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经济学院是2002年3月由三校合并组建的,组建时间短,融合难度大,建设任务重,重大决策多,教职工思想活跃,学校党的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现实矛盾使学校党委清醒认识到,必须努力实行党务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加快实现“入主流,办特色,高起点发展”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后,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全校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初步形成了坚持“三化”、增强“三性”、保障“三权”的党务公开工作做法。几年来,通过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党的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加快了学校跨越式发展。湖北省委重点推荐了《从“经院现象”看高校领导班子建设》、《高举四面大旗,建设坚强有力的高校领导班子》的经验。新华社《瞭望》周刊专题发表《建设和谐领导班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对湖北经济学院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取信于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评价和肯定。
一、坚持“三化”,搭建学校党的工作良好平台
推进党务公开,坚持党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是我校党委自觉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制度化。制度是推行党务公开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起必要的制度规范,保证党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才能使党务公开逐步内化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自觉。近年来,学校在党务公开工作中注重建章立制,先后颁布实施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务公开实施意见》、《招投标管理办法》、《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二级单位创收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招生纪检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学术规范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委会议制度,院长办公会议制度和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干部人事任免公示公告制度,反腐倡廉实施意见,以及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有关党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有效促进了党务公开制度化建设,较好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落实。
常态化。党务公开是推进高校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党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使其保持常态化。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为保证用人的公平和透明,真正做到选贤用能,学校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完善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组织考核、党委票决、任前公示等方式选拔任用干部,确保了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公开选拔任用中层干部63人,他们爱岗敬业,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党员发展上,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党委为院系党组织服务、院系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三服务”机制,公开党员发展条件、要求、标准和程序,对拟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拟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都实行公示,严把党校“入口关”、“培训关”、“结业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较好保证了党员发展质量。2004年以来,学校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9439人,发展党员7430人。在学校财务管理、收入分配、资产设备管理、招投标等问题上,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定,使一些高度敏感和关注的工作有法可依,较好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持久性和常态化。2004年以来,学校对7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招投标。由于公开透明,较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立体化。2004年以来,学校从“四个层面,六个方面”上狠抓了党务公开工作。“四个层面”:一是党委决策层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以公开为原则,决策一旦形成后,按公开要求公开公示。二是职能部门操作层面。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程序,拓宽公开形式,监督公开落实。三是院、系基层党组织落实层面。基层党组织负责将公开的内容及时传达到每个党员或群众之中,确保公开的真正落实。四是师生员工反馈层面。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决策,通过正当渠道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学校,供党委决策所用。“六个方面”是:在重大事项方面,突出公开了党委重大决策及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落实情况,包括学校重大决策、师生员工的住房、医疗救助、饮食卫生、交通补贴、福利待遇、子女入学等;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包括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年度考核等工作的落实情况等;在组织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包括领导班子成员过双重组织生活会、重要干部任免等;在作风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干部体恤民情、吸纳民意、为民解困的情况,包括校党委成员深入所分管院(系)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疾苦、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的情况等;在制度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包括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情况等;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律”并举抓廉政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公开党务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的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增强“三性”,推动了学校党的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学校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主题,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对象、内容、程序、形式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公开对象、时段、内容,确定不同的公开范围、时限、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务公开工作的透明性、时效性和广泛性。
透明性。学校党委坚持把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党务工作透明的重点来抓,较好体现了党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公开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均以不同形式向师生员工公开。二是公开招生收费工作。学校坚持实行招生收费“阳光工程”,认真执行国家招生计划,严格遵守教育收费纪律。学生在校期间,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予以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近年来,学校招生收费实现零投诉,国家教育收费督查组对学校的教育收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公开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在教职工周转房分配、使用和管理、校内收入分配、公务用车和教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医疗制度改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学校都及时以各种形式向全校公开透明,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出台实施方案。四是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在党委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都要报告廉洁自律情况,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年度工作考核时,校领导班子成员都必须在副处以上干部、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大会上,结合分管工作述职述廉,并由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五是公开违法违纪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几年来,学校先后公开了几起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案件,以及在招生、施工管理和师德师风领域里的违纪事件的事实真相和处理结果,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了教育。另外,学校对党员群众来信来访问题也十分重视,开通了电子党务,设立了工作作风投诉信箱、网上监督信箱、监督举报电话、“山水藏龙”BBS网络论坛,公开了党委书记、校长电子邮箱等。
时效性。时效性是党务公开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在明确公开内容、对象和公开形式后,注重选择公开时机。根据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把需要公开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包括党委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校、院(系)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情况;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不同的公开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公开,这样才能起到公开的作用和效果。在选择具体的公开时机时,一是坚持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如校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行政会议纪要、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院系情况、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计划、党委班子成员民主评议情况等;二是坚持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如教职工周转房分配、交通补贴、医疗制度改革等;三是坚持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如干部任前公示、职称评聘、党员发展、奖惩情况等;四是坚持紧急事项及时公开,如校内出现的违法违纪事件等;学校通过选择不同的公开时机,较好保证了党务公开的时效性。
广泛性。党务公开的实质就是把党内权力行使者和权力运行过程置于党员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近年来,学校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针对公开的范围,注重抓好了“三个结合”。一是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相结合。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具体工作中,党务公开包括学校的重大决策举措、党委议事工作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工作情况,而校务公开主要是学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行政事务等等。党务公开对校务公开有着直接的影响,校务公开的发展和深化有赖于党务公开的不断推进。通过党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二是党务公开与学校教代会相结合。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渠道。教代会代表是由全体教职员工依法选举出来的,他们包括学校方方面面的代表,肩负着全体教职工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代表着最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他们对涉及教职工的住房、医疗、卫生、收入等重大问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三是党务公开与全民监督制度相结合。党务公开的广泛性还集中体现在党内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上。学校自组建以来,制定了多项党内监督制度,并以多种形式向全校公开,让党员群众在明白中监督,形成人人关心公开、人人监督公开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了党的工作健康发展。
三、保障“三权”,促进学校和谐和跨越式发展
知情权。知情权是保证党员群众更好地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最重要的民主权利。近年来,学校坚持通过各种公开方式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学校健全完善了党代会、教代会、二级教代会、工会组织等制度,为党员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表达权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建立了重大事项公开通报制度,向党员群众公开,使党员群众能充分了解学校的重大决策。凡是涉及到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党委都要多方征求意见,召开多方座谈会,对实施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后,才公之于众,切实保障了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与权。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是落实民主治校原则的根本体现。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原则,为师生员工提供一切可供利用的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的便捷通道,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召开了党务、行政、教师、学生、离退休老同志等多个座谈会,对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提出了20多个问题,最后归结为六大问题。在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全校教职员工历时三年,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及定位,达成了广泛共识。在校训征集过程中,165条候选校训真实反映了师生员工踊跃参与学校重要决策的参与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的学校“经济学家长廊”项目,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监督权。保障党员群众的监督权,有利于党务公开工作的深化,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机构监督与群众监督、校内监督与社会监督、学生监督与家长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强了监督合力,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监督权利。一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参加党内各种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二是机构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学校成立了招标委员会,制定了基建招投标、施工管理或采购、审计付款的三方制衡机制,基建工程项目甲乙双方党组织见面的廉政谈话和廉政回访制度等,较好保证了职能部门监督效果。三是校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校内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科研经费、后勤服务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在招生录取、教育收费、饮食卫生、校园安全等方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学生监督与家长监督相结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招生收费、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的直接对象,学校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监督作用,召开师生恳谈会、座谈会等,吸取意见,改进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制度,热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接受他们的监督。党员群众的综合监督,为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创造了条件,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周振国
一、坚持“三化”,搭建学校党的工作良好平台
推进党务公开,坚持党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是我校党委自觉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制度化。制度是推行党务公开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起必要的制度规范,保证党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才能使党务公开逐步内化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自觉。近年来,学校在党务公开工作中注重建章立制,先后颁布实施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务公开实施意见》、《招投标管理办法》、《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二级单位创收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招生纪检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学术规范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委会议制度,院长办公会议制度和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干部人事任免公示公告制度,反腐倡廉实施意见,以及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有关党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有效促进了党务公开制度化建设,较好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落实。
常态化。党务公开是推进高校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党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使其保持常态化。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为保证用人的公平和透明,真正做到选贤用能,学校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完善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组织考核、党委票决、任前公示等方式选拔任用干部,确保了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公开选拔任用中层干部63人,他们爱岗敬业,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党员发展上,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党委为院系党组织服务、院系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三服务”机制,公开党员发展条件、要求、标准和程序,对拟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拟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都实行公示,严把党校“入口关”、“培训关”、“结业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较好保证了党员发展质量。2004年以来,学校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9439人,发展党员7430人。在学校财务管理、收入分配、资产设备管理、招投标等问题上,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定,使一些高度敏感和关注的工作有法可依,较好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持久性和常态化。2004年以来,学校对7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招投标。由于公开透明,较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立体化。2004年以来,学校从“四个层面,六个方面”上狠抓了党务公开工作。“四个层面”:一是党委决策层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以公开为原则,决策一旦形成后,按公开要求公开公示。二是职能部门操作层面。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程序,拓宽公开形式,监督公开落实。三是院、系基层党组织落实层面。基层党组织负责将公开的内容及时传达到每个党员或群众之中,确保公开的真正落实。四是师生员工反馈层面。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决策,通过正当渠道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学校,供党委决策所用。“六个方面”是:在重大事项方面,突出公开了党委重大决策及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落实情况,包括学校重大决策、师生员工的住房、医疗救助、饮食卫生、交通补贴、福利待遇、子女入学等;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包括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年度考核等工作的落实情况等;在组织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包括领导班子成员过双重组织生活会、重要干部任免等;在作风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干部体恤民情、吸纳民意、为民解困的情况,包括校党委成员深入所分管院(系)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疾苦、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的情况等;在制度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包括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情况等;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公开了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律”并举抓廉政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公开党务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的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增强“三性”,推动了学校党的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学校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主题,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对象、内容、程序、形式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公开对象、时段、内容,确定不同的公开范围、时限、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务公开工作的透明性、时效性和广泛性。
透明性。学校党委坚持把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党务工作透明的重点来抓,较好体现了党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公开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均以不同形式向师生员工公开。二是公开招生收费工作。学校坚持实行招生收费“阳光工程”,认真执行国家招生计划,严格遵守教育收费纪律。学生在校期间,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予以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近年来,学校招生收费实现零投诉,国家教育收费督查组对学校的教育收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公开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在教职工周转房分配、使用和管理、校内收入分配、公务用车和教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医疗制度改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学校都及时以各种形式向全校公开透明,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出台实施方案。四是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在党委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都要报告廉洁自律情况,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年度工作考核时,校领导班子成员都必须在副处以上干部、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大会上,结合分管工作述职述廉,并由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五是公开违法违纪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几年来,学校先后公开了几起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案件,以及在招生、施工管理和师德师风领域里的违纪事件的事实真相和处理结果,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了教育。另外,学校对党员群众来信来访问题也十分重视,开通了电子党务,设立了工作作风投诉信箱、网上监督信箱、监督举报电话、“山水藏龙”BBS网络论坛,公开了党委书记、校长电子邮箱等。
时效性。时效性是党务公开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在明确公开内容、对象和公开形式后,注重选择公开时机。根据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把需要公开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包括党委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校、院(系)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情况;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不同的公开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公开,这样才能起到公开的作用和效果。在选择具体的公开时机时,一是坚持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如校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行政会议纪要、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院系情况、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计划、党委班子成员民主评议情况等;二是坚持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如教职工周转房分配、交通补贴、医疗制度改革等;三是坚持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如干部任前公示、职称评聘、党员发展、奖惩情况等;四是坚持紧急事项及时公开,如校内出现的违法违纪事件等;学校通过选择不同的公开时机,较好保证了党务公开的时效性。
广泛性。党务公开的实质就是把党内权力行使者和权力运行过程置于党员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近年来,学校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针对公开的范围,注重抓好了“三个结合”。一是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相结合。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具体工作中,党务公开包括学校的重大决策举措、党委议事工作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工作情况,而校务公开主要是学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行政事务等等。党务公开对校务公开有着直接的影响,校务公开的发展和深化有赖于党务公开的不断推进。通过党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二是党务公开与学校教代会相结合。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渠道。教代会代表是由全体教职员工依法选举出来的,他们包括学校方方面面的代表,肩负着全体教职工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代表着最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他们对涉及教职工的住房、医疗、卫生、收入等重大问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三是党务公开与全民监督制度相结合。党务公开的广泛性还集中体现在党内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上。学校自组建以来,制定了多项党内监督制度,并以多种形式向全校公开,让党员群众在明白中监督,形成人人关心公开、人人监督公开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了党的工作健康发展。
三、保障“三权”,促进学校和谐和跨越式发展
知情权。知情权是保证党员群众更好地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最重要的民主权利。近年来,学校坚持通过各种公开方式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学校健全完善了党代会、教代会、二级教代会、工会组织等制度,为党员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表达权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建立了重大事项公开通报制度,向党员群众公开,使党员群众能充分了解学校的重大决策。凡是涉及到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党委都要多方征求意见,召开多方座谈会,对实施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后,才公之于众,切实保障了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与权。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是落实民主治校原则的根本体现。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原则,为师生员工提供一切可供利用的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的便捷通道,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召开了党务、行政、教师、学生、离退休老同志等多个座谈会,对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提出了20多个问题,最后归结为六大问题。在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全校教职员工历时三年,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及定位,达成了广泛共识。在校训征集过程中,165条候选校训真实反映了师生员工踊跃参与学校重要决策的参与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的学校“经济学家长廊”项目,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监督权。保障党员群众的监督权,有利于党务公开工作的深化,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机构监督与群众监督、校内监督与社会监督、学生监督与家长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强了监督合力,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监督权利。一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参加党内各种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二是机构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学校成立了招标委员会,制定了基建招投标、施工管理或采购、审计付款的三方制衡机制,基建工程项目甲乙双方党组织见面的廉政谈话和廉政回访制度等,较好保证了职能部门监督效果。三是校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校内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科研经费、后勤服务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在招生录取、教育收费、饮食卫生、校园安全等方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学生监督与家长监督相结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招生收费、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的直接对象,学校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监督作用,召开师生恳谈会、座谈会等,吸取意见,改进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制度,热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接受他们的监督。党员群众的综合监督,为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创造了条件,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