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浓的“语文味”奉献给学生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各种教育功能中排位第一的独特功能,是语文的独当之任。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与精准,感受作者为读者着想的良苦用心,做好自己学科分内之事才是正道。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贾宁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特色,让学生在“得意”的同时“得言”,积累言语范式。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描述的那样,圆明园不但规模宏伟,其间还遍布奇花异草。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
  (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恨不得把他们打倒,恨不得……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那些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了,实在搬不动的——
  生: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了。难怪作者在开篇这样感慨道——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
  生:作者就是想给下文做铺垫,这样美的东西竟然被毁灭了,真是令人痛惜!
  生:只有写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体现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其实呢,作者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后来被毁掉形成鲜明对比。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为的是突出它的毁灭带来了巨大损失,激起人们的愤怒与痛惜。
  很多教师把《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当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在教学最后“领悟中心,升华情感”环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由此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渗透近现代史教育,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贾老师教第五自然段时,在引导学生充满了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与愤怒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顺势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文的表达手法上:“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指引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技巧,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比的妙处,而且更能激起痛心和仇恨。这种“对比衬托”的语言范式,会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习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这样,贾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解读适可而止,“语言文字运用”的探究紧随其后,从而引导他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咀嚼出另一番“语文味”,欣赏到另一道“语文风景”。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每一篇都是规范性语言的集合体,具有典范性。虽然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内容思想,不同的语言风格,但透过诸多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诸多的“共同”。这些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语言自觉、语言感觉。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说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学会“怎么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功能不动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再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最浓的“语文味”奉献给学生。(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营海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其他文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李卫东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了解各部分之间在内容和逻辑上的关系,训练了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之后,他又带着学生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质疑问难,很好地处理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整体(篇章)与部分(词、句、段)的关系,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片段一】  师:这篇文章中描写德国人养花的语段还有两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把提出问题作为“四能”之一,并且指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力的想象”。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一个从发现数学问题到表达数学问题的过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著名特级教师刘松通过师生对话的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现采撷几个精彩片段和大家分享。  [片段一]
期刊
弋阳县地处赣东北、信江中游,是上饶的西大门、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故乡。2013年春季,弋阳县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此推动课内大量阅读,推进语文专业化变革。教育,让弋阳这片红土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阅读,让弋阳县千万个家庭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专业,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弋阳教育教学的现状。  幸运邂逅带来的机遇  2012年暑期,弋阳县启动了全县范围的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引发了弋阳教育教学的全面转型。
期刊
钱梦龙老师在《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成功的教学必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学。镇西的过人之处,也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就在于此:‘人’不仅在他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心’里,而且占据着‘中心’的位置。”钱梦龙老师对李老师的课堂研究是很深刻的,阐述是很精辟的,因为这也是我这样一个在李镇西老师带领下的、天天与他接触的、能经常走进他的课堂的普通语文教师最真切的感受
期刊
胡炜老师用六年时间编写出《周德清散曲作品选读》,这对一位长期在农村高中任教的老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该书由“阅读鉴赏”“综合实践活动”“附录”三部分组成。“阅读鉴赏”部分按周德清散曲内容分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选若干首散曲,每首散曲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和相关资料链接,帮助教师指导阅读或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单元设计了序列鉴赏探究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  “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期刊
工作以来,前前后后听了李镇西老师不少课,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一、不落俗套激发疑问  第一次听李老师讲课是在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他正参加四川省赛课,上的是《孔乙己》。李老师没有按常理出牌,依次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一来就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期刊
记者去于都县第二中学采访的那天,正赶上该校“文化大讲堂”开讲,主讲老师是陈荣驹,主讲的是《万紫千红百花吐艳——诗、歌、舞之综合艺术欣赏》。很快,学生们纷纷走进讲堂,井然有序地坐下,没占到座位的学生,干脆站在过道上或者讲堂的门口。陈老师首先问学生:“戏曲是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从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长沙》开始进入,伴随着音乐,诗歌朗诵者的声音铿锵地响起,接着屏幕上出现各种画面,学生们都看得入迷。待朗
期刊
教育,需要安安静静地从事  有人说“教育要有静等花开的情怀”。我非常欣赏这一句话。谢云老师说:“教育的要素,更多是固定的、恒常的、变动不居的。教育关乎生命的成长和培养,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生命的成长都是缓慢的,教育的变动和变迁,也必然是缓慢的。它需要耐心的浸润,而不是猛烈的冲刷;它需要恬然和淡定,而不是急躁和冒进;它需要沉稳渐进的变化,而不是摧枯拉朽的革命——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或许可以洁净空气
期刊
关注名师·李镇西篇  李镇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2000年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武侯区特级校长等荣誉称号。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出版有
期刊
对于词语教学,许多教师总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因为它很容易陷入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生命活力,其结果是学生只能把词语读正确,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却根本体味不到。近日看了特级教师毛立业《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实录,他的词语教学巧中见趣,趣中见智,令人回味无穷。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可爱极了!大家读得怎么样呢?出道题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准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