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生活中的“和谐”与“理想”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和谐;理想;爱意;禅意
   王维的众多山水诗属于理想化的生活与和谐美的典范之作。欣赏王维诗,一般多钟情于其写景技巧。如果从理想化生活与和谐美的角度来欣赏,王维众多的诗可以有三方面的新解:山水与理想化田园的和谐美;诗情与画、乐的和谐美;爱意与禅意理想化的和谐美。
   一、山水与理想化田园的和谐美
   仅一篇《山居秋暝》已经是脍炙人口、久传不衰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与田园到了王维的诗中已无明显区别了,仅以一篇《山居秋暝》先摹山水,后绘田园,已不辨何为山水何为田园。从诗中人事景物看,诗中景物,乃最适合人居之景,突出了和谐美的特点,诗中弥漫着浓厚的、理想化的安居生活气息与温馨。王维的诗一般都是把山水与田园劳动融为一体的,山水都在田园中,劳动又都在田园山水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山水、景致明净优美,如世外桃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田园中人的活动,多理想性的生活情趣,明月之下,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淳朴的人们。诗中的社会都是十分安宁和谐的。这种荷塘月色般的、纯洁美好的安居生活,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一种理想人生。渔歌、浣洗,一切劳动都不是与人间隔膜的世外物象。青松、翠竹、青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是诗人对和谐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浣纱、捕捞概不是艰辛劳作,乃与山水相谐,山林景致与人的活动共融一体,似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人与景默契,构成了一幅渔歌晚唱的理想化田园生活。再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使如何偏僻、贫穷的山村有牛羊牧归,有田夫“语依依”,在王维眼中都能构成一幅幅景、物、人、事和谐相融、情意绵绵的理想生活图景。辞官后的王维,可谓早已看透了仕途的险恶、官场的龌龊,随静心奉佛,追求理想化的人情世态生活。《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可以想见,诗人水边独坐,远眺碧天闲云,其心气如何宁静闲适。水尽云无穷,其妙境亦无穷。即使偶然遇一“林叟”,诗人竟也能与其“谈笑无还期。”忘却回家,人心悠闲,人情优美,无论王孙公子,还是林壑野老,诗人都能与之情味绵绵,山民淳厚、朴实、勤劳、开朗。这里无不浸透着王维对理想社会美的追求,陶醉于理想美化了的山水田园生活中。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在诗人看来“柴门”不陋,听蝉不厌。寒蝉、秋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景致和谐优美,人事田园相映成趣,无不构成一幅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
   直到今天,这种和谐优美的自然田园风情,这种真挚淳朴的民风,这种纯净亲切的精神心灵,这种田园牧歌的和谐美,不正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吗!
   二、诗、画、乐的和谐完美
   王维不仅能诗,且通书画、精音乐,这就铸就了他诗、画、乐三者和谐完善的个性。宋人苏轼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擅于画,精于乐,将画艺、乐理移植于诗中,丰富了诗的内涵,提高了诗的审美价值与表现力。仅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集中绘景,营造和谐的音响美,以声摹态,借声衬托自然形态,松竹、乱石、流水、鸟鸣,因声联想,其态可见,其声传情,将声化乐。诗中声、色、光、态,动、静、隐、显无所不包,绘画色彩质感极强,视觉层次鲜明,广角景深搭配合理,充分体现出绘画的动态美和音乐的声音美,为诗、画、乐的高度和谐统一。
   再看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此诗中色彩词“桃红、柳绿”设色对比鲜明怡目。浓墨重彩地绘出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来。“宿雨”“朝烟”“红桃”“绿柳”,色泽晶莹、轻柔,冉冉花香,袅娜迷人,景致浓淡相谊,诗境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画。
   三、用爱意与禅意追求理想化的和谐人生
   读王维诗,常有这样的困惑,他的山水田园诗都有人事活动,却总是说“空山”“山空”等词,如何解释?王维笔下有太多的“空”的意象,也太耐人寻味了。辞官后的王维,潜心礼佛,不在钟情于尘事。佛家讲究空,是指不专情于世俗尘事,放弃自我,即“四大皆空”之一。从佛性看自然万象,包括人心又都是充满佛性的。王维有很高的佛理修行,将佛家的色、空、欲、念转化成了心境的空灵观,即佛家倡导的“对境无心”。王维以佛心审视眼前世态、自然,又融入佛家善用感性生命看待人生世态的情怀,以理想化的美好心态追求现实,净化现实、人生,领悟生命的意义。从佛性的审美意义上体味“空山”等词,应理解为“清空”“空灵”。王维诗中的“空”是清净、宁静之意,强调心灵世界的空净,领悟自然之道。佛家观来您怜世人生,同时佛又规定不得恼人恨人,从佛理禅意写生命意义上看,诗中随处都洋溢着对生活、人世的浓浓爱意,即佛家的善事人生。王维诗中“空山新雨”“空林”“空潭”都凝聚着诗人一种缓缓的、从容的情态,在这种舒适、休闲的状态中展开理想情怀,尤其安居乐业的人生情怀。人融在自然里,田园山居生活最是无忧无虑、宁静、安定。心境淡薄,不含任何杂念,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动人心,所见所闻皆美之所在,又體现佛家所信奉的自然万物都有佛性的信仰。
   青山绿水,清新宁静,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表现人们对田园牧歌式和谐美的永恒追求的愿望。
   王维诗歌体现的正是对生活与理想化人生的至纯、至真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充分考虑第三学段阅读和口语表达要求,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确立将“讲故事”这一主线贯穿教学始终的目标,将文言文与现代文结合起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讲故事;人物形象;人物品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学生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劳动技术课也是学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爱上劳动好滋味,养成习惯创造美   都说现在的孩子太幸
沉浸理论是1975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Mihalyi 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它是指一种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感觉,忘我,忘记时间,忘记其他所有不相关的东西,完全沉浸在某项事物或情境中,就像是自己极端地专注于做某件喜欢做的事,完全没有因为迷惑、重复、繁杂的任务而引起烦躁或无聊,沉浸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Csikszentmihalyi把这些感受统称为“沉浸
摘 要: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当中,美术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视觉形象地感知理解和创造,美术课程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近几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主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相关要素,阐述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实践   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美术课堂当中,能够为传统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如今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学生学习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与现阶段新课标要求不再符合。虽然部分学校已经不关注学生成绩高低,而是关注学生素质教育,但是整体教育局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针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今教学的惯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接跳过了“发现问题”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逆问”精神,拓展学生思维,课堂首先要从“逆问”开始。   一、明确“逆问”模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逆问”,是通过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认清问题本质、锻炼逆向思维的一种提问方式。“逆问”遵循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提取关键信息—具体解答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涉及的教学内容也非常广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除了生字词的学习和文章的阅读理解外,还包含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与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轻松。为了使小学生
摘 要:在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小学美术课程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也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美术课程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从“化兴趣为动力,培养学生创造力;融合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想象力;渗透游戏教育法,培养学生创造力”三点出发,以期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双向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就是推动、是摇动、是唤醒。而“吸引和激发”——“对话和指引”就是我们推动、摇动、唤醒生命,引导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的重要路径。在教育的过程中,初中女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认真”“听话” “懂事”,而初中男生留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贪玩”“不听话”“投机取巧”,那么如何通过对话和指引陪伴初中男生成长,是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大众对教育事业的关注逐渐增多,可以看出我国更加需要人才。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迈近,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受到了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因此,为了接近课堂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开始采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得到了正面的反馈,通过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中的应用,从而促使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几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