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语教育改革,目的是为了让语言回归“沟通”这一本质,因此,外语教育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而改变。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来说,应侧重于听说能力,所以,教材内容、教师听说能力的水平、备课内容、课外学习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新教改;外语听说能力;外语教材;课外学习
根据外语教育改革,英语将逐步退出高考舞台,不是说外语已经不重要、不用学了,而是为了让外语回归“沟通”这一本质作用,而非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外语教育的重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把学生教育为“实用型”人才,而不是“考试型”。众所周知,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四大板块,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就是听说能力水平,日常交流最实用的也就是“听”和“说”,这必定是新教改下中小学生语言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当下中小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需要着重培训的方面。
一个人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在于其能否顺利与他人交流,因此,完整地听懂对方所传达的意思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是关键。无论是用中文、英文,还是其他语言,当张开嘴巴,“蹦出”第一句话时,对方就能大概估计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再继续深入交谈,对方就能了解说话者对这门语言的熟悉程度。所以,用地道的语音语调并且运用正确的语法结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沟通交流的第一步,新课改下外文教育的目的也应是让学生掌握这一能力。
然而,比起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说”的能力。一方面,学生会因为“不会说”而不开口;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怕表达有误而不敢开口。世界上语言众多,并且难度不一,英语作为中小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基础的听力课和口语课应该是“不分家”的,在小学甚至到初中,这两门课都应该合并成“听说课”,并且要独立于传统的语法课,一周至少要一课时。但通常“听说课”在中小学的开设会遇到两个主要的障碍:第一,教师会因为听说课的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等原因把这门课改成传统的语法课;第二,通常学生对听说课会持有一种害怕甚至“反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难,听不懂”“无聊,不感兴趣”等。
为了提高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阶段的“听说能力”,无论是所用的教材,还是教师的听力口语能力,甚至是课外辅助学习等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当然,“说”的前提是“听”。所以“听”是举足轻重的,那么,要怎样听?如何把所听到的变成自己嘴里说出的话?这正是学生要掌握、教师要培养的重点内容。
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能力,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必须使用有趣、原版的教材,课文的录音必须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播出。因为大多的小学生和少数的初中生都没接触过外语,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并且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模仿的过程,所以,使用原版的教材和听力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说”是“听”的输出,首先要听到标准的语音和正确的表达,才能用标准的语音和正确的表达去说。另外,教材必须有趣并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第二,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水平。在听说课堂上,除了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就是教师的声音,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多模仿将要在课堂上播给学生的原文录音,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到标准的语音和正确表达方式。同时,即使因为学生听不懂而需要每句解释,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尽量用所教授的语言进行讲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三,备课的内容不需要多,但必须令学生熟练所教授内容,并且内容要和学生语言水平相当。学习新内容后,可随之播放一些含有当日教学内容的歌词、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等加以巩固,使硬生生的内容变得灵活和实际。
第四,重视课外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学习语言就是要模仿,把“他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因此,教师应尽量多布置口头作业,如背诵课文录音和对话练习等。当然,这里的背诵不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而是边听录音,让大脑自动吸收录音的内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而能自然地背出来,这才是提高听说能力最高效、最轻松的办法。另外,如今有各式各样的网站,教师应该多加推荐,让学生有选择地去浏览一些正规的语言学习网站,聆听一些有内涵的外文歌曲,观看一些经典的外文电影,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所有外语都一样,它们的本质就是为了方便我们沟通,听”和“说”是沟通的根。所以,“听说教育”必定是教育改革下外语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学生都应积极响应,跟着新教改的步伐前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
关键词:新教改;外语听说能力;外语教材;课外学习
根据外语教育改革,英语将逐步退出高考舞台,不是说外语已经不重要、不用学了,而是为了让外语回归“沟通”这一本质作用,而非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外语教育的重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把学生教育为“实用型”人才,而不是“考试型”。众所周知,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四大板块,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就是听说能力水平,日常交流最实用的也就是“听”和“说”,这必定是新教改下中小学生语言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当下中小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需要着重培训的方面。
一个人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在于其能否顺利与他人交流,因此,完整地听懂对方所传达的意思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是关键。无论是用中文、英文,还是其他语言,当张开嘴巴,“蹦出”第一句话时,对方就能大概估计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再继续深入交谈,对方就能了解说话者对这门语言的熟悉程度。所以,用地道的语音语调并且运用正确的语法结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沟通交流的第一步,新课改下外文教育的目的也应是让学生掌握这一能力。
然而,比起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说”的能力。一方面,学生会因为“不会说”而不开口;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怕表达有误而不敢开口。世界上语言众多,并且难度不一,英语作为中小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基础的听力课和口语课应该是“不分家”的,在小学甚至到初中,这两门课都应该合并成“听说课”,并且要独立于传统的语法课,一周至少要一课时。但通常“听说课”在中小学的开设会遇到两个主要的障碍:第一,教师会因为听说课的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等原因把这门课改成传统的语法课;第二,通常学生对听说课会持有一种害怕甚至“反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难,听不懂”“无聊,不感兴趣”等。
为了提高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阶段的“听说能力”,无论是所用的教材,还是教师的听力口语能力,甚至是课外辅助学习等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当然,“说”的前提是“听”。所以“听”是举足轻重的,那么,要怎样听?如何把所听到的变成自己嘴里说出的话?这正是学生要掌握、教师要培养的重点内容。
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能力,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必须使用有趣、原版的教材,课文的录音必须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播出。因为大多的小学生和少数的初中生都没接触过外语,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并且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模仿的过程,所以,使用原版的教材和听力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说”是“听”的输出,首先要听到标准的语音和正确的表达,才能用标准的语音和正确的表达去说。另外,教材必须有趣并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第二,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水平。在听说课堂上,除了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就是教师的声音,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多模仿将要在课堂上播给学生的原文录音,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到标准的语音和正确表达方式。同时,即使因为学生听不懂而需要每句解释,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尽量用所教授的语言进行讲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三,备课的内容不需要多,但必须令学生熟练所教授内容,并且内容要和学生语言水平相当。学习新内容后,可随之播放一些含有当日教学内容的歌词、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等加以巩固,使硬生生的内容变得灵活和实际。
第四,重视课外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学习语言就是要模仿,把“他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因此,教师应尽量多布置口头作业,如背诵课文录音和对话练习等。当然,这里的背诵不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而是边听录音,让大脑自动吸收录音的内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而能自然地背出来,这才是提高听说能力最高效、最轻松的办法。另外,如今有各式各样的网站,教师应该多加推荐,让学生有选择地去浏览一些正规的语言学习网站,聆听一些有内涵的外文歌曲,观看一些经典的外文电影,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所有外语都一样,它们的本质就是为了方便我们沟通,听”和“说”是沟通的根。所以,“听说教育”必定是教育改革下外语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学生都应积极响应,跟着新教改的步伐前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