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剖析中,挖掘出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发展方向;坚强意志;情感世界;健康成长
我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剖析中,很好地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并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适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容易接受教育,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来自各个方面,甚至比教师还多。市场经济大潮时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在变,它的多元化有时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心灵的这片净土不受冲刷,如何用一种长远的、带有发展性的思想代替那些眼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斗争,自己教育自己,即我们平时说的自我教育。
生活日记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诱导内省提供了机会。在日记中,学生宣泄了不良情绪,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如初三复习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写道:“初三生活是一杯苦酒,让我遍尝酸甜苦辣;初三生活又是一杯咖啡,让我在苦涩中尝到甜。学习让人在厌烦里带着希望,煎熬中裹着快乐。也许只有学会忍耐,我们才能感受到读
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及转换策略
郗晓军
(陕西省蒲城县孙镇中学715500)
从教十余年,发现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语文知识已特别贫乏,若任其自由发展,这对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会造成障碍。那么,如何帮助语文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使他们不再被枯燥的汉语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自信,达到并完成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则是当下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求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学好语文。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影响
尽管近年来,我们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部分教师的认识还没有彻底改变,考试制度没有彻底跟改革挂钩,出现了许多脱节的现象,致使很多教师依然延续老路,极大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依旧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即确定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当堂讨论、练习,当堂小结或是串讲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学生的口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热情和动力。部分教师盲目地提高难度,无疑将会抛弃部分学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
(二)家庭的影响
部分家長自身文化素质差、教育方法欠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家长的知识积累不足以辅导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学习辅导。现在子女较少,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尤其是部分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差,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重视。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机可乘,养成在家无人管、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二、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高中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消除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有效改善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现状。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培训,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引路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教师只是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2.教师应融情于教,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注意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切忌对学困生冷嘲热讽,或者以罚代教。不管学困生的程度如何,教师都应该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学生,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使学困生备受感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3.教给学困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在教给学困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给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终有一天学困生会昂首跨入优秀生的行列之中! 书意义……”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县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规模不大,办学条件远不如市一、二中等学校,生源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农民工子女,但市政府要求学生与一二中学校一样抽签。结果,凡抽到我校的学生哭哭啼啼,家长骂骂咧咧。一时间,抽到我校的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想尽办法转走,剩下的学生心灵备受折磨。他们中间学习好的,因家里无关系找不到转学的学校而心情沮丧地走进我校,时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成绩差的进入我校,不是积极进取,迎头赶上,而是破罐子破摔。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刚跨进中学门槛就遭遇了挫折。如何让这些孩子们走出阴影,充满自信和快乐,是我们老师的义务和责任。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时机,把握住课文的语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确定恰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地统一。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视以人为本,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需要。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关键在于运用好教材。选编在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见解精辟,感情真挚动人,绘景状物逼真。而这些又都离不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所以,讲授教材,就应抓住语言文字,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思考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从而感染学生,陶冶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总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他们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学生、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成章、谷生华主编的《语文教育心理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张承芬、孙维胜主编的《学生心理健康》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发展方向;坚强意志;情感世界;健康成长
我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剖析中,很好地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并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适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容易接受教育,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来自各个方面,甚至比教师还多。市场经济大潮时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在变,它的多元化有时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心灵的这片净土不受冲刷,如何用一种长远的、带有发展性的思想代替那些眼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斗争,自己教育自己,即我们平时说的自我教育。
生活日记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诱导内省提供了机会。在日记中,学生宣泄了不良情绪,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如初三复习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写道:“初三生活是一杯苦酒,让我遍尝酸甜苦辣;初三生活又是一杯咖啡,让我在苦涩中尝到甜。学习让人在厌烦里带着希望,煎熬中裹着快乐。也许只有学会忍耐,我们才能感受到读
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及转换策略
郗晓军
(陕西省蒲城县孙镇中学715500)
从教十余年,发现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语文知识已特别贫乏,若任其自由发展,这对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会造成障碍。那么,如何帮助语文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使他们不再被枯燥的汉语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自信,达到并完成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则是当下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求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学好语文。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影响
尽管近年来,我们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部分教师的认识还没有彻底改变,考试制度没有彻底跟改革挂钩,出现了许多脱节的现象,致使很多教师依然延续老路,极大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依旧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即确定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当堂讨论、练习,当堂小结或是串讲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学生的口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热情和动力。部分教师盲目地提高难度,无疑将会抛弃部分学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
(二)家庭的影响
部分家長自身文化素质差、教育方法欠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家长的知识积累不足以辅导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学习辅导。现在子女较少,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尤其是部分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差,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重视。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机可乘,养成在家无人管、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二、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高中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消除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有效改善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现状。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培训,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引路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教师只是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2.教师应融情于教,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注意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切忌对学困生冷嘲热讽,或者以罚代教。不管学困生的程度如何,教师都应该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学生,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使学困生备受感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3.教给学困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在教给学困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给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终有一天学困生会昂首跨入优秀生的行列之中! 书意义……”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县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规模不大,办学条件远不如市一、二中等学校,生源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农民工子女,但市政府要求学生与一二中学校一样抽签。结果,凡抽到我校的学生哭哭啼啼,家长骂骂咧咧。一时间,抽到我校的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想尽办法转走,剩下的学生心灵备受折磨。他们中间学习好的,因家里无关系找不到转学的学校而心情沮丧地走进我校,时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成绩差的进入我校,不是积极进取,迎头赶上,而是破罐子破摔。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刚跨进中学门槛就遭遇了挫折。如何让这些孩子们走出阴影,充满自信和快乐,是我们老师的义务和责任。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时机,把握住课文的语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确定恰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地统一。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视以人为本,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需要。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关键在于运用好教材。选编在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见解精辟,感情真挚动人,绘景状物逼真。而这些又都离不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所以,讲授教材,就应抓住语言文字,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思考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从而感染学生,陶冶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总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他们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学生、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成章、谷生华主编的《语文教育心理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张承芬、孙维胜主编的《学生心理健康》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