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兴趣培养;效率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计算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在连续进位加法时,课前我用游戏的方式进行20以内的连加训练,或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或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等等。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加减计算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坚持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坚持口算训练。首先,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其次,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口算。如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数,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等。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有关数据。如25×4=100、125×8=1000、∏-9∏的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强化简算训练。它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掌握一些特殊的简算方法。如加减法的一些简算276-199、345-201,学生很容易错成276-199=276-200-1、345-201=345-201+1。虽然教师多次强调“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但学生还是一做就错。对此,特级教师马树勋用“大同小异”这个成语总结出规律“大同”:加(减)数略大于整百、整千数,则后面用相同的运行符号,如201大于200,则345-201=345-200-1;“小异”:加(减)数略小于整百、整千数,则后面用相同的运算符号,如199小于200,则276-199=276-200+1。这样,使学生记忆深刻,便于应用,大大降低了这类题目计算的错误。计算中,有些学生对性质、定律一知半解,只记住了表面形式,容易乱套。如300-175+25=300-200=100,125×8÷125×8=1000÷1000=1等。要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地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简便计算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训练。让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得出不同算法。如①25×48=25×4×12,②25×48=25×(40+8),③25×48=(5×6)×(5×8),④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培养做题的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的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方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研究
[2] 小学数学
[3] 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兴趣培养;效率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计算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在连续进位加法时,课前我用游戏的方式进行20以内的连加训练,或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或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等等。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加减计算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坚持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坚持口算训练。首先,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其次,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口算。如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数,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等。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有关数据。如25×4=100、125×8=1000、∏-9∏的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强化简算训练。它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掌握一些特殊的简算方法。如加减法的一些简算276-199、345-201,学生很容易错成276-199=276-200-1、345-201=345-201+1。虽然教师多次强调“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但学生还是一做就错。对此,特级教师马树勋用“大同小异”这个成语总结出规律“大同”:加(减)数略大于整百、整千数,则后面用相同的运行符号,如201大于200,则345-201=345-200-1;“小异”:加(减)数略小于整百、整千数,则后面用相同的运算符号,如199小于200,则276-199=276-200+1。这样,使学生记忆深刻,便于应用,大大降低了这类题目计算的错误。计算中,有些学生对性质、定律一知半解,只记住了表面形式,容易乱套。如300-175+25=300-200=100,125×8÷125×8=1000÷1000=1等。要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地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简便计算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训练。让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得出不同算法。如①25×48=25×4×12,②25×48=25×(40+8),③25×48=(5×6)×(5×8),④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培养做题的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的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方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研究
[2] 小学数学
[3] 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