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枯燥数学生动起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統,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3、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反思和总结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落实。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收获成功,得到鼓励,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千万不可将体验性学习的难度要求提的过高,更多的以鼓励同学参与体验、参与学习为主。
其他文献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官场“潜规则”,作为一种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游戏规则”,表现为一种组织文化,即在官场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级官员
钢琴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涉及知识面广,要求技术全面,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成功,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钢琴教学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便于师生之间直接交流与沟通,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粗暴地加以指责,加之言语中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摘要:语文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存在于专门的课程之中,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所涉及。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一、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充满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孩子们很难对数学提起兴趣。而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头疼。然而对一个学科的兴趣是能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分析小学生的特点,重视如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教学中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  学的知识感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新形势下,顺应历史潮流的新举措,它使得农民“老有所养”的理想即将变为现实。这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
摘 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深厚的连带关系。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孕育于广泛的成人教育社会实践,成人教育又被包含在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之中;成人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推动了终身教育形态体系的不断完善,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又为成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了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终身教育将与成人教育始终保持着这种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并在未来不断探索中共同走向学习型社会。  关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在害怕心理。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测验考试,总有“无话可说”、“词不达意”、“题材混乱”、“词语啰嗦”等问题。那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高校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高职院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培养和建立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因
摘 要: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热点话题,从挖掘文本独特言语价值、重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关注学生评鉴思辨能力四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以供一线语文老师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策略方法   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行梳理与研究。   一、挖掘文本独特言语价值,在一课一得积累中深入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