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牵引式的讲授,严重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角色定位依然不明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后,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多方启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表面上看新课改的气味非常浓烈,而事实上很多教师是在自己预设的问题或认知结构或思路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表面上让学生感悟、探究、发现,实质上却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所谓的课改中教师依然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阅读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阅读的问题出现。
2教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自然也就忽略了阅读教学中阅读鉴赏能力、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3教师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标阅读部分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于语文教学一直受考试指挥棒的操纵,语文教师就一直陷入矛盾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想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挖掘得深入一些,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想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又减少了做题的数量,短期内影响了考试成绩。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都没能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要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探究哲思,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优秀的书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能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因而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
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把常用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归纳整理,在学习新的文言课文时,联系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准相似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互动交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训练。经过一定数量篇目的学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做相应的改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最切实可行的,因为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地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比如,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研究性阅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
3注重课外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贯彻实践性,因此,注意课外知识的扩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教学中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提高筛选信息能力、归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就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的《诉衷情》、周紫芝的《踏莎行》《鹧鸪天》、杜牧的《赠别》、罗邺的《蜡烛》、晏殊的《清平乐》,等等,无论是妻离子散的凄凉,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留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并能把相关知识运用到解答古代诗词鉴赏的试题之中,不仅达到了由“教”到“不教”的自然过渡,而且使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的领悟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指导,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阅读教学的质量。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脚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第二中学(530800)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角色定位依然不明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后,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多方启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表面上看新课改的气味非常浓烈,而事实上很多教师是在自己预设的问题或认知结构或思路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表面上让学生感悟、探究、发现,实质上却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所谓的课改中教师依然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阅读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阅读的问题出现。
2教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自然也就忽略了阅读教学中阅读鉴赏能力、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3教师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标阅读部分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于语文教学一直受考试指挥棒的操纵,语文教师就一直陷入矛盾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想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挖掘得深入一些,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想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又减少了做题的数量,短期内影响了考试成绩。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都没能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要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探究哲思,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优秀的书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能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因而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
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把常用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归纳整理,在学习新的文言课文时,联系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准相似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互动交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训练。经过一定数量篇目的学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做相应的改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最切实可行的,因为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地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比如,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研究性阅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
3注重课外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贯彻实践性,因此,注意课外知识的扩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教学中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提高筛选信息能力、归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就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的《诉衷情》、周紫芝的《踏莎行》《鹧鸪天》、杜牧的《赠别》、罗邺的《蜡烛》、晏殊的《清平乐》,等等,无论是妻离子散的凄凉,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留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并能把相关知识运用到解答古代诗词鉴赏的试题之中,不仅达到了由“教”到“不教”的自然过渡,而且使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的领悟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指导,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阅读教学的质量。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脚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第二中学(5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