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雅号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博览群书并嗜书如命。其中不少名人还有一些读书的雅号呢。
  
  1.“通天晓”——孙中山
  
  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从12岁起,又接受西式教育14年。由于老师用英语讲课,他就白天专心致志听讲,晚上还请人辅导英语。孙中山读书具有勤学好问的精神,他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么能知!”由于他知识极为广博,所以同学们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
  
  2.“毛夫子”——毛泽东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虽然斗争紧张,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抓紧时间学习。在他的住宅中,床头、桌上、藤椅的扶手上,常常堆放着长沙、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出版的书刊。他每天回到住处,不是学习、读报,就是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在他周围的湖南青年都亲切地称他为“毛夫子”。
  
  3.“刘九书柜”——刘少奇
  
  刘少奇少年时就很喜欢读书,他除了不断阅读、研究当时传播新思想的报刊和书籍外,还大量阅读古书,涉猎极广。人们见他坐也读书,站也读书,又排行第九,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刘九书柜”。
  
  4.“书呆子”——闻一多
  
  闻一多自幼就专注于读书,以至废寝忘食。有一次,他正在读书,一只大蜈蚣爬到他的裤脚上,他的侄子喊了起来,他却无动于衷。结果还是侄子赶上去用扇子将蜈蚣赶走,这才惊动了他。他反而责备侄子:“大惊小怪干什么!”为了完成读书计划,他对人来客往、聊天度日等人情世故那一套十分反感。所以家里人都叫他“书呆子”。
  
  5.“蛀书虫”——吴晗
  
  吴晗小时侯就很爱看书,特别爱看历史方面的书。家里的书看完后,他就到处借书。有时为借一本书,他能跑几十里路。遇到人家不肯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刚到家,书已看完了,然后又立即去还书。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考问他书中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讲出来。因看书又多又快,当地人称他为“蛀书虫”。
  
  6.“发狂的读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酷爱读书。他生病住院后,很快便同医院附近的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常去借书看。因为他每次借书很多,后来图书馆就不再登记他借的书名,仅在他的读书证上写上多少册。他被图书馆员称为“发狂的读者”。
其他文献
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一年,是大办钢铁,大办农业的一年。这一年刚过春节不久,大概在3月份,上海市在文化广场召开了上海青年支援农业生产建设的万人动员大会,当
来到Los Angeles(洛杉机),Disneyland是你一定不能错过的游览胜地。不过这个乐园不在市中心,而位于城东南40多公里的阿纳海姆(Anaheim)。Disney世界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富有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立足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掀起了教学界的一个热潮。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根本方法,可以增强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掌握这种思想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
越是漆黑,越是游行,闪亮些微红火从腐草堆中飞腾!不管黑暗多么吓人,不问繁星比自己光明,纵横上下,黑暗总得裂开一条缝让它通行多少双眼睛,看见它在飞行;但有谁感觉它的存在一
.本刊特稿 南京—民国建筑的博物馆、、、..、.J、、广1且勺︸内J八j4‘2.、2.、J‘了t、 杨新华卢海鸣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先睹记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李秀英案”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
作为班主任,召开家长会前一定要有充分准备,精心备课,要做到备家长、备学生、备主题、备内容、备资料。 As a class teacher, holding a parent must be fully prepared bef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教育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开放式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