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国各高校师范类专业都要接受专业认证工作。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工程”)音乐学专业也即将面临此项工作,因此相关课程都要面临改革。在本文中,笔者以贵工程音乐学专业为例,提出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以期让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师范类专业的培养需要。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对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影响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于2017年10月由教育部出台,其基本内容由指导思想、认证理念、认证原则、认证体系、认证标准、认证对象及条件、认证组织实施、认证程序、认证结果使用、认证工作保障、争议处理与认证纪律与监督等12项组成。
  参考《办法》中的认证标准和认证条件,结合贵工程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实际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认证标准中关于毕业要求之学科素养的规定。《办法》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如声乐、器乐、钢琴、和声、曲式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课程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课程时,需要关注这门课程与其他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联系性。
  2.认证标准中关于毕业要求之教学能力的规定。《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所以,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无论是音乐鉴赏课还是歌曲教授课,可以从视唱练耳的角度,加深乐谱的识读,尽可能让中小学学生识谱、唱谱,从而起到提升中小学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
  二、贵工程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简介
  贵工程音乐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视唱练耳被定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开设在第一、二、三、四学期,也就是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采用的教材是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每学期开课周数是16周,每周学时为2个,共计128个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表:
  三、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贵工程艺术学院中担任2014级、2015级和2017级音乐学班的视唱练耳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与交流,发现诸多问题,现列举如下: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贵工程音乐学专业的生源主要以贵州、湖南、广西和甘肃为主。其中2014级和2015级招生是贵州、湖南、广西三省,2017级招生是贵州、湖南、甘肃三省。湖南省的学生大多经历过音乐培训,视唱练耳程度最好;甘肃生源的视唱练耳程度其次;广西生源的视唱练耳水平在甘肃省学生和贵州省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得到系统训练;贵州省生源大多没有经历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
  (二)大课教学,人数众多
  笔者所在学院安排的视唱练耳课是大班课,近40位同学同时上课。因为人数多,势必会出现几种现象:一是在练耳训练过程中,距离钢琴距离的远近,影响到学生听音的效果;二是在课堂提问和检查作业时,囿于时间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和“边缘感”。
  (三)课时量少,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由于学校对于全校性通识课安排过于紧密,导致学生专业课学分的压缩,视唱练耳课每周只安排2个课时,这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大班上课,人数众多,层次不齐,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效率。
  (四)传统模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单一的“教授—接受”教学模式,一方面过度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略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只注重视唱和练耳的训练,忽略相关的其他学科。
  (五)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单一
  现阶段的视唱练耳教学中,都是采用钢琴作为辅助教學工具,而忽略了多媒体设备及音乐软件的运用。这种单一音色的训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当今社会,网络及多媒体的发展,完全有可能为视唱练耳的教学提供更多的辅助,但是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却忽略了这一点。
  (六)教材的使用单一
  教材的使用方面,较少注意到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课程的关联,比如在中外音乐史、和声、曲式分析、声乐、器乐等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经典曲目,在视唱练耳的教材中较少涉及到这些曲目。
  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同一班级实行分层教学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贵工程音乐学专业每个行政班级分为两组:A组以湖南籍学生为主,外加广西籍(甘肃籍)部分程度尚好的学生;B组以贵州籍学生为主,外加广西籍(甘肃籍)程度稍欠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的任教中,笔者以固定调为主,教授一个升降号以内的视唱,A组学生由一开始接受固定调唱法后,对经历了“混乱到清晰”的过程,中途会出现同一首视唱曲中首调和固定调掺杂的情况,随着训练的增多,这种情况得到好转。B组学生,一开始掌握固定调,反应要比A组学生好,但是由于基础差,进度要比A组慢,经历过一个学年的训练,视唱方面能够赶上A组的进度,只是音准和节奏方面没有A组学生做得到位。
  对于这种分层教学,笔者认为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随着学习进度的提升和学生课后努力程度的不同,A、B组学生的视唱练耳成绩一定会出现变化,那么到了第二学年,就有必要做出及时调整,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进步。
  (二)小组授课,统筹兼顾   对于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来说,用小组授课的方式是最合适的。由于授课对象的集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变化、思维方式和视唱练耳能力做更好地把握,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受益的。
  (三)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课时
  针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基础性特点,笔者认为每周安排4个课时最为合适。首先从课时量上,体现出视唱练耳基础课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再者由于其他课程的课后业和学生自身的惰性,使得学生在课下不能得到足够的训练,课时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这种不足;而且课时量充足,与分层教学、小组授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训练,才能得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除了正常的教师教授之外,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唱、听、写。主要方法有以下:
  1.为突出视唱练耳课程的应用性,应该将这门课程与乐器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检查视唱作业的时候,除了识谱唱、背唱之外,还需要加上钢琴弹唱或者用自己学习的乐器演奏视唱曲等。特别是大二学年,加入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弹伴奏自己演唱视唱曲或为他人伴奏。通过以上形式锻炼学生,以达到视唱与乐器练习共同进步。
  2.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适当加入合唱指挥的内容,教授学生拍号、节拍的同时,还要教授学生用指挥图式。这样,在检查背唱的时候,可以让一位学生指挥另外的学生背唱单声部视唱曲或多声部视唱曲。这样既锻炼合唱指挥,又可以锻炼视唱和练耳。
  3.在贵工程音乐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的实践周内,安排有对苗族音乐和彝族音乐的采风。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录音,然后根据录音将乐谱整理出来。或者从网络上寻找新出的歌曲,课下安排学生记谱,以锻炼学生译谱的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设备,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在视唱练耳课堂中,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惯例。但是当今社会是多元化音乐发展的社会,仅仅运用钢琴作为辅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听觉发展。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和音乐软件,比如Sibelius、Cubase、Nuendo等,运用多种音色和音效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借此促进学生音乐听觉的发展。
  (六)编写辅助教材,提升视唱练耳课程的实用性
  笔者在贵工程艺术学院除担任视唱练耳课的教师外,还任教中外音乐史课程。在中外音乐史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差、曲目作品积累量少,很多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可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就会立刻感兴趣,注意力也会迅速集中。因此,编写一本视唱练耳课程的辅助教材的想法应运而生。辅助教材的内容应该从与视唱练耳相关联的其他课程中精选,比如中外音乐史、和声、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和声乐器乐等课程。将以上课程中常用到的经典曲目汇编成册,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接触,通过视唱、背唱、听写旋律等方式,使学生进行第一次音乐记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以上课程,学生就能感觉到这些作品是熟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錦生.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学科交叉[J].中国音乐,2003(02).
  [2]沈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04).
  [3]但昭立.试论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建设与改革[J].音乐探索,1999(03).
  [4]张晓燕.视唱练耳教学理论与实践解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05).
  [5]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4):2.
  作者简介:吕鹏(1988—),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温碧琴(1990—),贵州毕节人,现工作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阿市苗族彝族乡阿市小学。
  基金项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G002)
其他文献
【摘要】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差的现状,结合多年在农村的教育经验,从歌唱、欣赏、拓展三个平台中融合器乐教学的实践,摸索适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探讨竖笛进音乐课堂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器乐;竖笛;兴趣;普及;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基础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与毛泽东诗词相关的歌曲创作开始兴起,并在六十年代形成创作及演唱高潮。时代的共性与创作的多样性都融合在这些作品中,一首诗词多种曲谱的现象是这种共性与多样性的具体体现。贺绿汀、劫夫、田丰三位作曲家用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表达了同样的诗词内涵,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组句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毛泽东诗词歌曲创作的多样性。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歌曲;《清平乐·六盘山》;多样性  【中
期刊
【摘要】文章从对上党梆子起源的了解入手,整合了现阶段论文现状,采访上党梆子传承人,对上党梆子的传承人、拜师情况、伴奏乐器、声腔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了解,并对采访做了归纳总结。使笔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在传承人心中上党梆子的特点和独特内涵。体会到了上党梆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上党梆子;起源;传承人;伴奏乐器;声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上党梆子的渊源  上党梆子是山西
期刊
【摘要】自第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已逐渐脱离了原有的生态形态。目前,中国声乐的演唱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对歌剧《小二黑结婚》里的经典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声乐演唱艺术的分析,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风格、声音的运用与作品的演唱与伴奏的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二黑结婚》;《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地质人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新时代,拥有了新内涵。为了能让新时代的代地质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地勘类高职院校更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地质人精神“艺术传播”的新方法和新载体,重塑公共艺术教育的引领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加上第二课堂的打造,用艺术传播地质人精神、用艺术宣扬地质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江南“新民歌”演唱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歌手、歌唱家的作品演唱进行要点分析,梳理及总结了江南“新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江南;新民歌;代表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江南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江淮大地上绚丽夺目的艺术之花,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江苏民歌历来受人瞩目,无论是江南民歌小调、改编及创作的“
期刊
【摘要】国内外音乐院校为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经历,提高他们的独奏能力和合作演奏能力,为西洋管弦专业和民族管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齐奏、重奏等课程。在本文中,作者将针对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的小提琴专业教学,结合专业教学中的独奏、重奏乃至交响乐演奏的培养目标主线,开展的“同乐器之间的合作项目”和“单一乐器的复调训练”,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例,对专业院校中小提琴教学方法进行的几点论述。  【关键词】合奏与独奏;
期刊
【摘要】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鼓膛直径8-10厘米,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朱勤甫先生被誉为江南鼓王,苏南板鼓独奏《快鼓段》更是其代表作品。本篇论文以《快鼓段》为例,对苏南板鼓的认识,包括其乐器特性、演奏姿势、持楗方法、多种敲击手法以及合理的运用做出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苏南板鼓;演奏技术;快鼓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昆剧以其婉转清丽的唱腔、令人叹服的弦索、典雅精深的文词等诸多优势屹立于中国戏曲艺术之林。发展至今,虽然舞台上演出全本剧目的情况已不多见,但这却不影响昆曲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许多经典的折子戏仍常演不衰。本文从昆剧的两部佳作中各自选取一支曲牌:《牡丹亭游园》的【皂罗袍】、《孽海记思凡》的【山坡羊】,从赏鉴的角度出发,简析两支曲牌的音乐本体等相关内容,以此细细品味出昆曲在昆剧中的独特韵味。  【关
期刊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是不可分开的,通过音乐的表现可以使听众耳目一新,但是当技巧出现问题,音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完整,技巧是通向音乐的必经之路,技巧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好坏。本论文从技巧、音乐分别来说明其运用或训练,并结合舒曼《蝴蝶》作品说明音乐与技巧的关系,如何达到让音乐带动技巧,让技巧展现音乐。  【关键词】演奏技巧;音乐表现;舒曼《蝴蝶》  【中图分类号】J6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