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拼音教学要有童趣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各种趣味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快乐地学习拼音。
1. 编儿歌记拼音。儿歌因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例如,在学习《b、p、m、f》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朗读儿歌“帆板冲浪b b b,推车上坡p p p,兔采蘑菇m m m,手拄拐杖f f f”,并让学生“击节而歌”,以此来营造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识记了“b、p、m、f”。其间,师生共同编制了大量易记易诵、饶有兴味的儿歌。比如,学习声母“z c s”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自编顺口溜:“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蚕宝宝吐丝sss。”在学习“ɑnɡ enɡ inɡ onɡ”时,教师创编了语境歌,帮
味诗歌的优美,领会诗歌的意蕴。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一定会比教师单纯地分析有效果。一篇篇文学作品,如果能在多年之后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的教学才具有深远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淡化分析,强化朗读。
二、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在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营造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感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当中,受到熏陶。
笔者在教学《林中小溪》一文时,讲完了小溪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内容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想象自己便是那一条历经重重困难的林中小溪,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溪的旅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那么,你愿意自己的人生旅程像小溪一样,有着艰难险阻吗?”学生们自行思考后,进行激烈的争辩,有的说:“我愿意。因为不经历困难,人不会真正的成长。我想要充满挑战的人生。”有的说:“我不愿意。假如可以一帆风顺的话,谁还想要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呢?”……这种设置情境、层进式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并反思自我,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需努力构建文学教学氛围,调动起教学双方内在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 挣脱束缚,拓展空间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预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暗示、或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自己的观点中。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该及时鼓励,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舒展,拥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才能不断生成新的认识。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闪现的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彼此思维碰撞,让学生的交流和争辩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引导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分析已经接近尾声,就快得出结论了。这时,教师提问:“学习了这个故事,你们最喜欢谁呢?”原本以为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没想到,课堂上竟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孩子”“骗子”。这时,离下课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本以为教师会将学生引入预先设置的答案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是,他却说:“好吧,今天我们就来个即兴辩论赛,看看谁的理由最充分。”话还没说完,学生的小手一只只争相举起,课堂出现了又一个高潮。
文学作品教学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让学生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去拥抱特定的人文价值。文学作品怎么教,可谓见仁见智,归根究底是要让学生喜爱文学,使文学作品成为他们生命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激活学生的心灵之泉、情感之泉,这样才能还文学以生命和灵魂,才能诱导学生的生命活动进入作品的瑰丽世界。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拼音教学
助同学们感受后鼻韵母的发音:“星期天,天气晴,小朋友们放风筝。有蜜蜂,有长龙,还有一只大老鹰。”用儿歌帮助识记拼音,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2. 讲故事明规则。汉语拼音字母不仅抽象,而且有较多书写、拼读的规则。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習效率。在《y w》这课中,出现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我分别编了三个故事,其中“yu”的故事是这样的:大“y”和小“i”,大“w”和小“u”,分别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多开心啊!小朋友,你知道谁着急啦?(学生回答是“ü”)是呀,“ü”也想成为整体认读音节,怎么办呢?(生答:大“y”是个热心人,他肯帮忙的。对,大“y”的确是个热心人,他主动找到“ü”说:“小‘ü’,你别急,我和你站在一起,但我不说话,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后,还是读你‘ü’的音。”哎呀,小“ü”可高兴了!为了表示感谢,他脱下了帽子,恭恭敬敬地向大“y”行了个礼。(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ü”,再在前面加上“y”,最后把“ü”上两点去掉。去点的同时,教师边表演,边念顺口溜:“小“ü”见大“y”,脱帽来行礼。”)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小朋友们听得眼睛发亮,嘴角含笑,印象深刻。
3. 玩游戏固新知。把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和学生曾经玩过“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这个游戏适用于拼音声调的辨析。课前,我用吹塑纸剪好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小声调各一顶,背后贴上磁铁,可以在铁质黑板上自由移动。学了四声后,我就用这两个小声调帮助学生发好四声。首先,我把学过的单韵母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拿声调自由地移动,声调停在哪个韵母上面,学生就在下面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声读出带调韵母的发音。我一会儿把声调平放成一声,一会儿把声调斜一下成第二声,一会儿翻个身则成了第四声。一会儿把两个声调搭起来变成第三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超级变变变”游戏,觉得很新奇,特别感兴趣,小眼睛盯着老师不断变化的声调,兴奋地辨着,读着、情绪饱满。 游戏把索然无味的巩固练习,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例如,“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放鞭炮”(认读拼音字母、音节、拼音短句等。谁读对了,全班学生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手指操”(在游戏中记住字母的形状。例如:左手拇指和食指对弯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ɡ”,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识记字形,辨读音节,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状态。
二、 拼音教学要联系生活
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继而辨识、运用。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两个学生上台站在一起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同学们有的说:“xx小朋友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xx比xx高,xx比xx矮。”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针对教材特点和儿童心理,尝试着渗透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比如,我在教学声母“zh ch sh r”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笔顺图,再让他们想一想:今天学的“zh ch sh”和第7课的“z c s”有什么不同?“zh ch sh” 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观察后,很快发现翘舌音“zh ch sh” 比平舌音“z c s” 多了一把小椅子“h”,在写的时候“z c s” 和小椅子“h”要靠得緊一点。比起“zh ch sh”来,“r”的字形对学生来说是有点陌生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表音表形图,让大家们说说“r”这个字母与表音表形图的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与字母“r”相似的事物,如像一根豆芽菜、像一棵小苗等。把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讨论得很热烈,互相启发,愉快地记住了拼音字母“r”。
三、 拼音教学人文化
拼音教学不能纯粹成为技能性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捕捉和创造一些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时机,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机的渗透和引导。比如,在声母“j、q、x”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j、q、x”三个声母与韵母“i”的拼读,并加上四个声调练习,同学们朗读得很投入。在汇报“qí”的发音时,一个学生说:“我‘拼读’过关了,老师奖给我小红旗。”我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旗子?” “早上升旗的时候,我看到了五星红旗。”教师立刻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纷纷发言:“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升国旗时,还要奏国歌。”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qí”的拼读和发音,而且蕴含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各种趣味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快乐地学习拼音。
1. 编儿歌记拼音。儿歌因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例如,在学习《b、p、m、f》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朗读儿歌“帆板冲浪b b b,推车上坡p p p,兔采蘑菇m m m,手拄拐杖f f f”,并让学生“击节而歌”,以此来营造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识记了“b、p、m、f”。其间,师生共同编制了大量易记易诵、饶有兴味的儿歌。比如,学习声母“z c s”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自编顺口溜:“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蚕宝宝吐丝sss。”在学习“ɑnɡ enɡ inɡ onɡ”时,教师创编了语境歌,帮
味诗歌的优美,领会诗歌的意蕴。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一定会比教师单纯地分析有效果。一篇篇文学作品,如果能在多年之后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的教学才具有深远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淡化分析,强化朗读。
二、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在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营造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感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当中,受到熏陶。
笔者在教学《林中小溪》一文时,讲完了小溪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内容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想象自己便是那一条历经重重困难的林中小溪,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溪的旅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那么,你愿意自己的人生旅程像小溪一样,有着艰难险阻吗?”学生们自行思考后,进行激烈的争辩,有的说:“我愿意。因为不经历困难,人不会真正的成长。我想要充满挑战的人生。”有的说:“我不愿意。假如可以一帆风顺的话,谁还想要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呢?”……这种设置情境、层进式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并反思自我,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需努力构建文学教学氛围,调动起教学双方内在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 挣脱束缚,拓展空间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预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暗示、或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自己的观点中。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该及时鼓励,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舒展,拥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才能不断生成新的认识。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闪现的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彼此思维碰撞,让学生的交流和争辩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引导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分析已经接近尾声,就快得出结论了。这时,教师提问:“学习了这个故事,你们最喜欢谁呢?”原本以为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没想到,课堂上竟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孩子”“骗子”。这时,离下课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本以为教师会将学生引入预先设置的答案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是,他却说:“好吧,今天我们就来个即兴辩论赛,看看谁的理由最充分。”话还没说完,学生的小手一只只争相举起,课堂出现了又一个高潮。
文学作品教学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让学生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去拥抱特定的人文价值。文学作品怎么教,可谓见仁见智,归根究底是要让学生喜爱文学,使文学作品成为他们生命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激活学生的心灵之泉、情感之泉,这样才能还文学以生命和灵魂,才能诱导学生的生命活动进入作品的瑰丽世界。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拼音教学
助同学们感受后鼻韵母的发音:“星期天,天气晴,小朋友们放风筝。有蜜蜂,有长龙,还有一只大老鹰。”用儿歌帮助识记拼音,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2. 讲故事明规则。汉语拼音字母不仅抽象,而且有较多书写、拼读的规则。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習效率。在《y w》这课中,出现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我分别编了三个故事,其中“yu”的故事是这样的:大“y”和小“i”,大“w”和小“u”,分别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多开心啊!小朋友,你知道谁着急啦?(学生回答是“ü”)是呀,“ü”也想成为整体认读音节,怎么办呢?(生答:大“y”是个热心人,他肯帮忙的。对,大“y”的确是个热心人,他主动找到“ü”说:“小‘ü’,你别急,我和你站在一起,但我不说话,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后,还是读你‘ü’的音。”哎呀,小“ü”可高兴了!为了表示感谢,他脱下了帽子,恭恭敬敬地向大“y”行了个礼。(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ü”,再在前面加上“y”,最后把“ü”上两点去掉。去点的同时,教师边表演,边念顺口溜:“小“ü”见大“y”,脱帽来行礼。”)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小朋友们听得眼睛发亮,嘴角含笑,印象深刻。
3. 玩游戏固新知。把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和学生曾经玩过“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这个游戏适用于拼音声调的辨析。课前,我用吹塑纸剪好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小声调各一顶,背后贴上磁铁,可以在铁质黑板上自由移动。学了四声后,我就用这两个小声调帮助学生发好四声。首先,我把学过的单韵母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拿声调自由地移动,声调停在哪个韵母上面,学生就在下面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声读出带调韵母的发音。我一会儿把声调平放成一声,一会儿把声调斜一下成第二声,一会儿翻个身则成了第四声。一会儿把两个声调搭起来变成第三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超级变变变”游戏,觉得很新奇,特别感兴趣,小眼睛盯着老师不断变化的声调,兴奋地辨着,读着、情绪饱满。 游戏把索然无味的巩固练习,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例如,“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放鞭炮”(认读拼音字母、音节、拼音短句等。谁读对了,全班学生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手指操”(在游戏中记住字母的形状。例如:左手拇指和食指对弯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ɡ”,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识记字形,辨读音节,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状态。
二、 拼音教学要联系生活
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继而辨识、运用。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两个学生上台站在一起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同学们有的说:“xx小朋友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xx比xx高,xx比xx矮。”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针对教材特点和儿童心理,尝试着渗透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比如,我在教学声母“zh ch sh r”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笔顺图,再让他们想一想:今天学的“zh ch sh”和第7课的“z c s”有什么不同?“zh ch sh” 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观察后,很快发现翘舌音“zh ch sh” 比平舌音“z c s” 多了一把小椅子“h”,在写的时候“z c s” 和小椅子“h”要靠得緊一点。比起“zh ch sh”来,“r”的字形对学生来说是有点陌生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表音表形图,让大家们说说“r”这个字母与表音表形图的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与字母“r”相似的事物,如像一根豆芽菜、像一棵小苗等。把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讨论得很热烈,互相启发,愉快地记住了拼音字母“r”。
三、 拼音教学人文化
拼音教学不能纯粹成为技能性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捕捉和创造一些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时机,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机的渗透和引导。比如,在声母“j、q、x”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j、q、x”三个声母与韵母“i”的拼读,并加上四个声调练习,同学们朗读得很投入。在汇报“qí”的发音时,一个学生说:“我‘拼读’过关了,老师奖给我小红旗。”我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旗子?” “早上升旗的时候,我看到了五星红旗。”教师立刻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纷纷发言:“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升国旗时,还要奏国歌。”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qí”的拼读和发音,而且蕴含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