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设置场景,开发潜能;深化训练,发展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态演示与静态画图相结合,再现于学生眼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媒体 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向学生提供文字、图形、图例、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获取丰富的信息,通过感知、记忆、理解、想像等过程,形成对客观现实和外界事物正确的提示和反映,调动和提高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根据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逐步形成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和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使数学课“活”起来,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本文拟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几何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课,教学比较抽象,特别是认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以及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不但克服了上述问题,而且能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时要设计了这样三步教学程序:
1.在引入新课时出示第一组由多种简单立体图形组成的彩色多媒体课件(学校的大门)。
首先,教师指着图像叙述:同学们,这幅图是由积木搭成的一所学校大门,它们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利用这些图形,大家还可以自己拼出更美丽的建筑物,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出色的建筑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愿不愿意学呀?在学生们清脆的“愿意”的回答声中,教师板书好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着这幅图形,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2.当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对长方体形成表象以后,出示第二组课件
(1)长方体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两个相对的面分别上下、前后、左右移动至重合,同时配上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情境中能认识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12条棱分为长、宽、高三组,每组分别用动画、声色演示,长方体中的四条长边不断地闪烁,然后一条长边分别去和另外三条边比较长短,使学生认识相对的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一个一个地闪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有8个顶点。
3.为了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第三组长方体课件
通过从这个长方体中截取一个长、高、宽相等的长方体,就又看到这个截取的长方体实际变成了一个彩色闪烁的正方体。
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教学,在动态中就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的氛围,更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所学知识。
二、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计算课本37页的第11题:“红旗小学修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4厘米厚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和课本43页第13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立方毫米?”大多数学生很难掌握,感到比较难做,而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亲眼目睹题目的形成过程,并进行重复演示,把形成的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具有声、光、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独特优势,能将学生带进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深化训练,发展思维
像以下课尾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练习一,学习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让学生猜想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并说出理由,目的在于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通过猜测、说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在对概念进一步巩固消化的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通过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强化了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轻快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综合上述,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其它方法无法取代的先进教学手段,适时、适量、恰当地加以运用,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潜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其能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媒体 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向学生提供文字、图形、图例、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获取丰富的信息,通过感知、记忆、理解、想像等过程,形成对客观现实和外界事物正确的提示和反映,调动和提高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根据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逐步形成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和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使数学课“活”起来,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本文拟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几何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课,教学比较抽象,特别是认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以及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不但克服了上述问题,而且能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时要设计了这样三步教学程序:
1.在引入新课时出示第一组由多种简单立体图形组成的彩色多媒体课件(学校的大门)。
首先,教师指着图像叙述:同学们,这幅图是由积木搭成的一所学校大门,它们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利用这些图形,大家还可以自己拼出更美丽的建筑物,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出色的建筑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愿不愿意学呀?在学生们清脆的“愿意”的回答声中,教师板书好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着这幅图形,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2.当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对长方体形成表象以后,出示第二组课件
(1)长方体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两个相对的面分别上下、前后、左右移动至重合,同时配上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情境中能认识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12条棱分为长、宽、高三组,每组分别用动画、声色演示,长方体中的四条长边不断地闪烁,然后一条长边分别去和另外三条边比较长短,使学生认识相对的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一个一个地闪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有8个顶点。
3.为了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第三组长方体课件
通过从这个长方体中截取一个长、高、宽相等的长方体,就又看到这个截取的长方体实际变成了一个彩色闪烁的正方体。
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教学,在动态中就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的氛围,更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所学知识。
二、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计算课本37页的第11题:“红旗小学修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4厘米厚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和课本43页第13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立方毫米?”大多数学生很难掌握,感到比较难做,而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亲眼目睹题目的形成过程,并进行重复演示,把形成的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具有声、光、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独特优势,能将学生带进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深化训练,发展思维
像以下课尾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练习一,学习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让学生猜想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并说出理由,目的在于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通过猜测、说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在对概念进一步巩固消化的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通过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强化了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轻快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综合上述,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其它方法无法取代的先进教学手段,适时、适量、恰当地加以运用,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潜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