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当前高中教学情况,参考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经验,从多角度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问题相关问题,希望对于今后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以及提升高中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关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求全责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想,鼓励学生提问题,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教育方式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只惟实,通过教育,使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創新能力的基础,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应试教育下,数学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昕”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而数学方法则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生”。
(4)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其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的良好思维习惯,形成良好思维策略,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为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促使学生学会模式的识别,更需要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一些必要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贯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指导原则,即过程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展现结论的推导过程;展现方法的思考和形成过程;展现问题被发现的过程;展现规律被揭示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以过程性原则为依据,就具体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程序设计,课堂上才能充分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否则就会出现照本宣科的局面。数学的每一步进展无一不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大变更的结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对增进学生的智力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为人们所肯定,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5)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的教学。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运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什么,以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模型教学和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找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6)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猜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人涉猎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新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觉思维,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把自己的秘密全部揭示出来,而要"行在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大胆设问,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等,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杰.高中数学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中旬),2016,(11).
[2]田巍.浅谈高中数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6.
作者简介:武立静,女,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关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求全责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想,鼓励学生提问题,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教育方式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只惟实,通过教育,使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創新能力的基础,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应试教育下,数学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昕”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而数学方法则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生”。
(4)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其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的良好思维习惯,形成良好思维策略,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为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促使学生学会模式的识别,更需要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一些必要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贯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指导原则,即过程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展现结论的推导过程;展现方法的思考和形成过程;展现问题被发现的过程;展现规律被揭示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以过程性原则为依据,就具体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程序设计,课堂上才能充分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否则就会出现照本宣科的局面。数学的每一步进展无一不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大变更的结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对增进学生的智力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为人们所肯定,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5)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的教学。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运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什么,以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模型教学和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找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6)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猜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人涉猎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新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觉思维,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把自己的秘密全部揭示出来,而要"行在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大胆设问,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等,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杰.高中数学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中旬),2016,(11).
[2]田巍.浅谈高中数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6.
作者简介:武立静,女,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