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是藏区农村发展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以青海玉树为个案,通过实证材料分别从藏民的经济能力、教师资源、学生心理等方面对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作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藏区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藏区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关系到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问题。
青海藏区是除西藏以外中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地,藏区面积占到了全省面积的98%,藏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2.65%,在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藏区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全面了解青海藏区的基础教育现状迫在眉睫。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全面了解藏区农村地区教育现状,才能使藏区农村发展,并迈向现代化。
此次入藏,我们作为援藏青年志愿者,前往青海玉树的结古镇新寨小学进行支教。尽管经历了地震,但震后的玉树并没有丧失信心,相反地,他们很快便振作起来,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走进新寨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活动板房。虽然条件艰苦,却仍然阻碍不了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步伐。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坐进这些活动板房中,继续着他们艰辛的求学路。
通过近半个月的深入了解,我们对新寨小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是学校设施十分简陋,教室、宿舍都破败不堪;二是课程安排比较单一,只开设了藏族、汉语、英语以及体育四门课程,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更不要提满足当前的“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的要求了;三是与外界沟通很少,缺乏对外界的了解,不能与外界社会相连接。所谓“窥一斑而只全豹”,根据我们对新寨小学的一系列了解,以及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总结出了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的一些不足:
一,教育经费不足。尽管国家对藏区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当地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但是,由于藏区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导致藏区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出现了不足。这不仅会造成藏区基础教育发展艰难,甚至会导致“一校难求”的情况出现,造成藏区农村地区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严重阻碍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进而阻碍藏区教育发展与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二,校舍设备简陋异常,失学状况较为严重。在落后的贫困地区能有一个上学的地方就是很不错的了,很难谈上“学校设备”这样的词语。教室、食堂、宿舍破陋不堪,漏风上课,冒雨读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于资金缺乏,绝大多数的小学教室都是危房,残墙破顶是教室的共同特征。而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学校,导致大量藏区儿童失学,其基础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三,课程安排太过单一。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我们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所谓“一切从娃娃抓起”,是说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藏区基础教育的课程却如此单一,这样不但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这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阻碍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藏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关系到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事情。
首先,要加大对藏区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藏区基础教育支持,为藏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藏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
其次,要强化政府责任,同时引导社会舆论关注藏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使藏区基础教育能得到社会上成功人士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以促进藏区教育发展,为藏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再次,实行免费教育,同时加强同藏民的交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藏民发掘更多的致富途径,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带动整个地区富裕起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走进课堂,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加强藏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其中提出了课程结构改革,要注意综合课程的设置,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改革倡导参与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除现有的课程安排外,应该增加艺术、科学、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所谓科教兴国,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教育体系,而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地区教育的发展。因此,藏区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藏区的经济大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发展。尽管目前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人不容乐观,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藏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藏区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藏区的经济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我们祖国的生命力也会因此而更加强盛持久!
(作者单位:李志如、张健、常宽、郑兵兵、杜鹏、徐王少罡,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
藏区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藏区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关系到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问题。
青海藏区是除西藏以外中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地,藏区面积占到了全省面积的98%,藏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2.65%,在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藏区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全面了解青海藏区的基础教育现状迫在眉睫。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全面了解藏区农村地区教育现状,才能使藏区农村发展,并迈向现代化。
此次入藏,我们作为援藏青年志愿者,前往青海玉树的结古镇新寨小学进行支教。尽管经历了地震,但震后的玉树并没有丧失信心,相反地,他们很快便振作起来,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走进新寨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活动板房。虽然条件艰苦,却仍然阻碍不了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步伐。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坐进这些活动板房中,继续着他们艰辛的求学路。
通过近半个月的深入了解,我们对新寨小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是学校设施十分简陋,教室、宿舍都破败不堪;二是课程安排比较单一,只开设了藏族、汉语、英语以及体育四门课程,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更不要提满足当前的“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的要求了;三是与外界沟通很少,缺乏对外界的了解,不能与外界社会相连接。所谓“窥一斑而只全豹”,根据我们对新寨小学的一系列了解,以及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总结出了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的一些不足:
一,教育经费不足。尽管国家对藏区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当地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但是,由于藏区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导致藏区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出现了不足。这不仅会造成藏区基础教育发展艰难,甚至会导致“一校难求”的情况出现,造成藏区农村地区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严重阻碍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进而阻碍藏区教育发展与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二,校舍设备简陋异常,失学状况较为严重。在落后的贫困地区能有一个上学的地方就是很不错的了,很难谈上“学校设备”这样的词语。教室、食堂、宿舍破陋不堪,漏风上课,冒雨读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于资金缺乏,绝大多数的小学教室都是危房,残墙破顶是教室的共同特征。而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学校,导致大量藏区儿童失学,其基础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三,课程安排太过单一。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我们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所谓“一切从娃娃抓起”,是说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藏区基础教育的课程却如此单一,这样不但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这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阻碍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藏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关系到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事情。
首先,要加大对藏区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藏区基础教育支持,为藏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藏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
其次,要强化政府责任,同时引导社会舆论关注藏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使藏区基础教育能得到社会上成功人士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以促进藏区教育发展,为藏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再次,实行免费教育,同时加强同藏民的交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藏民发掘更多的致富途径,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带动整个地区富裕起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走进课堂,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加强藏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其中提出了课程结构改革,要注意综合课程的设置,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改革倡导参与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除现有的课程安排外,应该增加艺术、科学、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所谓科教兴国,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教育体系,而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地区教育的发展。因此,藏区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藏区的经济大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发展。尽管目前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人不容乐观,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藏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藏区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藏区的经济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我们祖国的生命力也会因此而更加强盛持久!
(作者单位:李志如、张健、常宽、郑兵兵、杜鹏、徐王少罡,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