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流动看产业转型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的流动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产业升级的拐点,如果能够顺利升级,那么不仅可以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而且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
  
  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我国改革以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改革之初,农村囤积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其所拥有的土地因农产品品种单一、农业生产率低以及主要农产品价格管制等原因,无法给农民带来好的回报。此时,只要企业提供的报酬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农民就会向企业转移。而由于想转移出来的农民数量庞大,对少数企业的劳动需求来说,几乎形成了无限的劳动供给,这就导致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较低。几乎无限的劳动供给同样会影响整个竞争领域的劳动者工资水平,普遍的低工资水平确保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不菲的利润率,从而促进了这类企业的飞速发展。
  可以说,巨大的人口基数生成了几乎无限的劳动供给,即便劳动密集型产业迅猛扩张,在一定时期内也很难扭转劳动市场上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足以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以及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城镇化乃至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产业的城镇和城市集聚又会创造出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形成了分工细致的产业链,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演变过程。假如一个纺织厂提供的实际工资水平高于农业生产收益,那么农民就会转移到这个纺织厂。由于纺织厂的劳动强度较大,所以一开始只是青壮年农民转入。极为低廉的农业生产收益约束了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期望,而大量的农民工供给也导致其劳动市场均衡工资水平无法上升。结果纺织厂获得了较高的边际利润,于是开始扩张。随着转入的农民工数量增加,围绕这家纺织厂的小城镇开始出现,于是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出现,比如餐饮、娱乐、环卫、家政等等,这些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不再局限在青壮年农民工,而是各种年龄段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均可胜任。于是农村人口进一步转移,劳动供给进一步增加。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农民向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以及城镇化和城市化三者形成了良性互动,构成了改革3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农村人口数量决定了劳动供给的几乎无限,这直接导致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受到抑制。当然,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因为低工资确保了高边际利润,但同时也造成了转移出来的农民工无法通过工资收入来实现财富累积。于是,当前述增长路径延伸到一定阶段,拐点就会出现。引发这个拐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转入的农民工数量虽多,但收入较低,只有微薄的财富,形成不了充足的消费需求,因而使得城镇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总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这就直接遏制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其次,大量的农民工转入城镇和城市,使得当地农民供给急剧下降,而农业生产的劳动需求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这就提高了当地农民工市场的实际工资水平。最后,城镇化和城市化促进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升级,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产品边际利润增加,这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由于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上升较快,而转入城镇和城市的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上升缓慢,两者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返乡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道理很简单,在自己家乡能够每月挣1500元,在异地只能挣1800元,显然是在家乡划算。毕竟在异地支出比在家乡大很多,这就意味着在家乡的净收入反而更高了。这种实际收入的变化是直接导致农民工回流的主因,反应在劳动市场上就是城镇和城市企业的用工荒。很明显,如果企业不提高工资水平,这种用工荒就无法改变。而如果企业提高工资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利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无利可图。于是许多企业试图通过迁移来改变现状,比如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问题是劳动力是流动的,企业可以搬迁,劳动力也可以流动。只要一些企业开出了更高的工资,劳动力就会流向这些企业。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了技术,提高了生产率,从而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给工人涨工资来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那么随着这些企业的增加,比如沿海地區进行的产业升级,就能够重新吸纳劳动力流入,于是原先搬迁的那些企业照样很难生存。这就是我们说的拐点,即劳动力的流动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产业升级的拐点,如果能够顺利升级,那么不仅可以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如果依旧迷恋过去的增长路径,试图通过企业搬迁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短期也许可以,但长期企业肯定是输家。劳动力用脚投票,起到了淘汰落后产业的作用,这一点算是劳动市场的意外效果吧。
其他文献
从技术创新到系统创新    《国企》:大唐电信集团是在克服各种困难之后才取得TD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成就。如果其他的企业要来走这一条创新路,您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经验吗?  真才基:我们的创新可以称之为系统性创新。我们在移动通信这样一个高科技领域,围绕一个庞大的通信系统,积累到数千项专利,专利转换率达到85%以上,带动了从系统设备到手机芯片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与集成电路产业的良性互动,应该说在企业自身得
期刊
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推动中央企业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12家中央企业承办了6个企业馆,占本届世博会企业馆总数的1/3;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中央企业加盟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占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总数的46%;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中央企业成为上海世博会赞助商。此外,还有10余家中央企业直接参与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交通运输、能源保障、
期刊
薪酬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困惑。目前中央企业的薪酬,一把手主要负责人平均是税前58万元,我个人感觉是不高的。外面传的很多天价年薪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管得比较死。  我有一个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几年研究国有企业薪酬问题,我们也研究其他国家的薪酬(因为要市场化,我们也研究一些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我发现虽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薪酬文化的差异很大。比如说像
期刊
中国在出口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并非主要源自本币低估,更重要的是劳工工资水平过低。因此,纠正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更有效的政策是提高劳工工资水平而非本币升值。    最近,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美国声称,人民币汇率估值过低使中国获得了不当竞争优势。加剧了美国贸易逆差及失业率上升。为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尽快升值,否则将把中国定性为“为谋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而操纵其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难
期刊
跨国粮商冲击之下的国企使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对中国至关重要。  多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惠农利农政策的颁布实施,中国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但长期仍然仅靠有限的土地、稀缺的水资源以及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来供养国民,今后中国的粮食供求必将难以保持平衡。何况,近年全球粮食供求偏紧、贸易环境恶化也使中国利用国际市场保证国内粮食供应的
期刊
对这样一个“智利奇迹”,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对33位矿工幸运获救的欢呼,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事件应有所反思。    10月1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的抢救现场。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被困69个日日夜夜的智利矿工从700米深地底重返地面,创造了一例令世人感悟的生命救援奇迹。  这个奇迹,仿佛一个现代童话,引起全球受眾的极大兴趣。中国同样是个地质灾害频仍、矿难多发的国家。从这次史上最难最久的矿难救
期刊
看到案头一份名为《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文件,毛泽东十分高兴。他取过笔,在这份由鞍山市委呈交的报告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近千字的批示,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时为1960年3月22日。  这段批示,就是后来显赫一时的“鞍钢宪法”。这段批示的原文,至今被作为鞍钢
期刊
我们无法乞求潘多拉别打开盒子,只愿贪婪的欲望和投机的追逐少些再少些。    说到《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就必然会提起1987年那部被誉为“金融教科书”的《华尔街》。23年前的《华尔街》讲述了一个“贪婪终将被惩罚”的故事,不仅被誉为商战电影的经典之作,而且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男主角戈登在片中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发言:“贪婪是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这段话成为尔虞我
期刊
过了中秋,又逢国庆。  近乎相连的两节,既增添了城乡的喜气,也丰富了国人的盆中餐。  在人们品味节日盛宴之余,也注意到来自世界的一条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警示。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因上半年干旱歉收,决定禁止小麦出口。此消息一出,不少国家对粮食安全生出这样那样的担忧。  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吃饭的大国,今年灾害频繁,先是在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后是在甘肃玉树发生震灾,在多个地区发生水灾、泥石流。面对灾害,国人
期刊
我们应该认识到:改变不公平竞争的局面,比让不公平竞争的既得利益者掏点钱做慈善更为重要。    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巴菲特和盖茨9月底来华,与中国富豪共话慈善,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由于这两个美国人近来一系列慈善举动,关于慈善的讨论在中国也很热闹。其中一种论调似乎深入人心,即中国人缺乏慈善精神。  慈善是什么?简单说,慈善就是社会上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房住、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等,其他人予以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