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友情,正如亲情、爱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可贵、最纯粹的情感之一。拥有知己,相伴友情,是我们芸芸众生在漫漫人生和寻常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和孜孜追求。
事实上,在从以“诗经”、“楚辞”为开端的奔流不息的中国古典诗词长河里,对友情的吟唱一直络绎不绝,例如唐诗: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壮阔与豪迈,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和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的纯朴与醇厚,皎然“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待山月》)的深情与真挚,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的殷殷邀约与款款情深,杜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韦八处士》)的平凡,淳厚,苍桑,温馨……
今天,重读“诗圣”杜甫的《客至》一诗,我们又能从中品味出乃至升华出什么样的情愫?审视现实中的滚滚红尘,拷问似已日渐脆弱与荒芜的灵魂,我们又能从该诗中获取怎样的启迪?
二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七律,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此时的杜甫在历经长期的逃亡、漂泊流离后,已在成都草堂安居,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贫困,倒也安稳,可以说,本诗是“沉郁顿挫”的杜诗中难得一见的心情愉悦、兴致盎然、风格明快之作。
首联交代作者漂泊异乡,闲居逆境,既无亲朋故旧,又逢春雨绵绵,村居十分寂寞,唯有“群鸥”日日飞来。“皆”既见绿水缭绕,也见出环境的僻静、单调;而“但见”则带有某种讽意——对炎凉世情、世态、世俗的讥讽,也为贯穿全诗的喜客心情作铺垫。颔联写在孤寂、落寞的日子里,突然“客至”——多年不见的老友造访,作者喜出望外:扫花径,开蓬门,即便“家”很穷陋,但心中依然无比欣喜。此二句互文见义,生动、形象、富有生活实感地描述出了作者因“客至”而顿觉眼前春光一片,生机盎然的明媚心情;颈联对仗工稳,质朴自然:家贫市远,只有单调的菜和陈酸的酒相待,作者有点歉然,但更多的还是坦然,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山木》),更显出主客之间的真诚相待和友情的纯粹与深厚。尾联:两位挚友酒越喝,兴愈浓,情益深,乃至得意忘形地呼邻翁隔篱对饮,殷情之意,欢快之情,不觉溢于言表。可以说,这是一场真正友情的盛宴,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款曲相通的亲切和融洽。
阅读至此,我们是否已被深深地感染和感动?因为知己好友的造临,因为纯粹友情的可贵,诗人自始至终洋溢着烂漫的欣喜之情,情真而意切。
三
《尚书》言:“朋友有信。”《论语》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流行歌曲唱:“友情,人人都需要友情,不能孤独走上人生旅程。”正因为友情的纯粹、知己的难觅,所以千百年来的芸芸众生一直怀着美好愿望孜孜以求良友、直友、谅友、诤友的逆耳忠言,桃园结义的患难相依乃至生死与共。但古典的“高山流水”、“管鲍之交”、“范张鸡黍”似乎早已远去,而今天,并非乌托邦的残酷现实却让我们惶惑、痛苦、失望:“文革”时多少善良而软弱的人因被诱骗、被怂恿乃至被逼迫得以出卖朋友、践踏友情为生活常态而人人自危的图景;因为必须面对学业、就业和生存竞争的压力,校园里为争夺奖学金、个人优秀、“保送”等而兄弟阋墙,反目成仇;因为或心灵的冷漠或个性的内闭或不善于表达和倾诉,心理疾变、自杀、犯罪也已比比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和俗世滚滚红尘中,曾经的理解、信任、忠贞不二、生死不渝,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而类似杜甫所轻蔑与憎恶的“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的势交、贿交、谈交、量交、穷交却此起彼伏……
谁来对比和反思?谁来追寻和拷问?谁来重拾“和氏壁”——友情纯朴却价值连城?谁来让友情洗尽铅华、荡涤尘土,还其奕奕闪光、纯正无瑕的本原,而与杜甫一起欣喜、对饮同欢?
参考文献
《友谊》 莫砺锋 《古典文学知识》 2005年第4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友情,正如亲情、爱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可贵、最纯粹的情感之一。拥有知己,相伴友情,是我们芸芸众生在漫漫人生和寻常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和孜孜追求。
事实上,在从以“诗经”、“楚辞”为开端的奔流不息的中国古典诗词长河里,对友情的吟唱一直络绎不绝,例如唐诗: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壮阔与豪迈,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和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的纯朴与醇厚,皎然“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待山月》)的深情与真挚,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的殷殷邀约与款款情深,杜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韦八处士》)的平凡,淳厚,苍桑,温馨……
今天,重读“诗圣”杜甫的《客至》一诗,我们又能从中品味出乃至升华出什么样的情愫?审视现实中的滚滚红尘,拷问似已日渐脆弱与荒芜的灵魂,我们又能从该诗中获取怎样的启迪?
二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七律,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此时的杜甫在历经长期的逃亡、漂泊流离后,已在成都草堂安居,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贫困,倒也安稳,可以说,本诗是“沉郁顿挫”的杜诗中难得一见的心情愉悦、兴致盎然、风格明快之作。
首联交代作者漂泊异乡,闲居逆境,既无亲朋故旧,又逢春雨绵绵,村居十分寂寞,唯有“群鸥”日日飞来。“皆”既见绿水缭绕,也见出环境的僻静、单调;而“但见”则带有某种讽意——对炎凉世情、世态、世俗的讥讽,也为贯穿全诗的喜客心情作铺垫。颔联写在孤寂、落寞的日子里,突然“客至”——多年不见的老友造访,作者喜出望外:扫花径,开蓬门,即便“家”很穷陋,但心中依然无比欣喜。此二句互文见义,生动、形象、富有生活实感地描述出了作者因“客至”而顿觉眼前春光一片,生机盎然的明媚心情;颈联对仗工稳,质朴自然:家贫市远,只有单调的菜和陈酸的酒相待,作者有点歉然,但更多的还是坦然,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山木》),更显出主客之间的真诚相待和友情的纯粹与深厚。尾联:两位挚友酒越喝,兴愈浓,情益深,乃至得意忘形地呼邻翁隔篱对饮,殷情之意,欢快之情,不觉溢于言表。可以说,这是一场真正友情的盛宴,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款曲相通的亲切和融洽。
阅读至此,我们是否已被深深地感染和感动?因为知己好友的造临,因为纯粹友情的可贵,诗人自始至终洋溢着烂漫的欣喜之情,情真而意切。
三
《尚书》言:“朋友有信。”《论语》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流行歌曲唱:“友情,人人都需要友情,不能孤独走上人生旅程。”正因为友情的纯粹、知己的难觅,所以千百年来的芸芸众生一直怀着美好愿望孜孜以求良友、直友、谅友、诤友的逆耳忠言,桃园结义的患难相依乃至生死与共。但古典的“高山流水”、“管鲍之交”、“范张鸡黍”似乎早已远去,而今天,并非乌托邦的残酷现实却让我们惶惑、痛苦、失望:“文革”时多少善良而软弱的人因被诱骗、被怂恿乃至被逼迫得以出卖朋友、践踏友情为生活常态而人人自危的图景;因为必须面对学业、就业和生存竞争的压力,校园里为争夺奖学金、个人优秀、“保送”等而兄弟阋墙,反目成仇;因为或心灵的冷漠或个性的内闭或不善于表达和倾诉,心理疾变、自杀、犯罪也已比比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和俗世滚滚红尘中,曾经的理解、信任、忠贞不二、生死不渝,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而类似杜甫所轻蔑与憎恶的“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的势交、贿交、谈交、量交、穷交却此起彼伏……
谁来对比和反思?谁来追寻和拷问?谁来重拾“和氏壁”——友情纯朴却价值连城?谁来让友情洗尽铅华、荡涤尘土,还其奕奕闪光、纯正无瑕的本原,而与杜甫一起欣喜、对饮同欢?
参考文献
《友谊》 莫砺锋 《古典文学知识》 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