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学生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复习,学生可以较好地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把分散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准确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变换和拓展,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个毕业班老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复习教学更有效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跟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
一、认真钻研,提高驾驭复习全程的能力。
1.、认真学习大纲,统一认识。
认真学习教育大纲。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点及考点,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方面有待整合提高,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
3.3、合理确定重难点
。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分析本班学生的薄弱点,提出针对性措施。
44、.备好每一节复习课
。教师要做到“三先”:先熟悉知识内容,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先做相关习题,选择典型题例;先写教案,计划好教学过程。决不能简简单单“走教材”。坚决杜绝心中无数,手中无法,“走到哪歇哪”的做法。
二、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要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做到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如我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节复习课,就把目标定位为: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了复习目标,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并沿着复习的主攻方向设计教学。
三、回顾整理,形成系统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们之间往往都是纵向发展。横向联系的,复习时,要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着重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整理,明确和较完整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节复习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回忆、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把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串联起来,板书如图: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1)意义不同 (2)单位不同 (3)方法不同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了然于心,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并且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抓住重点,精设例题
复习中选择一些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就能很快达到温故知新。但择例时应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在设计某一类知识的例题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达到"“一例带一片"”的目的。例如在复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时,我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你看到这个长方体框架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1:做这样一个长方体框架共需多少长的铁条?
生2:在这个框架的表面贴上纸板,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生3: 如果这长方体上边的面不贴纸板,那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生4:上下面都不贴纸板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生5:这个长方体体积怎样求?等等。
就一个简单的长方体框架,不但使学生复习了关于长方体的所有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五、突出比较,沟通联系
复习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例题,还要注意做好各知识间的沟通与比较,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如:① 6÷24=3 :()=( )/4=()小数=()%=()成。 这道题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分数、小数、百分数、成数的互化,分数基本性质等知识串联一起。这样的一道综合练习题,既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又沟通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互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课上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复习内容,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了梯度性,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达到培优扶差的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上一个内容,我们都精心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题,以"“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疑难问题中的关键部分,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不再以讲取而代之,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很多学生掌握了解题规律,找到了解题的技巧,在练习的设计中,努力采用题组的方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复习百分数“比多少”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中,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存在着正、反两种叙述方法,以下四题中的(1)(4)两题是正面叙述法,属于顺向思维;而(2)(3)兩题是反向叙述方法,需要逆向思维,它们形异实同。
(1)甲数是250,乙比甲多10%,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50,比乙数多10%,乙数是多少?
(3)甲数是250,乙数比甲数少10%,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250,比乙数少10%,乙数是多少?
这样的题组,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学生就能在比较、辨别异同中完善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
七、精准评价,把握复习节奏。
课堂上适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评价:一是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试题要以大纲为标、教材为本,切忌任意放宽和加深。试题难度、数量要适中,防止过多或过繁。测试的次数要控制,防止加重学业负担;二是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要恰当。一般可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借助自评,学生尽可能地把游离的知识点归位、整理、形成解题技巧。同时,对照规律,逐一审视,增强辨析能力;借助互评,能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借助师评,能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混点,增强解题能力。三是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八、解疑释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对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反面”信息,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来说,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则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和补救,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辨别力。如以下判断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2)一件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等于原价。学生最容易想当然的错误判断。当学生普遍出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错误资源,,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正确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在教学中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让教学更高效!
作者: 梁月英
通訊地址: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联系电话:18977233196
邮编: 545600
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一、认真钻研,提高驾驭复习全程的能力。
1.、认真学习大纲,统一认识。
认真学习教育大纲。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点及考点,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方面有待整合提高,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
3.3、合理确定重难点
。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分析本班学生的薄弱点,提出针对性措施。
44、.备好每一节复习课
。教师要做到“三先”:先熟悉知识内容,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先做相关习题,选择典型题例;先写教案,计划好教学过程。决不能简简单单“走教材”。坚决杜绝心中无数,手中无法,“走到哪歇哪”的做法。
二、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要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做到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如我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节复习课,就把目标定位为: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了复习目标,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并沿着复习的主攻方向设计教学。
三、回顾整理,形成系统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们之间往往都是纵向发展。横向联系的,复习时,要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着重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整理,明确和较完整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节复习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回忆、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把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串联起来,板书如图: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1)意义不同 (2)单位不同 (3)方法不同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了然于心,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并且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抓住重点,精设例题
复习中选择一些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就能很快达到温故知新。但择例时应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在设计某一类知识的例题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达到"“一例带一片"”的目的。例如在复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时,我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你看到这个长方体框架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1:做这样一个长方体框架共需多少长的铁条?
生2:在这个框架的表面贴上纸板,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生3: 如果这长方体上边的面不贴纸板,那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生4:上下面都不贴纸板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生5:这个长方体体积怎样求?等等。
就一个简单的长方体框架,不但使学生复习了关于长方体的所有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五、突出比较,沟通联系
复习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例题,还要注意做好各知识间的沟通与比较,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如:① 6÷24=3 :()=( )/4=()小数=()%=()成。 这道题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分数、小数、百分数、成数的互化,分数基本性质等知识串联一起。这样的一道综合练习题,既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又沟通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互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课上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复习内容,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了梯度性,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达到培优扶差的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上一个内容,我们都精心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题,以"“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疑难问题中的关键部分,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不再以讲取而代之,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很多学生掌握了解题规律,找到了解题的技巧,在练习的设计中,努力采用题组的方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复习百分数“比多少”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中,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存在着正、反两种叙述方法,以下四题中的(1)(4)两题是正面叙述法,属于顺向思维;而(2)(3)兩题是反向叙述方法,需要逆向思维,它们形异实同。
(1)甲数是250,乙比甲多10%,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50,比乙数多10%,乙数是多少?
(3)甲数是250,乙数比甲数少10%,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250,比乙数少10%,乙数是多少?
这样的题组,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学生就能在比较、辨别异同中完善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
七、精准评价,把握复习节奏。
课堂上适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评价:一是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试题要以大纲为标、教材为本,切忌任意放宽和加深。试题难度、数量要适中,防止过多或过繁。测试的次数要控制,防止加重学业负担;二是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要恰当。一般可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借助自评,学生尽可能地把游离的知识点归位、整理、形成解题技巧。同时,对照规律,逐一审视,增强辨析能力;借助互评,能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借助师评,能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混点,增强解题能力。三是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八、解疑释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对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反面”信息,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来说,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则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和补救,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辨别力。如以下判断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2)一件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等于原价。学生最容易想当然的错误判断。当学生普遍出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错误资源,,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正确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在教学中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让教学更高效!
作者: 梁月英
通訊地址: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联系电话:18977233196
邮编: 545600
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城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