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与感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展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没有政府部门制定出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有益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信息量,减少不宜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信息量。
  目前许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条件又差,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条件都不具备,学生常年看不到电视、看不到报纸、看不到有益的刊物,整天就是跟课本打交道。放假回家虽能看到电视,但缺乏正确的引导,看到的只是电视中的武侠打斗或青年男女拥抱接吻的镜头。这种情况下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能是空谈。思想品德老师要给学生订一些报刊,并引导、激励学生课后多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影视方面的不良影响单靠学校是管不好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才能凑效。
  2.更新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思想品德课好教,什么人都可以教。闭卷考试时期,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就可以了,而如今实行开卷考试,“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反正是翻书考试”……这些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在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专职思想品德教师也就寥寥无几并用来把关教毕业班,非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就由其他科的教师带上或兼上。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应把政教专业毕业的教师选拔到思想品德课岗位上,形成专职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创造条件,给教师以在岗或离岗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创新,对在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品德教师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
  二、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了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首先,活动课随年级的升高而显出倒退的趋势。从数量看,七年级有12节活动课,八、九年级各有4节活动课。从方式看,七年级每节活动课由3—5种不同的形式构成,而八、九年级只有一种;七年级共有42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而八、九年级只有5—12种。从实施看,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活动课都列入了教学计划必须完成,且教材给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意见,应该说,能够顺利实施,但是,由于受“应试”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影响,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可操作性较差,活动课得不到真正落实。其次,活动内容较难。初中教材追求活动形式的齐全,有些却超出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如15周岁左右的八年级学生是未成年公民,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材却安排了“模拟选举人民代表”的活动,这显然不切合实际。再次,缺乏活动课的评价体系。活动课作为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学计划,如何检验其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适当的评价方式,活动课就容易流于形式,变成点缀政治课的“珍珠”。
  三、“灌输”与探究相结合
  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灌输教育要克制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灌输”曲解为教师对学生强制性的生塞硬灌。学生成了完全被动与理应服从的承受者,习惯于“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的简单做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灌输教育时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作为基点,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同样的地位上进行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真正灌入学生的心田,输入学生的脑海,变成学生的精神粮食,产生最佳的灌输效果。二是认为“灌输”教育无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素质教育下的开卷考试,政治课本中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学生自己翻翻看看就可以了,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灌输,反正是翻书考试,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结果是:试没考好,学生变坏了;试考好了,学生也可能变坏了。
  由此可见,在政治课教育教学中,灌输教育这一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地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位置上。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尽量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乐”写,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是一种苦事、难事。  一、培养口语能力  口语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我介绍,并引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  第一,数学课中让学生“说”。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把知识直接告知学生,他们容易忘记知识本身的意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如果教给学生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  关键词:认知心理 数学思想 归纳法 等差数列 化学教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研究人的认知过
期刊
摘 要: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呢? 笔者根据实践,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高中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大多数人在年幼时期就开始接触诗歌、感受诗歌,可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是应用题成为部分学生畏惧数学的主要原因。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期刊
摘 要:课改,意味着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文化的重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老师少讲,就是不讲;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错的;效仿“团坐”法,缺乏相应的培训;重视高效课堂,忽视了刻苦学习;“行云流水”的课堂,学生的展示像是“作秀”;高效课堂必须常态化,盲目运用导学案不恰当。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除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
期刊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地理课上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初中地理中有些概念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则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同时,实验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一: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期刊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倾听每一句话,积极主动思考每一个问题,既是检验课堂成败的主要表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正如生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绿色课堂的构建。为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终极使命,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起跑”唤起经验,引导学生阅读  虽然已进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