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近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考点内容较多,涵盖面广,学习难度较大。在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中,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课堂缺乏效率,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活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遭法课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复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道德与法治 中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35-02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最早由英国的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它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思维导图复习法区别于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复习,它突出“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奥苏贝尔指出“理解型学习是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思维导图复法则是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将道德与法治内在逻辑思维可视化,形成结构完整的知识树,在绘图中历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中的应用方式
(一)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时的应用
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来讲,文字表述的理论性较强,理解记忆较为困难,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非常清晰的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起来也较为轻松。以八下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例。教材的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抽象思维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把枯燥乏味的大段文字变得鲜活生动,把原来容易被埋没的关键词突出出来,能够有效的刺激人的大脑,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如图一所示。
(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做笔记时的应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一般课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一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容量很大,让学生在短时间完成大量知识的构建是非常不易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课中,把各种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进行学习、复习。运用思维导图组治课堂复习,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时间大大缩短,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发展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例如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教材中涉及了多项权利和义务的名称,如果只是依照教材顺序进行逐一讲解不但费时费力,且学生极易弄混,学完可能脑海中还是一团浆糊。但是,如果把各種权利和义务的名称编辑成一幅思维导图,把其中部分关键内容隐去让学生来填空,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迅速实现知识的归类、整合,极大的提高复习的效率,提升复习的效果。如图二所示。
(三)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应用
知识体系的建构是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个章节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梳理和组织知识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思维导图,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在此过程中,把知识模块化,把模块网络化。将教材的重点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起来,实现把教材越读越薄,越学越轻松的效果,对于每一个具体知识点也可以了然于心。对此,笔者将教材整合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法律模块、道德心理模块、国情国策模块。以法律模块为例进行知识整合,如图三所示。
(四)思维导图在解题分析时的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中,国情国策板块是重中之中。其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目标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以此题为例:“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先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一总体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D.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考点的考察分布于选择题、简答题、活动探究题等各种题型中。这是常考考点,同时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和丢分点。对此,笔者用画时间轴的方式将关键节点标注清楚,特别是“三步走”、“两个一百年”、“两个阶段”等易错易混的内容进行清晰的注明,让学生能够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只要学生能够牢牢掌握的时间轴上重要时间节点所代表的关键事件或者目标,那么遇此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如图四所示。
(五)思维导图在优化课堂板书时的应用
在教学中,传统的板书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进行罗列,不能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知识点看起来比较杂乱无章,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课堂板书的效果。首先,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黑板的中心位置写下来,然后将其他的知识点在这个中心点周围进行环绕。这样知识点既是独立的,又与其他知识点具有联系,这样的板书能够将教学内容完整的展示出来,也能将重点进行突出。其次,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师教学时,从核心内容人手,将其他知识点向四周扩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一起将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连接,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图五所示。
三、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复习中发挥的作用
(一)提升专注力
课堂的专注力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每一个思维导图都是从“中心主旨”开始,向四周发散思维。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分析的核心是什么,再以这个核心向四周发散,然后再围绕子极进一步发散,每一次发散都是专注的集中于当前主题本身,这样一来就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易分散。
(二)激发创造力
除了课堂集体构建的思维导图外,更加倡导学生课后自主加工、整理所学,绘制属于自己思维呈现过程的导图。学生在绘图时要明确一个主题,列出各个关键词,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链接点等。运用不同的色彩刺激、不同粗细的线条,配上自己心仪的图像,按照主次顺序,分层分级,精心布局,最终呈现的是一幅富有学生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导图。
(三)培养探究力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自身对知识体系判断、理解、加工过程的体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变为主动获取的状态。思维导图是进行记忆、归纳与创造的有效工具,帮助学生穿越“知识障碍”把教与学推进思维层,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远度。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也能够在不断思考中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纠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收获到成就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借助线条、边框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通俗易懂。学生学习和记忆都非常方便。在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广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其他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2]刘正周.逻辑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振鹏,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德育研究,2019.4.
【关键词】思维导图 道德与法治 中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35-02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最早由英国的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它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思维导图复习法区别于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复习,它突出“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奥苏贝尔指出“理解型学习是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思维导图复法则是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将道德与法治内在逻辑思维可视化,形成结构完整的知识树,在绘图中历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中的应用方式
(一)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时的应用
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来讲,文字表述的理论性较强,理解记忆较为困难,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非常清晰的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起来也较为轻松。以八下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例。教材的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抽象思维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把枯燥乏味的大段文字变得鲜活生动,把原来容易被埋没的关键词突出出来,能够有效的刺激人的大脑,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如图一所示。
(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做笔记时的应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一般课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一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容量很大,让学生在短时间完成大量知识的构建是非常不易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课中,把各种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进行学习、复习。运用思维导图组治课堂复习,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时间大大缩短,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发展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例如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教材中涉及了多项权利和义务的名称,如果只是依照教材顺序进行逐一讲解不但费时费力,且学生极易弄混,学完可能脑海中还是一团浆糊。但是,如果把各種权利和义务的名称编辑成一幅思维导图,把其中部分关键内容隐去让学生来填空,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迅速实现知识的归类、整合,极大的提高复习的效率,提升复习的效果。如图二所示。
(三)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应用
知识体系的建构是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个章节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梳理和组织知识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思维导图,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在此过程中,把知识模块化,把模块网络化。将教材的重点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起来,实现把教材越读越薄,越学越轻松的效果,对于每一个具体知识点也可以了然于心。对此,笔者将教材整合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法律模块、道德心理模块、国情国策模块。以法律模块为例进行知识整合,如图三所示。
(四)思维导图在解题分析时的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中,国情国策板块是重中之中。其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目标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以此题为例:“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先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总体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一总体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D.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考点的考察分布于选择题、简答题、活动探究题等各种题型中。这是常考考点,同时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和丢分点。对此,笔者用画时间轴的方式将关键节点标注清楚,特别是“三步走”、“两个一百年”、“两个阶段”等易错易混的内容进行清晰的注明,让学生能够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只要学生能够牢牢掌握的时间轴上重要时间节点所代表的关键事件或者目标,那么遇此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如图四所示。
(五)思维导图在优化课堂板书时的应用
在教学中,传统的板书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进行罗列,不能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知识点看起来比较杂乱无章,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课堂板书的效果。首先,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黑板的中心位置写下来,然后将其他的知识点在这个中心点周围进行环绕。这样知识点既是独立的,又与其他知识点具有联系,这样的板书能够将教学内容完整的展示出来,也能将重点进行突出。其次,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师教学时,从核心内容人手,将其他知识点向四周扩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一起将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连接,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图五所示。
三、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复习中发挥的作用
(一)提升专注力
课堂的专注力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每一个思维导图都是从“中心主旨”开始,向四周发散思维。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分析的核心是什么,再以这个核心向四周发散,然后再围绕子极进一步发散,每一次发散都是专注的集中于当前主题本身,这样一来就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易分散。
(二)激发创造力
除了课堂集体构建的思维导图外,更加倡导学生课后自主加工、整理所学,绘制属于自己思维呈现过程的导图。学生在绘图时要明确一个主题,列出各个关键词,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链接点等。运用不同的色彩刺激、不同粗细的线条,配上自己心仪的图像,按照主次顺序,分层分级,精心布局,最终呈现的是一幅富有学生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导图。
(三)培养探究力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自身对知识体系判断、理解、加工过程的体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变为主动获取的状态。思维导图是进行记忆、归纳与创造的有效工具,帮助学生穿越“知识障碍”把教与学推进思维层,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远度。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也能够在不断思考中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纠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收获到成就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借助线条、边框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通俗易懂。学生学习和记忆都非常方便。在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广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其他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2]刘正周.逻辑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振鹏,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德育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