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寿山:上市融资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参加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A股发行上市仪式时谈到:出版传媒上市表现高于市场预估,受惠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以及首个出版业整体上市企业等新概念的推动,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股民对出版发行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上市融资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闻出版领域培育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新闻出版总署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动骨干出版发行企业上市,尽快做强做大,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任慧英: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对全行业的示范效应
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现在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除印刷环节采用外购形式外,公司同时拥有图书的出版、批发、零售、物资供应和相关优质资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一方面,完善的出版、批发、零售一体化产业链可以有效抵抗来自个别环节的局部风险,降低和规避公司经营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另一方面,各个业务单元之间也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和完善链条,整个产业链协调运作。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对全行业的示范效应的重点是成功探索了:既充分体现出版业的意识形态特殊属性,又严格遵循资本市场准则;既确保正确导向和文化安全,又符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各项要求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达到了增强综合实力又好又快发展。
钟健华:
出版业实行跨区域重组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
江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健华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江西出版集团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时说:此次跨区域重组,是一次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出版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是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地方出版集团对中央出版单位进行跨区域重组,这一合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探索性。新公司将遵循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执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安排方式,统一在现代企业、现代出版企业运行机制的框架内,解决好原和平出版社的人员安置。
陈昕:
当前中国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接受《出版广角》采访时谈到,当前中国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应该是:深化出版发行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出版产业的行政垄断和区域分割,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完善出版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大资本市场的运作力度,鼓励出版企业的兼并重组,迅速培养若干跨地区、跨行业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加快出版主体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速度和力度,推动出版主体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文化的创新者,促进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在这种模式基础上多出好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出版行业在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梁峰:
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梁峰在《出版科学》撰文说,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明确的财务战略。我国出版集团很多是行政撮合的结果,致使集团成立多年来未能提出总体战略目标。2.资金管理不到位。目前出版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的问题。下属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沉淀于多个帐户,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投资随意性大等问题是很多出版集团都存在的。3.管控手段不全面,协调手段匮乏。目前,我国不少出版集团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但结算中心只是简单地把成员单位的资金收到集团,而没有其他的配套措施。4.全面预算管理难以落到实处。虽然很多出版集团都提出实行全面的预算,但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指标的制定没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5.信息披露不及时。由于各下属单位之间业务往来频繁,内部交易量大,加上有些出版集团地域比较分散、入帐不及时等问题,使得信息在向上汇总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使财务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大打折扣。
刘邦凡:
依托数字出版的优势,推进按需出版的实现与发展
燕山大学的刘邦凡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就目前发展环境而言,依托于数字出版的独特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按需出版的实现与发展。第一,数字出版能真正实现“一本起印”,可以提供“即需即印”,“一书一版”的服务,不需要库存,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出现绝版书的情况。第二,数字出版能真正实现个性化出版。第三,数字出版能利用现有政策,简化出版程序,真正实现按需出版。第四,数字出版有效节约资源,推动按需出版。第五,数字出版有利于改变传统纸质阅读习惯,为按需出版创造条件。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参加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A股发行上市仪式时谈到:出版传媒上市表现高于市场预估,受惠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以及首个出版业整体上市企业等新概念的推动,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股民对出版发行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上市融资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闻出版领域培育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新闻出版总署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动骨干出版发行企业上市,尽快做强做大,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任慧英: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对全行业的示范效应
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现在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除印刷环节采用外购形式外,公司同时拥有图书的出版、批发、零售、物资供应和相关优质资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一方面,完善的出版、批发、零售一体化产业链可以有效抵抗来自个别环节的局部风险,降低和规避公司经营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另一方面,各个业务单元之间也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和完善链条,整个产业链协调运作。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对全行业的示范效应的重点是成功探索了:既充分体现出版业的意识形态特殊属性,又严格遵循资本市场准则;既确保正确导向和文化安全,又符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各项要求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达到了增强综合实力又好又快发展。
钟健华:
出版业实行跨区域重组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
江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健华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江西出版集团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时说:此次跨区域重组,是一次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出版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是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地方出版集团对中央出版单位进行跨区域重组,这一合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探索性。新公司将遵循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执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安排方式,统一在现代企业、现代出版企业运行机制的框架内,解决好原和平出版社的人员安置。
陈昕:
当前中国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接受《出版广角》采访时谈到,当前中国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应该是:深化出版发行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出版产业的行政垄断和区域分割,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完善出版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大资本市场的运作力度,鼓励出版企业的兼并重组,迅速培养若干跨地区、跨行业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加快出版主体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速度和力度,推动出版主体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文化的创新者,促进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在这种模式基础上多出好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出版行业在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梁峰:
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梁峰在《出版科学》撰文说,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明确的财务战略。我国出版集团很多是行政撮合的结果,致使集团成立多年来未能提出总体战略目标。2.资金管理不到位。目前出版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的问题。下属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沉淀于多个帐户,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投资随意性大等问题是很多出版集团都存在的。3.管控手段不全面,协调手段匮乏。目前,我国不少出版集团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但结算中心只是简单地把成员单位的资金收到集团,而没有其他的配套措施。4.全面预算管理难以落到实处。虽然很多出版集团都提出实行全面的预算,但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指标的制定没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5.信息披露不及时。由于各下属单位之间业务往来频繁,内部交易量大,加上有些出版集团地域比较分散、入帐不及时等问题,使得信息在向上汇总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使财务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大打折扣。
刘邦凡:
依托数字出版的优势,推进按需出版的实现与发展
燕山大学的刘邦凡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就目前发展环境而言,依托于数字出版的独特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按需出版的实现与发展。第一,数字出版能真正实现“一本起印”,可以提供“即需即印”,“一书一版”的服务,不需要库存,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出现绝版书的情况。第二,数字出版能真正实现个性化出版。第三,数字出版能利用现有政策,简化出版程序,真正实现按需出版。第四,数字出版有效节约资源,推动按需出版。第五,数字出版有利于改变传统纸质阅读习惯,为按需出版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