心我把他们心爱的玩具收走了。我语气平和的说:“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陀螺,其实,我也想玩玩陀螺,要不,这节课我和你们就玩陀螺好吗?”“耶!”孩子们欢呼起来。我随即统计了陀螺的个数,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陀螺。我说:“玩陀螺也有学问,里面有很多奥秘,想不想探究玩陀螺的奥秘呢?”“想!”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郑重的说:“为了探究的奥秘更多,我有几点温馨提示:①有陀螺的人每人必须带两个没有陀螺的人,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分好工;②把陀螺、拉线等各种不同的运动情形用图示法表示出来;③给每一种运动情形取个名儿;④游戏必须在20分钟内结束。能做到吗?”孩子们迫不及待。我把孩子们带到篮球场上,他们三个、五个一组玩得专心致志,画得仔仔细细。20分钟很快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
诸如此类的实例,在我的科学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的意见反映了学生的心声和意愿,通过上述几例案例,我认为在乎学生的意见是教与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构建和谐、民主、有趣、有效课堂的需要。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教师修身养性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对于21世纪的孩子,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修养身心,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们,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共享成长的快乐。案例一中,教师如果认为一个字写法不规范没有多大的问题,或许会导致学生马虎从事、敷衍塞责,一旦形成习惯,会误人一生。对于王丹丹个人而言,从此还会发言吗?案例二中,石光旭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的,我如果误认为他在捣蛋,简单粗暴的训斥石光旭一番,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乎孩子的意见就是修养身心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出教师的大度和胸襟,纠正日常不规范的行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呵护学生自尊心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正好反映了学生的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教师要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予以正面激励,呵护幼弱的心灵。案例一中,我虚心对待王丹丹的意见,并向全班做自我批评,她认为她的意见对于老师有意义、有价值,他非常高兴,从此,她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我的一举,拉近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案例三中,教师没有认为插嘴就是多话,做小动作就是犯规。如果我把学生“告状”的事作为“违规”来处理的话,可能经典的资源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精彩的课堂会与我们失之交臂。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被我顺水推舟,演绎了一堂精彩的课。在我后来的课堂上,我一如既往,结果事半功倍。在乎学生的意见就是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在乎学生的意见是创建和谐有效课堂的需要。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如何使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我们有些课堂上,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扮演着不容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不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了压力。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只得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呼唤教学民主,要做到教学民主,就必须做到在乎学生,在乎学生的一切。正如案例一中一个个细微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哪怕是科学课上的一次板书,数学中的一个符号,英语中的一个字母,语文中的一个笔画都是这样,因此,教师要俯下身,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三中,交流探究结果时个个争先恐后,滔滔不绝,非常顺利的得出陀螺和拉线的运动方式有转动、移动、滚动、拉动等,图画得惟妙惟肖;接着,引导学生把陀螺运动进行分类,很快得出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对身边物体的运动方式对答如流。下课时,孩子们仍然沉浸玩陀螺的游戏中。这节课,教师如果按照教学预案来实施,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我的学生非常喜欢我的科学课,是因为我的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畅所欲言的。我也成为孩子喜爱的老师,在近三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学生最满意的教师评比中,对我的满意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