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高校预科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认读能力差,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读音不能牢记、发音不准,朗读词语或单个的字时容易出错。认读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汉维发音的差异、维吾尔语无音调、汉语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界限模糊以及汉语某些特殊的拼读规则。通过测试及访谈发现其中字形和笔画相似、相近的字和形声字在认读过程中产生偏誤的机率更大。另外,大多数预科生在对多音字进行认读时,只能掌握其中一个常用的读音,对其他读音容易产生偏误。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对拼音的练习,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灵活运用相应教学方法以提高新疆预科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准确率。
关键词:新疆高校预科生;国家通用文字;认读偏误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8-0009-03
引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刘江涛(2005)《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一文从预科生掌握汉字的状况及预科阶段加强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对预科生认读、书写、使用汉字时的偏误及原因做了细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游玉灵(2011)的《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调查分析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类型、归因以及相关的教学政策[2]。田胜男(2017)的《新疆高校预科生汉字能力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到目前高校预科生的汉字书写、识别、认读、称说及查检五个方面的能力现状,并提出教学和改革建议[3]。郭姗姗(2017)的《新疆少数民族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初探》对新疆主要高校的汉语中级水平的预科生的汉字认读进行了偏误调查,发表了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三种偏误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4]。这些研究都对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和教学方案。本文旨在分析预科生汉字认读的影响因素及其类型,并结合喀什大学预科生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
一、预科生认读国家通用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
维吾尔语简称维语,维吾尔文是黏着语。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朱奇在《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印象因素研究》(2014)一文中写道:“虽然拼音只是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性符号系统,但在汉语习得的初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帮助汉语学习者准确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5]因此,掌握汉语拼音对预科生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维发音的差异而导致认读偏误
通过对喀什大学的预科生进行测试,发现预科生在汉语认读时,对可以对应的汉维语字母错读的机率较低。例如,b、t、k、x、d、p等。在测试中,以下词语在认读时误读的机率较小。例如,悲伤(bēi shāng)、问题(wèn tí)、楷书(kǎi shū)等词语。对维吾尔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字母错读的机率较高。例如,催促(cuī cù)一词易被误读为(suī cù);曹操(cáo cāo)一词易被误读为(sáo sāo)。这是因为维吾尔语字母中没有“c”这个发音,所以在读的时候会把“cuī”读为“suī”“cáo”读为“sáo”“cāo”读“sāo”。
许多预科生在对汉字认读时容易将声母z、c、s、zh、ch、sh、x、b、p、q、j、t、d混淆,不能正确区分此类字母。例如,塑料桶(sù liào tǒng)一词误读为(sù liào dǒng)、炮弹(pào dàn)一词误读为(bào dàn)、山坡(shān pō)一词误读为(xiān pō)等。另外,许多预科生在对汉字认读时容易将韵母i、e、ü、u、ou、uo、ui、ie、iu混淆。例如,否则(fǒu zé)一词被误读为(fuǒ zé);涉及(shè jí)一词被误读为(shì jí);绿色(lǜ sè)一词误读为(lù sì)等。
(二)因维吾尔语中无音调而导致认读偏误
因为维吾尔语并无音调,而汉语中汉字与汉字的区分主要依靠音调,预科生汉字认读时常常把音调读错,特别是容易把二声读为四声、把轻声读为二声。例如,妙计(miào jì)一词被误读为(miáo jì);辨认(biàn rèn)一词被误读为(biàn rén);救济(jiù jì)一词被误读为(jiù jí)等。
(三)汉语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界限模糊而导致认读偏误
在测试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界限非常模糊,经常把前鼻音读为后鼻音,把后鼻音读为前鼻音。这类辅音有“en、in、ing和eng。例如,清晰(qīng xī)一词被误读为(qīn xī);粉笔(fěn bǐ)一词被误读为(fěng bǐ);低吟(dī yín)一词被误读为(dī yíng)等。
(四)汉语某些特殊拼读规则而导致的认读偏误
维吾尔语没有音调,在拼读时讲究元音和谐,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一起拼读。汉语的音节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音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有些音节没有声调,为轻声。汉语拼读方式有双拼法、三拼法和整体认读音节。黄伯荣等(2011)在《现代汉语》中写道,《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表”后面的说明中作了这样的规定:iou、uei、uen、前面加辅音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6]。例如,ch-uēn→chūn(春);zh-uèi→zhuì(坠)
通过测试及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发现许多学生对此类的音节在认读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春天(chūn tiān)一词被误认为(chuēn tiān);吊坠(diào zhuì)一词被误认为(diào zhuèi);最出色(zuì chū sè)一词被误认为(zuèi chū sè)等。
二、预科生容易产生认读偏误的汉字类型 通过测试及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发现其中字形和笔画相似、相近的字和形声字在认读过程中产生偏误的机率更大。另外,大多数预科生在对多音字进行认读时,只能掌握其中一个常用的读音,对其他读音容易产生偏误。
(一)形声字声旁泛化偏误类型及原因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现代汉语中85%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有表音作用,而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分字的意义。例如,用形旁“氵”表示“江、河、湖、海、池、洗”等与水有关系的形声字;用形旁“火”表示“爆、炒、烫、烧”等与火有关系的形声字;用形旁“金(钅)”表示“钢、铁、铜、锡”等与“金(钅)”有关系的形声字。
(二)因形声字声旁泛化而产生的认读偏误原因
汉语里形声字较多,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的声旁和该字的读音相同,剩余的形声字的声旁与该字的读音不相同。导致形声字声旁泛化偏误原因有:(1)形声字的声旁和该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预科生在对形声字进行认读时,常常想当然地把声旁当成字的读音。(2)通过对预科生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声旁的表示读音的作用,而忽略了声符与汉字的读音不相符的情况。学生就把“声旁就是读音”这个规则运用到其他形声字上,从而对四分之三的形声字产生了认读偏误。
(三)形近字认读偏误类型及其原因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含义却不一样的字。简单地说,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其分类有:(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曰、日”;(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甲、田、申、由”;(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蜂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冶”。
1.形近字认读偏误的类型:(1)因字形和笔画相近而产生的认读偏误。刘居红(2008)在《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兼谈汉字教学》一文中认为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元素,是先于汉字部件存在的,笔画的冗余或缺损必将导致部件书写、认知的错误[7]。字形和笔画相似、相近的汉字在认读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把“熏”读为“重”;把“冶铁”读为“治铁”;把“茕茕孑立”读为“茕茕子立”等。(2)误读相同部件构成的汉字字音。例如,把“旋”误读为“旅”;把“劵”误读为“卷”;把“卡钳”误读为“卡甜”。(3)将语义有关联的汉字字音混读。例如,将词语的意义混淆,如“推托”误为“推脱”;“包含”误为“包涵”;“引荐”误为“引见”。(4)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因字义相近而导致的误读。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并列式、偏正式、述宾式、补充式、陈述式、名量式、附加式、重叠式八种。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通过调查分析预科生在认读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把“劳动”的“动”读成“动作”的“作”;把“裁判”中的“判”读成“判断”中的“断”。
2.造成形近字认读偏误的主要原因:(1)汉语字形、笔画过于相似、相近,进而导致学生分不清两字区别。(2)相同部首构成的字,在认读时不易分清其内在区别。(3)分不清语义有关联的的汉字字音,常常把两个词语混淆使用。
(四)预科生多音字认读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读音可以区别词性和词义,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王玲、张健(2014)在《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一文中分析研究了汉字认读偏误,发现多音字现象也是导致“认读”偏误的一个因素[8]。多音字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同字而音与义不同,预科生常常分不清正确的读音。经过测试发现,在对多音字进行认读时,大部分预科生只能正确认读最常见的字音,对此字音也是最先掌握的,而对其他字音也常常认读成此音。
1.忽略多音字中的其他发音而导致的认读偏误。例如,“角”有“jiǎo”和“jué”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jiǎo”,所以学生在看到“角色(jué)”“旦角”“角逐(jué)”等词语时,会把“角(jué)”读为“jiǎo”。“行”有“háng”和“xíng”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háng”,所以学生在看到“行踪(xíng)”“行李(xíng)”等词语时,会把“行(xíng)”读为“háng”。“好”有“hǎo”和“hào”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hǎo”,所以学生在看到“爱好(hào)”“好奇(hào)”“好高骛远(hào)”等词语时,会把“好(hào)”读为“hǎo”。
2.混淆多音字的发音而导致的认读偏误。例如,“露”有“lù”和“lòu”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露马脚”中的“露(lòu)”读成“lù”。“盛”有“shèng”和“chéng”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盛期”“盛开”中的“盛(shèng)”读成“chéng”。“还”有“hái”“huán”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归还”“还债”“还原”中的“还(huán)”读成“hái”。
3.多音字的认读偏误原因:(1)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2)每个读音所表示的意思、词性以及用法都不一样。(3)学生在开始学习多音字时就没有学会,也不明白其中的区别,所以在认读时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五)预科生增加或减少义符导致认读的偏误
增加义符,即人为地加上一个部首或偏旁,把独体字误读为加上偏旁的合体字。减少义符,即人为地去掉一个部首或偏旁,把合体字误读为独体字。
1.因增加义符或减少义符而导致的认读偏误。增加义符的认读偏误:把“卓尔(zhuó ěr)”误读成“掉(diào)尔”;把“夹(jiá)”误读成“峡(xiá)”;把“兑(duì)”误读成“悦(yuè)”等。减少义符的认读偏误:把“魄(pò)”误读成“鬼(guǐ)”;把“孤(gū)”误读成“瓜(guā)”;把“射(shè)”误读成“身(shēn)”等。
2.因增加义符或减少义符而导致认读的偏误原因。这类偏误主要的原因是:(1)在学习新字时,预科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新学习的字,却记住了增加义符的字。(2)通过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在阅读中增加义符的字更为常见,因此经常把不熟悉的新学习的字误读为常见的合体字。(3)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新字与增加义符的字进行区分,而是想当然地认为二者读音一致。
三、小结
根据上述内容得出,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三点:第一,将拼音进行对比并加强对拼音的练习;第二,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第三,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掌握了产生认读偏误的原因后,即可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提高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刘江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5(1).
[2]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研究,2011(8).
[3] 田胜男.新疆高校预科生汉字能力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7).
[4] 郭珊珊.新疆少数民族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初探[J].山西青年,2017(8).
[5] 朱奇.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6]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册:增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刘居红.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兼谈汉字教学[J].喀什大学学报,2008(2).
[8] 王玲,张健.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4(4).
作者简介:史倩茹(1997—),女,汉,甘肃武威人,单位为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易衡)
关键词:新疆高校预科生;国家通用文字;认读偏误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8-0009-03
引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刘江涛(2005)《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一文从预科生掌握汉字的状况及预科阶段加强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对预科生认读、书写、使用汉字时的偏误及原因做了细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游玉灵(2011)的《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调查分析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类型、归因以及相关的教学政策[2]。田胜男(2017)的《新疆高校预科生汉字能力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到目前高校预科生的汉字书写、识别、认读、称说及查检五个方面的能力现状,并提出教学和改革建议[3]。郭姗姗(2017)的《新疆少数民族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初探》对新疆主要高校的汉语中级水平的预科生的汉字认读进行了偏误调查,发表了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三种偏误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4]。这些研究都对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和教学方案。本文旨在分析预科生汉字认读的影响因素及其类型,并结合喀什大学预科生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
一、预科生认读国家通用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
维吾尔语简称维语,维吾尔文是黏着语。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朱奇在《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印象因素研究》(2014)一文中写道:“虽然拼音只是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性符号系统,但在汉语习得的初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帮助汉语学习者准确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5]因此,掌握汉语拼音对预科生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维发音的差异而导致认读偏误
通过对喀什大学的预科生进行测试,发现预科生在汉语认读时,对可以对应的汉维语字母错读的机率较低。例如,b、t、k、x、d、p等。在测试中,以下词语在认读时误读的机率较小。例如,悲伤(bēi shāng)、问题(wèn tí)、楷书(kǎi shū)等词语。对维吾尔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字母错读的机率较高。例如,催促(cuī cù)一词易被误读为(suī cù);曹操(cáo cāo)一词易被误读为(sáo sāo)。这是因为维吾尔语字母中没有“c”这个发音,所以在读的时候会把“cuī”读为“suī”“cáo”读为“sáo”“cāo”读“sāo”。
许多预科生在对汉字认读时容易将声母z、c、s、zh、ch、sh、x、b、p、q、j、t、d混淆,不能正确区分此类字母。例如,塑料桶(sù liào tǒng)一词误读为(sù liào dǒng)、炮弹(pào dàn)一词误读为(bào dàn)、山坡(shān pō)一词误读为(xiān pō)等。另外,许多预科生在对汉字认读时容易将韵母i、e、ü、u、ou、uo、ui、ie、iu混淆。例如,否则(fǒu zé)一词被误读为(fuǒ zé);涉及(shè jí)一词被误读为(shì jí);绿色(lǜ sè)一词误读为(lù sì)等。
(二)因维吾尔语中无音调而导致认读偏误
因为维吾尔语并无音调,而汉语中汉字与汉字的区分主要依靠音调,预科生汉字认读时常常把音调读错,特别是容易把二声读为四声、把轻声读为二声。例如,妙计(miào jì)一词被误读为(miáo jì);辨认(biàn rèn)一词被误读为(biàn rén);救济(jiù jì)一词被误读为(jiù jí)等。
(三)汉语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界限模糊而导致认读偏误
在测试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界限非常模糊,经常把前鼻音读为后鼻音,把后鼻音读为前鼻音。这类辅音有“en、in、ing和eng。例如,清晰(qīng xī)一词被误读为(qīn xī);粉笔(fěn bǐ)一词被误读为(fěng bǐ);低吟(dī yín)一词被误读为(dī yíng)等。
(四)汉语某些特殊拼读规则而导致的认读偏误
维吾尔语没有音调,在拼读时讲究元音和谐,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一起拼读。汉语的音节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音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有些音节没有声调,为轻声。汉语拼读方式有双拼法、三拼法和整体认读音节。黄伯荣等(2011)在《现代汉语》中写道,《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表”后面的说明中作了这样的规定:iou、uei、uen、前面加辅音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6]。例如,ch-uēn→chūn(春);zh-uèi→zhuì(坠)
通过测试及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发现许多学生对此类的音节在认读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春天(chūn tiān)一词被误认为(chuēn tiān);吊坠(diào zhuì)一词被误认为(diào zhuèi);最出色(zuì chū sè)一词被误认为(zuèi chū sè)等。
二、预科生容易产生认读偏误的汉字类型 通过测试及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发现其中字形和笔画相似、相近的字和形声字在认读过程中产生偏误的机率更大。另外,大多数预科生在对多音字进行认读时,只能掌握其中一个常用的读音,对其他读音容易产生偏误。
(一)形声字声旁泛化偏误类型及原因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现代汉语中85%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有表音作用,而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分字的意义。例如,用形旁“氵”表示“江、河、湖、海、池、洗”等与水有关系的形声字;用形旁“火”表示“爆、炒、烫、烧”等与火有关系的形声字;用形旁“金(钅)”表示“钢、铁、铜、锡”等与“金(钅)”有关系的形声字。
(二)因形声字声旁泛化而产生的认读偏误原因
汉语里形声字较多,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的声旁和该字的读音相同,剩余的形声字的声旁与该字的读音不相同。导致形声字声旁泛化偏误原因有:(1)形声字的声旁和该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预科生在对形声字进行认读时,常常想当然地把声旁当成字的读音。(2)通过对预科生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声旁的表示读音的作用,而忽略了声符与汉字的读音不相符的情况。学生就把“声旁就是读音”这个规则运用到其他形声字上,从而对四分之三的形声字产生了认读偏误。
(三)形近字认读偏误类型及其原因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含义却不一样的字。简单地说,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其分类有:(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曰、日”;(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甲、田、申、由”;(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蜂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冶”。
1.形近字认读偏误的类型:(1)因字形和笔画相近而产生的认读偏误。刘居红(2008)在《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兼谈汉字教学》一文中认为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元素,是先于汉字部件存在的,笔画的冗余或缺损必将导致部件书写、认知的错误[7]。字形和笔画相似、相近的汉字在认读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把“熏”读为“重”;把“冶铁”读为“治铁”;把“茕茕孑立”读为“茕茕子立”等。(2)误读相同部件构成的汉字字音。例如,把“旋”误读为“旅”;把“劵”误读为“卷”;把“卡钳”误读为“卡甜”。(3)将语义有关联的汉字字音混读。例如,将词语的意义混淆,如“推托”误为“推脱”;“包含”误为“包涵”;“引荐”误为“引见”。(4)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因字义相近而导致的误读。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并列式、偏正式、述宾式、补充式、陈述式、名量式、附加式、重叠式八种。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通过调查分析预科生在认读双音节并列式合成词时容易产生误读。例如,把“劳动”的“动”读成“动作”的“作”;把“裁判”中的“判”读成“判断”中的“断”。
2.造成形近字认读偏误的主要原因:(1)汉语字形、笔画过于相似、相近,进而导致学生分不清两字区别。(2)相同部首构成的字,在认读时不易分清其内在区别。(3)分不清语义有关联的的汉字字音,常常把两个词语混淆使用。
(四)预科生多音字认读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读音可以区别词性和词义,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王玲、张健(2014)在《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一文中分析研究了汉字认读偏误,发现多音字现象也是导致“认读”偏误的一个因素[8]。多音字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同字而音与义不同,预科生常常分不清正确的读音。经过测试发现,在对多音字进行认读时,大部分预科生只能正确认读最常见的字音,对此字音也是最先掌握的,而对其他字音也常常认读成此音。
1.忽略多音字中的其他发音而导致的认读偏误。例如,“角”有“jiǎo”和“jué”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jiǎo”,所以学生在看到“角色(jué)”“旦角”“角逐(jué)”等词语时,会把“角(jué)”读为“jiǎo”。“行”有“háng”和“xíng”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háng”,所以学生在看到“行踪(xíng)”“行李(xíng)”等词语时,会把“行(xíng)”读为“háng”。“好”有“hǎo”和“hào”两个读音。预科生最先掌握的字音是“hǎo”,所以学生在看到“爱好(hào)”“好奇(hào)”“好高骛远(hào)”等词语时,会把“好(hào)”读为“hǎo”。
2.混淆多音字的发音而导致的认读偏误。例如,“露”有“lù”和“lòu”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露马脚”中的“露(lòu)”读成“lù”。“盛”有“shèng”和“chéng”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盛期”“盛开”中的“盛(shèng)”读成“chéng”。“还”有“hái”“huán”两个不同的发音。预科生常把“归还”“还债”“还原”中的“还(huán)”读成“hái”。
3.多音字的认读偏误原因:(1)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2)每个读音所表示的意思、词性以及用法都不一样。(3)学生在开始学习多音字时就没有学会,也不明白其中的区别,所以在认读时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五)预科生增加或减少义符导致认读的偏误
增加义符,即人为地加上一个部首或偏旁,把独体字误读为加上偏旁的合体字。减少义符,即人为地去掉一个部首或偏旁,把合体字误读为独体字。
1.因增加义符或减少义符而导致的认读偏误。增加义符的认读偏误:把“卓尔(zhuó ěr)”误读成“掉(diào)尔”;把“夹(jiá)”误读成“峡(xiá)”;把“兑(duì)”误读成“悦(yuè)”等。减少义符的认读偏误:把“魄(pò)”误读成“鬼(guǐ)”;把“孤(gū)”误读成“瓜(guā)”;把“射(shè)”误读成“身(shēn)”等。
2.因增加义符或减少义符而导致认读的偏误原因。这类偏误主要的原因是:(1)在学习新字时,预科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新学习的字,却记住了增加义符的字。(2)通过对预科生进行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在阅读中增加义符的字更为常见,因此经常把不熟悉的新学习的字误读为常见的合体字。(3)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新字与增加义符的字进行区分,而是想当然地认为二者读音一致。
三、小结
根据上述内容得出,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三点:第一,将拼音进行对比并加强对拼音的练习;第二,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第三,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掌握了产生认读偏误的原因后,即可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提高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刘江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5(1).
[2]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研究,2011(8).
[3] 田胜男.新疆高校预科生汉字能力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7).
[4] 郭珊珊.新疆少数民族中级预科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初探[J].山西青年,2017(8).
[5] 朱奇.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6]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册:增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刘居红.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兼谈汉字教学[J].喀什大学学报,2008(2).
[8] 王玲,张健.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4(4).
作者简介:史倩茹(1997—),女,汉,甘肃武威人,单位为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