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共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教师又有了新的困惑:当老师越来越难,孩子们变了,社会变了,环境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渐渐失去了权威。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不会用。于是,作为教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权威,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
首先,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格。要想使自己成为品格高尚、人格完美的人,除了向书本学习外,要注意向周围的人学习,甚至不耻下问。要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要行为世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无限的爱心和责任感做好育人的工作。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期在学生中维护自己在智识、品德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而这在当今时代尤甚。当前随着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包括网络在内的教育技术的更新、道德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学习能消除心中的愤懑,学习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学习能使孩子和家人受到感染,学习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作为教师,要坚持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报刊专业杂志、各种文献,使学习成为一种内需。要坚持自我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愈教愈新。
其次,教师要找准自己的“真位置”。当今,我们虽然说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 “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只有把学生的生活看作是自己学生时代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全心全意地关怀学生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最后,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其核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学生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教师如果要维护其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并能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另外,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和水平,这将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老师,都能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首先,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格。要想使自己成为品格高尚、人格完美的人,除了向书本学习外,要注意向周围的人学习,甚至不耻下问。要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要行为世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无限的爱心和责任感做好育人的工作。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期在学生中维护自己在智识、品德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而这在当今时代尤甚。当前随着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包括网络在内的教育技术的更新、道德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学习能消除心中的愤懑,学习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学习能使孩子和家人受到感染,学习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作为教师,要坚持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报刊专业杂志、各种文献,使学习成为一种内需。要坚持自我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愈教愈新。
其次,教师要找准自己的“真位置”。当今,我们虽然说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 “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只有把学生的生活看作是自己学生时代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全心全意地关怀学生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最后,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其核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学生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教师如果要维护其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并能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另外,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和水平,这将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老师,都能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