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主问题设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第二期《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一文,给读者介绍了追问式时文评点教学案例,从整体上概述了一种文本解读模式。该模式是否能真正使解读走向深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是否科学。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下文作者以具体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一、《夏感》教学设计背景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新入选的课文,手头现成的资料很少。为了让这篇新课文上出特色。我们在网络上搜寻了很多资料,下面这个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代表性。
  《夏感》设计主要问题: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夏天的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3.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理由。
  4.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初看这个案例,觉得很好,它既有整体感知又有语言品味,既能紧扣文本,又能课外拓展。但真正在课堂上上起来却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
  究其原因,这几个问题是从文章中表面的景物描写和修辞作用入手来设计的。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到文章内部,没有从解读作者独特表现夏感的方式来提问,也没有抓住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设计,因而不是课堂上真正高效的问题。这些问题把完整的文章简化成了简单字句的理解,割裂了文章的主体性和整体性。
  这里,我们以主问题设计理念来重心设计教案,把文本解读作为教案设计的开始。
  
  二、《夏感》文本解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从根本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尽可能深入的解读。下面是我们在讲课前对文本《夏感》做出的文本解读。
  在一般人眼里,金黄的色彩总是和秋天联系在一起的。而作者却用金黄来形容夏季。是不是不符合实际呢?其实,这就是文学,文学遵循的就是心灵感受的真实。这篇文章就可以围绕“黄金”一词来解读文章。
  首先,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它已经不仅仅体现在翻滚麦浪的金黄色上,更体现在这个季节的重要性上,这个季节如黄金般珍贵。其次,夏天是宝贵急促的,也是紧张的。劳作的繁忙透露的是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让人们感受到勤劳的品质犹如黄金般可贵。再次,夏季还是热烈的。在作者眼里,夏季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和酝酿已久的磅礴之势。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赞美黄金般的夏季,赞美夏季黄金般的色彩,赞美夏季黄金般的时间,赞美夏季人们黄金般的勤劳品质,赞美夏季不可遏止的生命力量。通过对自然之夏的赞美,我们更看到了作者对生命之夏的赞美。
  有了这样的文本解读,我们也就有了《夏感》独特的教学内容,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基于这样的解读和教学内容,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主问题设计。
  
  三、《夏感》主问题设计(设计者:路桥实验中学俞仙台章国华)
  主问题一:文章题目叫夏感,找出文中集中表现作者对夏天感受的一个句子?
  明确感受: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
  追问:作者赞美的夏天是怎样一个夏天呢?
  明确: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
  追问:文章中哪里能看出,如何体会?
  明确:紧张(结合第4段语言品味)、热烈(结合第2段语言品味)、急促(结合第3段语言品味)。
  主问题二:一般夏天是绿色的或深绿色的,作者为什么用金黄色来形容夏天呢?
  明确:第一,作者眼中的夏季,展现了生命的磅礴之势,如黄金般宝贵(追问写了哪些景物,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作者眼中的夏天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如黄金般珍贵(追问为什么夏天的颜色是中性的?);第三,作者眼中的夏天,蕴含了人们勤劳的品质,如黄金般可贵(追问从人们的繁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主问题三:在作者眼里,夏天是热烈、紧张、急促的,作者要赞美它们什么呢?
  追问:夏季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是紧张的,作者要赞美什么?夏季是急促的,作者要赞美什么?夏季是热烈的,作者要赞美什么?
  明确:赞美夏季黄金般的色彩,赞美夏季黄金般的时间,赞美夏季人民黄金般的品质,赞美夏季不可遏止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气息。
  主问题四:作者既赞美了自然之夏,也赞美了生命之夏,在文章中,又写到了“扑打扑打”与“快割快割”。据此,作者还要赞美什么?
  总结明确:这里,自然的节奏与人的劳作是同步的,所以,作者还要赞美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和谐律动。
  
  四、案例设计对比后的思考和启示
  1.主问题设计源于文本且富于层次
  案例中的几个主问题都源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在设计第一个主问题时,我们抓住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句中的“赞美”与“黄金”两个词语在文本解读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又能为下一个主问题的预设做好铺垫。
  我们设计的四个主问题之间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关系,前一个问题的预设是为了下一个问题更好地生成,而下一个问题的生成又能为更下面的问题预设服务。这里通过主问题螺旋式上升的设计,使得教学内容逐渐深入,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既利于学生获得具体的问题指向,知道如何回答,又利于学生逐渐深入,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2.主问题设计要求在文本解读基础上浅出
  虽然我们设计的第一个主问题很简单,但对深入解读文本很关键,因为我们只有聚焦“赞美”与“黄金”这两个词语,才能解读出文本的深沉含义。第二个主问题看起来也很简单,但这个问题是在对文章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引导学生对夏天景物的品味,这里的品味不是支离破碎、就语言品味而品味语言,这不同于案例1中对夏天的品味。
  3.主问题设计不能照搬自己解读的结果,而要帮助学生获得解读的过程与体验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解读文章,讲了一系列的道理,解读也很深,但却无法转化成学生的阅读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还原解读的过程体验,并且站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上来体验学生的理解进程。
  在我们主问题设计的案例中,我们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问题都是学生能够认知又不能完全认知的问题,正是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有了学习的可能和必要。所以,要使教师的文本解读转化为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教师的问题设计和生成就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学情,渐进深入。可以说,正是文本解读的层次带来了问题设计的层次,也正是文本解读的深入带来了问题设计的有效开放和集中,带来了有效主问与追问。
  4.解读与问题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主问题设计,对教师在文本解读和问题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一方面要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这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另一方面还要还原学生的解读过程,这是设计问题的着力点。同时,在问题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问题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整个问题设计是一个整体,问题与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主问题没有设计好就有可能影响后面所有问题的解决,这就对教师追问和化解问题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应把握好三点原则:第一,在问题设计中,包含在主问题追问中的小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主问题;第二,主问题的解决是为了预设生成下面的主问题,以便更好地深入文本;第三,当主问题遇到障碍时,追问的小问题要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便有效地化解主问题的难度,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另外,文本解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解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文本,这些文本仅靠我们个人的解读能力,往往无法解读到位。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他人的解读成果。但在利用他人的解读成果时,我们需做出自己的再理解,并且无论哪种解读,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解读与主问题设计的关系,这样,阅读发现才能顺理成章。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编辑 杜 锐
其他文献
翻读这本书,看着那一篇篇教育叙事,心里一直涌动着感动和感怀:那些情景,细节,片断,孩子的举动,师者的言行,矛盾的冲突和缓解,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透过文字,置身想象,似乎正亲近着教育的美好面目:像窗外时时拂起的杨柳春风,吹面不寒。  书中66个典型案例,被编者分成六辑,从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如何对待自卑内向的学生,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等点位入手,几乎涵盖了班主任工作
“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166中在教育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又一重要的步伐。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实验,肩负起历史使命,体现了时代特色,适应了发展需求,坚持了科学态度。  首先,肩负起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号召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必须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
随着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发展,校长培训也日益精细化、专业化,这要求我们在校长培训中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作一番精心的研究,对模式的思想理论基础、预期目标、理论与具体方法的有机结合、实施步骤、预测效果等都要作明确的说明,这也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新任校长时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其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的重要阶段,岗位角色的转变要求其知识基础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任校长来说
西城区宣师一附小现有36个教学班,1447名学生,87名一线教师,其中任教社科类相关学科专兼职教师37人,约占学校全体教师比例的42%。2007年,学校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技示范学校。2008年,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学校2008—2012年新的五年科技发展规划,调整了原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以此有效整合学校各部分的资源,形成完整
早晨到校,照例看一看家长当天的反馈意见。阿菁的妈妈在她的测验纸上写了不少字,其中一段这样写:“孩子,你很棒,这个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你看,只要细心、认真地对待,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要相信自己啊!”  阿菁的数学测验成绩是89.5分。这样进步,对阿菁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测验之前,我就欣慰地感觉到:阿菁已经非常乐观、自信、开朗了。  在儿童早期,阿菁有过铅超标的经历,虽然经过治疗,
一、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发展计划    现在,我校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制定计划的模式。每个学年末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员工参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发动学生为学校建设寻找问题。最初学生是与教师一起开座谈会,但很快教师们就注意到,这样很难让学生讲出真实的情况。于是,我们在学校的网站上开通了BBS讨论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我们收集的学生反馈中,就有许多反映问题的留言,例如:“总
都说四十不惑,可是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惑”突然来了。  去年暑假期间,一个在南方工作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她和几个同事来北方自助旅游,同事们提议要去看看白洋淀的芦苇荡和荷花,她希望我一起去。好几年不见了,一边玩一边叙旧,多开心呀!  我被这个理由打动了。平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放假之后还要给学生补课,真正休息的时间很少,所以尽管白洋淀不算远,我却一直都没去过。这次能和老同学一起去,我当然高兴。于
十六年前,我怀着一腔热情参加教改实践,担任了全县唯一的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教学,但是那次实验仅勉强支撑到第四年,就不得不宣布“流产”了。  失败并没有让我灰心。我开始集中精力大量阅读,在储备知识的同时探寻教育的真谛。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教育家的专著,观看了斯霞、李吉林等名师的教学实录,订阅了各类业务书刊。与此同时,我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有时名额有限,我便自费前往
QQ群里,一位家长给我讲了一件事情:他的孩子最近神情恍惚,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走神,并且还偷偷拿家里的钱。又一次拿钱时,恰好被他发现,便“逼问”拿钱的原因,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孩子的同学小A在班里很霸道,经常向一些比较老实的孩子索要钱物。最近一段时间,小A盯上了他的孩子,隔三差五地索要零食,有时还直接“借钱”,如果不能满足他,就会遭到打骂。这位家长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马上向孩子的班主任
“要成为十几岁的孩子的得力的同盟者,倾听是需要学会的一个关键技巧……如果你能够不带责备或修正地倾听,他会更清晰地理解什么使得自己的情緒爆发,也更清晰地理解你。”  ——选自帕蒂惠芙乐《倾听孩子》    直到今天我仍能很清晰地记得我工作不久后的一件事。一天上午课间,我发现班里两名最调皮的学生不见了。我立刻意识到他们逃课了。我打听到他们正在某网吧打游戏,便立刻冲了过去,从乌烟瘴气的网吧角落里把他们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