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关键词:改革;教育;价值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其他文献
多数的完形填空都有一定的引申含义或寓意,如果英语教师在学生受挫、沮丧时能抓住机会,循循善诱,适时激励,学生就能重新拾回信心,也会对老师的和蔼可亲产生感激之情,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对完形填空这一题型的进一步讲解,我觉得更多的是它潜移默化的通过很多具体的或很感人的故事或实例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并能实际解决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下是我在一线教学中的几个具体案例:   一、抓住时机给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当好一名班主任必备的条件:    一、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   是学生就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但语文学科不像数理化那样精确,也不像政史地那样标准,这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使得语文教学难于其它学科之教学。   语文新课程改革,就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质疑、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引导学生进行
期刊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德育教育,这就是智力水平相当的教育个体在接受相同的教育后,却表现的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拥有过一次成功的鲜花和掌声,就会激起他无休止追求鲜花和掌声的欲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并非什么都差,平时总会有某方面的优点。有人说:“一只木桶看它装水多少,并不在于最长的桶板,而在于最短的桶板。”同样,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一个
期刊
摘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关键词:教学语言;观念的转变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就是一般语言与数学术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口头语言.不同的教育观念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而传统的语文课,十几年来差不多都是教师的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再加一个固定的模式:先读课文,接着讲解课文,最后总结中心思想。整节课就是教师讲学生记,讲的人没有激情,听的人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大胆革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实验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
期刊
摘要:呈现预设思路,不呈现预设的问题,把富有弹性的自我选择机会还给学生。整合问题,删繁就简,增大自主学习的张力和思维空间。改变提问策略,呈现民主平等姿态,加注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都将有利于教师应对预设问题。   关键词:预设问题;应对;策略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高质量的预设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但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不少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期盼和心
期刊
面对目前教学改革的新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点。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出于一个待开发的阶段,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来努力开发这一高价值的矿藏。本文通过总结一些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运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分析,以供美术教育老师参考。   在学生的创作中,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也并不意味让他们一直埋头于自己的作品,课堂上不防偶尔停止一下画画,让学生相互走动一
期刊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便成为当前理论工作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