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統,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3、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反思和总结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落实。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收获成功,得到鼓励,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千万不可将体验性学习的难度要求提的过高,更多的以鼓励同学参与体验、参与学习为主。
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統,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3、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反思和总结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落实。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收获成功,得到鼓励,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千万不可将体验性学习的难度要求提的过高,更多的以鼓励同学参与体验、参与学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