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加强对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党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一、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处理结果的行为,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不是靠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而主要是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又为依法行政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大环境,就根本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现阶段的中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当代之中国正处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可以说,没有依法行政也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
  三、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
  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政”字虽一,但含义相去甚远。前者的“政”准确的理解,应为政务之“政”;后者的“政”则为政权之“政”。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明显不同,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执政党执政后依法成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付的行政职责;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相对更加宏观; 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对更加具体。依法执政是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进程中治国理政的战略性调整; 而依法行政则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贯彻执政党的执政方针。
  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首先,没有我党的依法执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会陷入危机和困境。其次,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的运作才能得以贯彻。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总之,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三者之间既有根本的内涵差异,又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快三十年了,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红十月是一所边远农村小学,家长和学校互不了解,因此成为教育学生的一道屏障。尤其在当前,农村变化大。如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独生子女多,而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等等促使人们的思考:学校的教育必须搞好家访。针对现在社会现象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的特点,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已坚持了二十多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让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标准统一 引用适度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皮亚杰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损害”。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教师既效益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钻研课标,教材,学生,更要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政治教师在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出现了许多崭新的教法和教学模式。打破了多年来教师教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气氛,促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对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社区教育工作创造了广阔的前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己学习。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