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战略布局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工匠精神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的精神将成为社会的普遍追求。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工匠精神引领学生职业素养的构建策略。
關键词:工匠精神;中职生;职业素养;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02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产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社会将亟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中职学校和学生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该将工匠精神全面渗透融入到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从而促使中职学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第一,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也只追求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率,忽视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已不适用当前社会,一些中职学校逐渐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认识偏差,一些学校将职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分割,一些学校将职业素养教育视为思想品德课,一些学校仍将其视为职业技能教育,限制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塑,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课程设置单一。中职学校教育推崇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制教学方式,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进行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践等方面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也不高,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开始转变思想看重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但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难以实现学生心理、道德、职业素养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提升[1]。
第三,师资力量匮乏。近年来,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师资力量匮乏、工作负担重、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却普遍存在,同时,教师也缺乏深入一线和接受培训的机会,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无法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建构策略
(一)在教学理念中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已不适于当前社会。中职学校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环节,包括将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植入教学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二)构建多元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社会和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社会提供教学实践服务,培养符合需求的各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学生情况,有针对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情境教学、实践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3]。同时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中职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技能训练场所,避免中职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出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培养工匠精神,培塑中专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实现专业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创建优秀教师团队
当前时期,中职学校若想摆脱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轨的困境,走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道路,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教师作为中专生工匠精神培塑的引导者和实施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指教、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里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工匠精神,慢慢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人格独立、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中职学校也应该整合自身资源,提高教师招聘门槛,引入大量专业质量过关,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再教育制度和考核评级机制,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逐步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浩.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建构[J]. 长江丛刊, 2018, (023):275-276.
[2]杨坤.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 中国科技纵横, 2018, (001):254,256.
[3]罗智元. 基于工匠精神有效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16):246.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
關键词:工匠精神;中职生;职业素养;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02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产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社会将亟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中职学校和学生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该将工匠精神全面渗透融入到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从而促使中职学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第一,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也只追求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率,忽视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已不适用当前社会,一些中职学校逐渐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认识偏差,一些学校将职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分割,一些学校将职业素养教育视为思想品德课,一些学校仍将其视为职业技能教育,限制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塑,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课程设置单一。中职学校教育推崇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制教学方式,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进行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践等方面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也不高,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开始转变思想看重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但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难以实现学生心理、道德、职业素养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提升[1]。
第三,师资力量匮乏。近年来,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师资力量匮乏、工作负担重、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却普遍存在,同时,教师也缺乏深入一线和接受培训的机会,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无法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建构策略
(一)在教学理念中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已不适于当前社会。中职学校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环节,包括将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植入教学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二)构建多元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社会和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社会提供教学实践服务,培养符合需求的各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学生情况,有针对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情境教学、实践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3]。同时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中职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技能训练场所,避免中职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出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培养工匠精神,培塑中专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实现专业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创建优秀教师团队
当前时期,中职学校若想摆脱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轨的困境,走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道路,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教师作为中专生工匠精神培塑的引导者和实施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指教、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里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工匠精神,慢慢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人格独立、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中职学校也应该整合自身资源,提高教师招聘门槛,引入大量专业质量过关,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再教育制度和考核评级机制,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逐步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浩.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建构[J]. 长江丛刊, 2018, (023):275-276.
[2]杨坤.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 中国科技纵横, 2018, (001):254,256.
[3]罗智元. 基于工匠精神有效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16):246.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