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的完形填空都有一定的引申含义或寓意,如果英语教师在学生受挫、沮丧时能抓住机会,循循善诱,适时激励,学生就能重新拾回信心,也会对老师的和蔼可亲产生感激之情,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对完形填空这一题型的进一步讲解,我觉得更多的是它潜移默化的通过很多具体的或很感人的故事或实例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并能实际解决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下是我在一线教学中的几个具体案例:
一、抓住时机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我们要了解学生就要进入他们的世界。如果教师能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加入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一起参加辩论,一起在课后交流谈心,在情感上就能更接近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我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了解他们的语言,这样就能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在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班的一名女生只考了70多分(平时应该是100左右),但她自己在看到成绩之后就自言自语到: “这才是我的真实水平!”我听了她的话便主动找到她,让她拿了卷子和她一起分析失利原因,结果她说撕掉了,我暗暗觉得问题不是表面那么简单。90后的孩子们很少受到挫折,一旦败了,就气馁,放弃,很失落,因此我找到了一篇有关于一棵小小的向日葵冲破重重的岩石阻碍向阳生长的文章做成了完形填空让孩子们做。做完之后孩子们都知道那么小的植物都能那么顽强的突破重围,更不用说我们人类了,我让孩子们记住“If a tiny little sunflower didn’t let a big rock stand in its way of developing, we too have the capability of doing the same thing。 If we believe in ourselves, we can also grow and develop like the little sunflower。”孩子们很受鼓舞,我觉得取得的是非说教所能得到的效果。
二、要理解学生也要让学生理解老师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同情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将教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千姿百态,各有个性,情况天天在变化,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面对复杂的情况,老师必须深入学生,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在思想、行为、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工作做得细,思想工作效果才会理想。我们都知道学生难免犯错,我很宽容学生,但一旦触犯原则问题,我也一定是“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不存偏见,一视同仁。但很多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又一次我找到了一篇文章,上面写道“Try to remember your parent or another adult is mad at the idea or concept you are raising, not the person。”后来孩子们都理解了,我是爱他们的,批评的和不满的只是他们的错误罢了!这样使得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矛盾少了许多,孩子们也更能理解长辈们爱之深责之切的良苦用心了。
三、帮助学生化解冲突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表现不好,教师多次采取相应措施无效,可暂时不管他。在这些行为不影响教课的情况下,继续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处理。但要注意及时了解情况,询问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完形填空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十六、七的孩子们特别浮躁。有一次两名男同学由于一些小事大打出手,并声称放学后还要对此事了结。我了解了情况后,想到了练习册上我做过一篇黑炭和白衬衫的故事,本应该是几个单元以后才做到的,我提前拿了出来,不动声色的让同学们认真做做看。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大家踊跃参加讨论,题做得效果很好,然后我就请打架的两名同学小结文章,两人互视一下,什么都没说双双低下了头。下课后,他们主动找到了我,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还把文章那句话记了下来,“Some times, the wishes that you hope others to suffer the most unfortunate thing really come tru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bring dishonor to you which can not be removed from your life。”他们都表示不会再计较那些小事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真正的感觉自己在学习知识之外还帮了孩子们许多。我一直非常喜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在现今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过多的重视了学生们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们“灵魂”的呵护。目前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之其中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经商或外出打工,孩子的成长缺乏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不习惯与人交际和沟通。其实我们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恃强,自私,无所作为的心理弊病,并且逐步树立起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学会扬长避短,互相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孩子们,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一、抓住时机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我们要了解学生就要进入他们的世界。如果教师能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加入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一起参加辩论,一起在课后交流谈心,在情感上就能更接近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我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了解他们的语言,这样就能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在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班的一名女生只考了70多分(平时应该是100左右),但她自己在看到成绩之后就自言自语到: “这才是我的真实水平!”我听了她的话便主动找到她,让她拿了卷子和她一起分析失利原因,结果她说撕掉了,我暗暗觉得问题不是表面那么简单。90后的孩子们很少受到挫折,一旦败了,就气馁,放弃,很失落,因此我找到了一篇有关于一棵小小的向日葵冲破重重的岩石阻碍向阳生长的文章做成了完形填空让孩子们做。做完之后孩子们都知道那么小的植物都能那么顽强的突破重围,更不用说我们人类了,我让孩子们记住“If a tiny little sunflower didn’t let a big rock stand in its way of developing, we too have the capability of doing the same thing。 If we believe in ourselves, we can also grow and develop like the little sunflower。”孩子们很受鼓舞,我觉得取得的是非说教所能得到的效果。
二、要理解学生也要让学生理解老师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同情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将教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千姿百态,各有个性,情况天天在变化,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面对复杂的情况,老师必须深入学生,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在思想、行为、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工作做得细,思想工作效果才会理想。我们都知道学生难免犯错,我很宽容学生,但一旦触犯原则问题,我也一定是“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不存偏见,一视同仁。但很多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又一次我找到了一篇文章,上面写道“Try to remember your parent or another adult is mad at the idea or concept you are raising, not the person。”后来孩子们都理解了,我是爱他们的,批评的和不满的只是他们的错误罢了!这样使得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矛盾少了许多,孩子们也更能理解长辈们爱之深责之切的良苦用心了。
三、帮助学生化解冲突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表现不好,教师多次采取相应措施无效,可暂时不管他。在这些行为不影响教课的情况下,继续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处理。但要注意及时了解情况,询问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完形填空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十六、七的孩子们特别浮躁。有一次两名男同学由于一些小事大打出手,并声称放学后还要对此事了结。我了解了情况后,想到了练习册上我做过一篇黑炭和白衬衫的故事,本应该是几个单元以后才做到的,我提前拿了出来,不动声色的让同学们认真做做看。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大家踊跃参加讨论,题做得效果很好,然后我就请打架的两名同学小结文章,两人互视一下,什么都没说双双低下了头。下课后,他们主动找到了我,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还把文章那句话记了下来,“Some times, the wishes that you hope others to suffer the most unfortunate thing really come tru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bring dishonor to you which can not be removed from your life。”他们都表示不会再计较那些小事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真正的感觉自己在学习知识之外还帮了孩子们许多。我一直非常喜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在现今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过多的重视了学生们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们“灵魂”的呵护。目前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之其中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经商或外出打工,孩子的成长缺乏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不习惯与人交际和沟通。其实我们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恃强,自私,无所作为的心理弊病,并且逐步树立起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学会扬长避短,互相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孩子们,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