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的难点。确保采取正确的措施实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诉求的,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积极引导初中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实现整体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必须要引起高衰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60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的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使得学困生的自信心受挫,为了改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困难本文从学困生的特征表现出发提出了几点优化培养学生的建议和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特征
初中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专心听讲,吸收效果不佳,一些行为恶劣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还会打扰周围学生听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这部分学困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放弃的心理不在乎课堂学习的效果。
其次,部分初中的数学学困生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佳对数学学科缺乏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上常因为听不懂而心情低落失去了学习自信心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不会主动开动脑筋思考教师的问题,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比较大,也很少与教师和周边的学生互动再加上教师对这类学生的不重视学困生得到的支持和关怀较少。
针对初中生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特殊行为特征的形成原因如下文所示: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学习和重视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在课堂听讲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性格多是活泼好动,尚未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多是死记硬背,做题没有基于对理论的理解以及联想,导致初中学困生的分析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进步。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课堂讲解过于程式化,整体的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课堂互动的环节,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也不高,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的借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训练,应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做题技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消极和被动,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得学困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设计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课堂反馈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中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在转变学习意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详细来讲述,其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其一,以拼图游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使用四个木棒进行各种图形的拼接,看看能够得到哪些拼图图案?此时需要重点去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有的使用等边的木棒拼了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有的使用长短不一的木棒拼成了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二,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图形的观察,要求各个小组分别说出对应图形的特点,有的说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有的说兩组对边是相等的。这样探究交互活动,可以使得学困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其中他们更喜欢通过这样探究的方式去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知识体验度是最为理想的,其能够呈现出来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极佳。
(二)引导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依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既定的数学模型来辅助学困生理解数学定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几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究能力,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创建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困生自主地参加课堂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教师尊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而不再是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模糊地依靠记忆,而是在探究活动中鼓动学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用一个钉子钉在细木条上钉在墙上,木条可以绕着钉子转动,在用另外一个钉子钉在另外一处,将木条钉上,结果木条被固定住了,通过这一直 观的生活现象,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提出定理“经过-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基于实际的演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演草纸上进行反复验证,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和理解数学定理,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行为给予肯定以及鼓励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结论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变化,通过分析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教师优化对学困生的培养给予其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建立自信心,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锻炼提高自我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8(07):4-5.
[2]沈爱芹.初探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83.
[3]马建.探究生本理念下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06):8-11.
[4]彭龙阳.促进“学困生”小组学习有效参与,打造初中数学全生态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59-60.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60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的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使得学困生的自信心受挫,为了改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困难本文从学困生的特征表现出发提出了几点优化培养学生的建议和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特征
初中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专心听讲,吸收效果不佳,一些行为恶劣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还会打扰周围学生听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这部分学困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放弃的心理不在乎课堂学习的效果。
其次,部分初中的数学学困生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佳对数学学科缺乏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上常因为听不懂而心情低落失去了学习自信心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不会主动开动脑筋思考教师的问题,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比较大,也很少与教师和周边的学生互动再加上教师对这类学生的不重视学困生得到的支持和关怀较少。
针对初中生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特殊行为特征的形成原因如下文所示: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学习和重视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在课堂听讲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性格多是活泼好动,尚未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多是死记硬背,做题没有基于对理论的理解以及联想,导致初中学困生的分析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进步。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课堂讲解过于程式化,整体的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课堂互动的环节,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也不高,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的借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训练,应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做题技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消极和被动,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得学困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设计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课堂反馈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中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在转变学习意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详细来讲述,其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其一,以拼图游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使用四个木棒进行各种图形的拼接,看看能够得到哪些拼图图案?此时需要重点去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有的使用等边的木棒拼了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有的使用长短不一的木棒拼成了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二,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图形的观察,要求各个小组分别说出对应图形的特点,有的说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有的说兩组对边是相等的。这样探究交互活动,可以使得学困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其中他们更喜欢通过这样探究的方式去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知识体验度是最为理想的,其能够呈现出来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极佳。
(二)引导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依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既定的数学模型来辅助学困生理解数学定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几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究能力,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创建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困生自主地参加课堂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教师尊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而不再是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模糊地依靠记忆,而是在探究活动中鼓动学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用一个钉子钉在细木条上钉在墙上,木条可以绕着钉子转动,在用另外一个钉子钉在另外一处,将木条钉上,结果木条被固定住了,通过这一直 观的生活现象,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提出定理“经过-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基于实际的演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演草纸上进行反复验证,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和理解数学定理,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行为给予肯定以及鼓励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结论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变化,通过分析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教师优化对学困生的培养给予其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建立自信心,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锻炼提高自我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8(07):4-5.
[2]沈爱芹.初探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83.
[3]马建.探究生本理念下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06):8-11.
[4]彭龙阳.促进“学困生”小组学习有效参与,打造初中数学全生态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