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伟大城市三良策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20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建设伟大城市要实现智能增长,要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同时要形成城市变革的合力。
  到2030年,世界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如何建设和谐发展的城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城市的绩效要从经济实力、社会条件和环境三方面来考察。绩效大幅提高的城市的共同经验是:实现智能增长,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形成城市发展合力。
  一、建设城市要实现智能增长
  实现智能增长要从战略上确定最佳增长机遇并大力培养,要预先设计,使城市及其周边能应对增长需求,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发展,并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繁荣。
  在战略措施方面,要准确评估城市的竞争优势,确定促进增长的潜在集群公司,进行定向投资并提供“客户服务”,助力企业成长。首先,要确定最能促进城市发展的领域,集中资源发展集群。众多企业相互毗邻,可以降低供应成本,提高研发合作效益,促进培养适宜的技术型劳动力。例如,在英国政府促进增长计划的指导下,伦敦成功地培育了一个名为“技术城市”的高技术集群,3年内在城市东端的一个小地段上,集群内的数字创意企业就从原先的11家发展到300家。确定集群发展方向后就要定向进行公共投资,吸引企业入驻。投资者和企业是城市的客户,城市要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可以定期与企业负责人举行会谈,与企业、投资者和人才沟通,并组织路演和会议。
  在规划变革方面,城市领导层要有远见,规划人口的增长、改变及其对交通、学校、医院等造成的影响,要使计划能适时调整,反映城市的变化需求,做到这些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考虑地区发展,使规划具有包容性、灵活性。要考虑地区发展,而不仅是城市本身的发展,因为随着大都市的扩张,它们也需要周围城市的合作及地区服务商的服务。城市规划要经各方讨论,融合地区或城市领导层由上至下的规划与小团体由下至上的建议。城市规划还要富有灵活性,应是一系列指导原则,帮助规划者评估新提议,既满足城市的变革需求,又确保城市迈向既定的长期目标。
  在考虑环境发展方面,全球7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因此城市领导层在做经济决策时要考虑环境发展,这对实现城市的智能发展尤为重要。报告提出两条建议:在规划和修建基础设施时要注意环保;综合应用价格、规章和信息等手段,鼓励居民保护环境。2010-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每年将增加6500万,因此必须实现可持续增长,大力投资绿色基础设施,减少碳排放、废物产出及用水量。
  在确保机会均等方面,不仅要吸引商机,更要为所有居民提供机会,努力减少不平等,保护弱者。应通过发展城郊交通、促进社会融合和建设保障住房,促进机会均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建设城市要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绝大多数城市都面临财政压力,因此迫切的任务是以低成本获取所有应得收入。报告建议,城市领导层严格评价并管理支出,积极寻求公私合作,建立投资责任制,采用先进科技,从而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首先,低成本高效益是高绩效城市的共同特征,任何时候都要努力消除浪费,以有限资源争取最大效益。提高成本效益有很多方法,其中零基预算十分有效,即每个预算项目都要审核,而不是像基准预算那样只有在预算项目数额有变化时才需说明。
  其次,如果公私合作框架设计合理、执行良好,私营部门的专长就有可能提供低成本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成为智能增长的重要因素。
  再者,需要建立投资责任制。要更好地确定开支重点,逐一评估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建议项目能实现特定目标;要提高管理效益,加快审批进程,大力投资工程早期规划和设计;要完善治理体系,使城市能以最佳方式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项目。
  第四,要采用先进科技。技术进步可以使城市领导层采集并分析大量数据,用于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增加收入、改善服务。比如,智能技术根据光强实时数据,可以自动减弱或增强街灯照明,在保证为居民提供安全照明的前提下节省30%的能源成本。交叉路口的摄像头可用来优化信号灯,缩短通行时间,从而减少空气污染,节约治污成本。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还能使居民和企业参与城市管理,完善服务。
  三、建设城市要形成变革的合力
  要使城市发展成人人向往的伟大城市,领导层首先要有变革的远见,还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构建人负其责的文化,努力形成对变革的广泛共识。
  报告指出,许多市长认为,城市就像一个企业,自己是首席执行官,居民是应享受高质量服务的客户。没有哪个天才可以领导城市,但市长的作用是领导居民,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要实现心中宏图,市长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管理但不过度,充分信任,专业对待。人负其责的文化可以使每个人都对城市发展负起责任。首先,要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明确测度进步标准。随之要实行绩效管理,培养人负其责的文化,促进实现目标。最后,通过透明的双向交流与居民和企业形成共识,是实现宏图的关键环节,要使人们相信并理解市长们正在努力提升其生活质量。企业、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间的合作有助于制订地区发展计划,扩大政策支持范围。
  (作者:贾 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处于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台风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经常给该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造成巨大损失。如何通过气象研究来对气象灾害进行预防、应对是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主任敖振浪及其团队的不懈追求。  自1996年起,敖振浪率领团队开始研究和建设广东省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在20多年的攻关历程中,该系统边建设边应用边发挥效益,不断实现从人工到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然而,煤化程度较低的低阶煤和高灰分、高灰熔点、高硫的“三高煤”占据了中国煤炭的半壁江山,这不仅使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不断升级,如何把煤炭高效清洁的“吃干榨净”,成为中国煤炭科技人员最紧迫的任务之一。煤气化技术,作为洁净高效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身陷能源于环境困局的中国来说,就像一颗火种,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它不仅是
题记  据汉代文献记录,中国有丝绸沿海路传播。此后丝绸沿海路传播的记录不断增加。学者们称海上丝绸传播线路为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开始又有大量陶瓷沿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又有学者提出陶瓷之路的概念。为弄清茶的海路传播情况。笔者多年来沿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了一些枢纽地带,包括广州、澳门、台湾、厦门、泉州、福州、海南、北海、宁波、舟山、日照、崂山、莱州、烟台、大连,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的相关海湾地带,
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制成了石墨烯材料,自那时起,石墨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研究和产业化热潮。  石墨烯,一个被称为21世纪的神奇材料。它的厚度相当于一个碳原子,其强度是结构钢的200倍,是迄今为止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其导电导热性质优于常规金属。凭借其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前沿新材料之一。  然而,开发石墨烯新材料离不开
摘 要:承认理论开启了一个从主体间性关系出发理解消费的全新视野。霍耐特认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是消费领域的规范基础——双方在对话机制的引导下满足对方的需求,实现社会自由。但在消费社会中对话机制缺失,消费者日益分化,生产者权力过大,从而破坏了这种相互满足的承认关系。霍耐特对当代消费社会的这种解读忽视了消费承认关系同时是主体间基于自由认同的授权关系,从而导致其窄化了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对
黑泽明在自己的自传中曾说过:“如果不讲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是零了”。潘新春的人生大概也是这样:如果不为海洋事业做出贡献,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大概就是零了。  生活中的潘新春博学睿智,儒雅谦和,举手投足间,既彰显着科学家的严谨与精细,又洋溢着文人才子的浪漫与洒脱;工作中的他则细心、踏实、勤勤恳恳,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周围人。在科学研究的征程中,他用近乎倔强的执着精神与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攀登科学高峰
几千年来,中国人种植粮食作物并以此为主食,畜牧业也是以耗粮型的家畜和家禽为主。但近30年来,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人对肉蛋奶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对粮食的需求急剧下降,人均粮食与畜产品的消耗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食物结构的转型我们应如何应对?基于此,中国工程院任继周联合8位院士2013年7月,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对
Nature封面:本期封面所示为一个完整肾脏细胞器的拼接式免疫荧光扫描图。Nature杂志第7574期封面文章显示了人工肾脏结构的复杂。胚胎中人类肾脏的发育依赖于两种不同的干细胞类型:一种生成收集管,另一种生成功能性肾单位。科学家通过人多能干细胞(hPSCs)分化成这两种类型的母细胞。现在识别出了不仅诱导这些结构、而且诱导周围细胞类型(包括小间隙和血管)所需的信号条件,成功培养出了能重現胚胎肾脏的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每年很早就进入了银装素裹、白雪飘飞的寒冬。这里虽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却也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尤其是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更是上天赏赐给龙江人民的一份厚重礼物。它广阔辽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粮食生产与供应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水稻种植用水越来越紧缺,全球粮食危机越来越加剧,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
2019年中秋節晚上,田野正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好消息从电话那头传来:他的科研成果被材料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接收。这个消息犹如一个从天而降的节日礼物,让田野感到有些激动。这是他从事DNA纳米技术研究以来第二次如此高兴,第一次是他做出第一个成果的那天。  从提出想法到做出成果,再到文章发表,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年。在这期间,这项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很难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