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可以多途径地进行,如利用生活知识进行探究,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探究,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53-1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前,探究式教学已在众多中小学校推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探究”的启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利用生活知识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比热容》知识之前,要求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并将兰州与各沿海城市气温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具体数据见下表)
学生面对自己记录的数据,发现兰州与沿海各城市间的温差的悬殊,不由自主地想问为什么。很显然,学生对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加积极。再者,学习家庭电路时,学生对教室内电路的连接方式很感兴趣,但对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争持不下。于是,当场指定学生拆掉一只灯管后,再闭合开关实践,发现另一盏灯仍然工作。通过探究,加深了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认识。
二、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
实践告诉我们,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如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比热的引入实验”、“决定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的发现”等等演示实验中,探究教学的效果都不错。
如在实施电阻规律的教学中,发现利用伏安法测电阻后再去探究串并联电阻规律,总是费时赀力,且冲淡主题。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大胆创新改进,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数据易得,又易分析,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电阻串、并联规律的探究。尤其是利用数字万用表测人体的电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学生实验进行探究
在通常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各组独立运用,组内协调配合,有好有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运用探究式教学后,首先,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实验成功、结论正确、名列前茅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对于实验不成功的学生,教师找其谈话,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探究。如有一实验组,在连接电路时,电路怎么都不能正常工作,让学生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反复多次,学生确认是元件损坏,是不是这样呢?教师给予必要的检测后,否定了学生的结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终于发现一负责连接的学生粗心,竟将细细的导线上的绝缘层与接线柱连接。这样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历经坎坷后所得的收获,必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3.利用课外实验进行探究
例如,课后的“两只灯泡串并联的转换”、“自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炮”及“小小电动机的制作”等等实验,都很有趣且难度不小。有位学生在“自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制作中,万事俱备,可惜小灯泡却不亮!他抱着自己的作品,委屈地求援。老师稍作提示:是不是导线与铅芯接触不良呢?受此启发,学生使劲按了按导线与铅芯的接触部位,再作调节,灯泡的明亮程度随之变化,真是喜形于色!
有一个学生在制作直流电动机的实验心得中写道:“第一次做直流电动机,通电后线圈只会轻轻地摆动。于是,试着用加大电流的方法来做,可是还不行。一不小心还把自己的手烫了一下,最终首次的实验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学生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急忙找原因,发现是由于制作的线圈太粗造成的。因此在第二次制作时,我从同学那里找到了合适的铜丝,但没有绝缘皮,灵机一动改用透明胶布把铜丝包住,来当漆包线做成了线圈。这一次,再也没让我铁望!看见转动的电动机,我成功了!”由此看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收获还不少呢!
三、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探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黑箱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一种模拟的方法,实施探究教学。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科学方法训练。例:有一密封的小盒,盒内有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连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1、2、3:4。现测得:接线柱1、2间的电阻值是接线柱1、3间的电阻值的2倍。接线柱1、3间的电阻值与接线柱2、4间的电阻值相同。试画出盒内电路的组成,要求电阻的个数最少。学生探究后,答案不一,各抒已见,主要有两种方案:如图②、图③,但图③中电阻个数为2,个数最少,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53-1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前,探究式教学已在众多中小学校推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探究”的启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利用生活知识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比热容》知识之前,要求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并将兰州与各沿海城市气温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具体数据见下表)
学生面对自己记录的数据,发现兰州与沿海各城市间的温差的悬殊,不由自主地想问为什么。很显然,学生对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加积极。再者,学习家庭电路时,学生对教室内电路的连接方式很感兴趣,但对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争持不下。于是,当场指定学生拆掉一只灯管后,再闭合开关实践,发现另一盏灯仍然工作。通过探究,加深了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认识。
二、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
实践告诉我们,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如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的“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比热的引入实验”、“决定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的发现”等等演示实验中,探究教学的效果都不错。
如在实施电阻规律的教学中,发现利用伏安法测电阻后再去探究串并联电阻规律,总是费时赀力,且冲淡主题。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大胆创新改进,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数据易得,又易分析,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电阻串、并联规律的探究。尤其是利用数字万用表测人体的电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学生实验进行探究
在通常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各组独立运用,组内协调配合,有好有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运用探究式教学后,首先,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实验成功、结论正确、名列前茅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对于实验不成功的学生,教师找其谈话,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探究。如有一实验组,在连接电路时,电路怎么都不能正常工作,让学生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反复多次,学生确认是元件损坏,是不是这样呢?教师给予必要的检测后,否定了学生的结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终于发现一负责连接的学生粗心,竟将细细的导线上的绝缘层与接线柱连接。这样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历经坎坷后所得的收获,必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3.利用课外实验进行探究
例如,课后的“两只灯泡串并联的转换”、“自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炮”及“小小电动机的制作”等等实验,都很有趣且难度不小。有位学生在“自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制作中,万事俱备,可惜小灯泡却不亮!他抱着自己的作品,委屈地求援。老师稍作提示:是不是导线与铅芯接触不良呢?受此启发,学生使劲按了按导线与铅芯的接触部位,再作调节,灯泡的明亮程度随之变化,真是喜形于色!
有一个学生在制作直流电动机的实验心得中写道:“第一次做直流电动机,通电后线圈只会轻轻地摆动。于是,试着用加大电流的方法来做,可是还不行。一不小心还把自己的手烫了一下,最终首次的实验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学生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急忙找原因,发现是由于制作的线圈太粗造成的。因此在第二次制作时,我从同学那里找到了合适的铜丝,但没有绝缘皮,灵机一动改用透明胶布把铜丝包住,来当漆包线做成了线圈。这一次,再也没让我铁望!看见转动的电动机,我成功了!”由此看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收获还不少呢!
三、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探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黑箱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一种模拟的方法,实施探究教学。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科学方法训练。例:有一密封的小盒,盒内有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连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1、2、3:4。现测得:接线柱1、2间的电阻值是接线柱1、3间的电阻值的2倍。接线柱1、3间的电阻值与接线柱2、4间的电阻值相同。试画出盒内电路的组成,要求电阻的个数最少。学生探究后,答案不一,各抒已见,主要有两种方案:如图②、图③,但图③中电阻个数为2,个数最少,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