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能力较低,作文能力较差,用词单调,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性,不会布局谋篇。面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略有心得: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要把“写”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归纳为“两‘时’抓,两‘时’都要硬”。一个“时”指的是课上时间,具体包括:早读时间、授课时间、讲评作文时间;另一个“时”则指的是课下时间。下面我分别说明,如何做到“两‘时’抓,两‘时’都要硬”。
一、如何抓住课上时间
(一)充分利用早读课
一般学校的早读时间是30分钟,每到语文早读时我总是早一点到校,把这3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听什么呢?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可以是一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还可以是名人名言等,前提是你必须觉得所选内容好。由准备好的这个学生读给大家听,读时感情和语气尽量贴近文体。第二个阶段是说,主要是各抒己见。先由听的学生说,内容不限,可以是复述,也可以是感想或评价;不限制说的长度,既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长篇大段。最后由准备这则材料的学生来阐述自己喜欢它、选择它的原因。感触多的学生还可课下形成书面文字。30分钟时间虽短,作用却大。它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课文讲析与作文紧密相联
初中教材所选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文章,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是学习写作最好的材料。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把它作为课文讲,而应该时时与学生的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始终有一个念头:“他怎么写好的?如果我写应该怎么写?”比如在讲授《一面》一课时,其中一项学习目标是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文中写到鲁迅外貌共三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了鲁迅外貌的特点:瘦、寸把长的头发、一字的胡须、手拿烟嘴。我让学生闭上眼在脑海中勾勒自己想象出的鲁迅的样子,等学生想好了再联系平时的作文。写妈妈时总是浓眉大眼,写奶奶时总是满头白发,似乎所有的妈妈与奶奶长得都是一个模样。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抓住外貌的特点。道理明白了,接下来是练习。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他的外貌,用一段文字来描写,写完之后由自己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这是谁。如果大家猜到是谁,说明写作者抓住了这个同学的特点,他写的是成功的;而没猜到则说明他抓特点抓得不准,鼓励其再试一次。这样讲课使学生不再认为课文与作文是两张皮,而时刻把课文与作文联系起来,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三)布置作文要有侧重点、批改作文要认真、讲评要多褒少贬
老师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要有侧重点,比如:顺序、主题、结构、题材等,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写,批改时也要从侧重点去评。学生的每篇文章,不管其写得是否成功,但都是他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认真、谨慎。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应该多褒少贬,哪怕只是一点长处都要表扬。作文写的不当之处,评语应委婉得当,不要言辞激烈,尽量鼓励以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如何抓好课下时间
(一)多写
除了两周一次的作文,我鼓励学生写日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随地记下来,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时间长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鉴于学生并不是每天都有可写的,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但如有可写之处要写且要详写。
(二)多读
读书方面一是要“高”,二是要“杂”。这里的“高”指的是水平高。看作文书,一定要高出自己这个年龄的水平。如初一年级的学生要看初三学生写的作文,而初二、初三的学生一定要看高中学生写的作文,因为只有高起点才有高水平,高水平才能有高成绩。再说“杂”,从语文角度看,我认为除去思想不健康的书以外,没有不可看之书,不能把书局限在语文书、作文书之内。我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即“书不厌杂”。比如报纸上的时政要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小说中的精彩片断,可以为写作文提供借鉴;杂志上的犀利言辞,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这些无疑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两‘时’抓,两‘时’都要硬”是我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两时”所包含的每个环节分别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各环节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课下的广泛阅读、写日记,早读课的听、说,课文的讲析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使学生更有兴趣在课下广泛阅读,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赏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依我的经验,只要这样坚持一年的时间,学生的语文水平会有一个大的进步,三年时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我认为提高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如何抓住课上时间
(一)充分利用早读课
一般学校的早读时间是30分钟,每到语文早读时我总是早一点到校,把这3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听什么呢?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可以是一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还可以是名人名言等,前提是你必须觉得所选内容好。由准备好的这个学生读给大家听,读时感情和语气尽量贴近文体。第二个阶段是说,主要是各抒己见。先由听的学生说,内容不限,可以是复述,也可以是感想或评价;不限制说的长度,既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长篇大段。最后由准备这则材料的学生来阐述自己喜欢它、选择它的原因。感触多的学生还可课下形成书面文字。30分钟时间虽短,作用却大。它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课文讲析与作文紧密相联
初中教材所选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文章,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是学习写作最好的材料。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把它作为课文讲,而应该时时与学生的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始终有一个念头:“他怎么写好的?如果我写应该怎么写?”比如在讲授《一面》一课时,其中一项学习目标是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文中写到鲁迅外貌共三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了鲁迅外貌的特点:瘦、寸把长的头发、一字的胡须、手拿烟嘴。我让学生闭上眼在脑海中勾勒自己想象出的鲁迅的样子,等学生想好了再联系平时的作文。写妈妈时总是浓眉大眼,写奶奶时总是满头白发,似乎所有的妈妈与奶奶长得都是一个模样。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抓住外貌的特点。道理明白了,接下来是练习。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他的外貌,用一段文字来描写,写完之后由自己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这是谁。如果大家猜到是谁,说明写作者抓住了这个同学的特点,他写的是成功的;而没猜到则说明他抓特点抓得不准,鼓励其再试一次。这样讲课使学生不再认为课文与作文是两张皮,而时刻把课文与作文联系起来,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三)布置作文要有侧重点、批改作文要认真、讲评要多褒少贬
老师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要有侧重点,比如:顺序、主题、结构、题材等,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写,批改时也要从侧重点去评。学生的每篇文章,不管其写得是否成功,但都是他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认真、谨慎。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应该多褒少贬,哪怕只是一点长处都要表扬。作文写的不当之处,评语应委婉得当,不要言辞激烈,尽量鼓励以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如何抓好课下时间
(一)多写
除了两周一次的作文,我鼓励学生写日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随地记下来,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时间长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鉴于学生并不是每天都有可写的,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但如有可写之处要写且要详写。
(二)多读
读书方面一是要“高”,二是要“杂”。这里的“高”指的是水平高。看作文书,一定要高出自己这个年龄的水平。如初一年级的学生要看初三学生写的作文,而初二、初三的学生一定要看高中学生写的作文,因为只有高起点才有高水平,高水平才能有高成绩。再说“杂”,从语文角度看,我认为除去思想不健康的书以外,没有不可看之书,不能把书局限在语文书、作文书之内。我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即“书不厌杂”。比如报纸上的时政要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小说中的精彩片断,可以为写作文提供借鉴;杂志上的犀利言辞,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这些无疑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两‘时’抓,两‘时’都要硬”是我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两时”所包含的每个环节分别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各环节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课下的广泛阅读、写日记,早读课的听、说,课文的讲析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使学生更有兴趣在课下广泛阅读,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赏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依我的经验,只要这样坚持一年的时间,学生的语文水平会有一个大的进步,三年时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我认为提高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