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各种教育功能中排位第一的独特功能,是语文的独当之任。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与精准,感受作者为读者着想的良苦用心,做好自己学科分内之事才是正道。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贾宁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特色,让学生在“得意”的同时“得言”,积累言语范式。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描述的那样,圆明园不但规模宏伟,其间还遍布奇花异草。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
(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恨不得把他们打倒,恨不得……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那些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了,实在搬不动的——
生: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了。难怪作者在开篇这样感慨道——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
生:作者就是想给下文做铺垫,这样美的东西竟然被毁灭了,真是令人痛惜!
生:只有写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体现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其实呢,作者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后来被毁掉形成鲜明对比。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为的是突出它的毁灭带来了巨大损失,激起人们的愤怒与痛惜。
很多教师把《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当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在教学最后“领悟中心,升华情感”环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由此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渗透近现代史教育,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贾老师教第五自然段时,在引导学生充满了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与愤怒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顺势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文的表达手法上:“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指引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技巧,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比的妙处,而且更能激起痛心和仇恨。这种“对比衬托”的语言范式,会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习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这样,贾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解读适可而止,“语言文字运用”的探究紧随其后,从而引导他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咀嚼出另一番“语文味”,欣赏到另一道“语文风景”。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每一篇都是规范性语言的集合体,具有典范性。虽然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内容思想,不同的语言风格,但透过诸多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诸多的“共同”。这些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语言自觉、语言感觉。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说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学会“怎么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功能不动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再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最浓的“语文味”奉献给学生。(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营海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描述的那样,圆明园不但规模宏伟,其间还遍布奇花异草。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
(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恨不得把他们打倒,恨不得……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那些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了,实在搬不动的——
生: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了。难怪作者在开篇这样感慨道——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
生:作者就是想给下文做铺垫,这样美的东西竟然被毁灭了,真是令人痛惜!
生:只有写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体现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其实呢,作者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后来被毁掉形成鲜明对比。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为的是突出它的毁灭带来了巨大损失,激起人们的愤怒与痛惜。
很多教师把《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当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在教学最后“领悟中心,升华情感”环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由此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渗透近现代史教育,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贾老师教第五自然段时,在引导学生充满了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与愤怒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顺势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文的表达手法上:“课题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呀?”指引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技巧,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比的妙处,而且更能激起痛心和仇恨。这种“对比衬托”的语言范式,会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习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这样,贾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解读适可而止,“语言文字运用”的探究紧随其后,从而引导他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咀嚼出另一番“语文味”,欣赏到另一道“语文风景”。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每一篇都是规范性语言的集合体,具有典范性。虽然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内容思想,不同的语言风格,但透过诸多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诸多的“共同”。这些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语言自觉、语言感觉。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说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学会“怎么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功能不动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再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最浓的“语文味”奉献给学生。(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营海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