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及现状,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1]倡导和谐、民主、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新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学习方式和交流平台,有助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合作意识。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经过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历史和现状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学习情景。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模式。由于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需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意义有两层:
(1)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合理的小组建构
为进行长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小组时,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1)异质分组,长期采用,相对稳定。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组员间的互帮互助提供可能,又为班内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提供条件基础)
(2)随机组合,灵活应变。在长期稳定不变的小组组合形式下,有时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任务的特点,小组内角色互换。偶尔也允许学生按兴趣爱好,甚至按寝室分组,自由组合,以适当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娱乐心理。
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对组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考核,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3.有序的合作规则
无序的小组合作学习常沦为学优生发挥潜能、表现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对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组织讨论探究等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则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汇报。为促进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在讨论、交流时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每位组员既承担个人责任,又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 有效的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面对的是小组同伴,心理焦虑程度降低,更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合作学习形式:
⑴ 合作预习。预习目标要达到设疑启智、激发思维的效果,教师应经常提出富于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互帮互学。如在学习Module 3 Unit 9 International foods for the festival这一单元时,教师先把预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告诉学生:a) 了解身边人喜爱的美食); b) 查阅美食英文名称;c) 说出你最喜爱的美食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这个美食; d) 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健康的生活方式。 组长课后就督促组员预习并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把疑难地方作好笔记。
⑵ 合作表演。通过Play Show, Singing Competition, Daily Talk等表演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巩固教学效果。小组内性格外倾型学生一般承担较复杂的角色,活跃气氛,调动情绪,内倾型学生在大家的带动下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由各组推荐学生进行点评、小结、打分。
(3)合作完成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要求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搜集生活中的英语,编辑英文小报、作文集等。对完成的书面作业,采用组内自改、组间互批或集中批阅。这样,作业不再仅仅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还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4) 合作纠错。每次测验后,集体订正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不尽相同,在一节课内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就由小组合作纠错。组员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查阅参考书或由理解的学生解答,对于小组交流还没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教师“个别点评”。
4. 适度的竞争与评价机制
合作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每个组员的积极参与、思考与尝试,个体对完成任务的内动力和外界的诱导都重要,因此引入适度的竞争与评价机制,提升组员的责任感十分必要。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广、积极性高、独创性强的组员及时表扬奖励,激发组内的竞争,消除个别学生依赖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同时,确立不仅个人努力上进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对课堂表现看重组员参加的人数和合作质量,对课后作业、预习、背诵等看重整体完成的质量,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产生积极影响并发挥一定作用的。笔者相信,只要策略得当,合作学习模式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 坦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29日。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5]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1]倡导和谐、民主、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新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学习方式和交流平台,有助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合作意识。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经过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历史和现状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学习情景。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模式。由于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需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意义有两层:
(1)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合理的小组建构
为进行长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小组时,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1)异质分组,长期采用,相对稳定。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组员间的互帮互助提供可能,又为班内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提供条件基础)
(2)随机组合,灵活应变。在长期稳定不变的小组组合形式下,有时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任务的特点,小组内角色互换。偶尔也允许学生按兴趣爱好,甚至按寝室分组,自由组合,以适当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娱乐心理。
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对组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考核,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3.有序的合作规则
无序的小组合作学习常沦为学优生发挥潜能、表现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对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组织讨论探究等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则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汇报。为促进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在讨论、交流时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每位组员既承担个人责任,又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 有效的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面对的是小组同伴,心理焦虑程度降低,更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合作学习形式:
⑴ 合作预习。预习目标要达到设疑启智、激发思维的效果,教师应经常提出富于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互帮互学。如在学习Module 3 Unit 9 International foods for the festival这一单元时,教师先把预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告诉学生:a) 了解身边人喜爱的美食); b) 查阅美食英文名称;c) 说出你最喜爱的美食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这个美食; d) 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健康的生活方式。 组长课后就督促组员预习并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把疑难地方作好笔记。
⑵ 合作表演。通过Play Show, Singing Competition, Daily Talk等表演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巩固教学效果。小组内性格外倾型学生一般承担较复杂的角色,活跃气氛,调动情绪,内倾型学生在大家的带动下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由各组推荐学生进行点评、小结、打分。
(3)合作完成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要求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搜集生活中的英语,编辑英文小报、作文集等。对完成的书面作业,采用组内自改、组间互批或集中批阅。这样,作业不再仅仅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还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4) 合作纠错。每次测验后,集体订正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不尽相同,在一节课内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就由小组合作纠错。组员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查阅参考书或由理解的学生解答,对于小组交流还没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教师“个别点评”。
4. 适度的竞争与评价机制
合作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每个组员的积极参与、思考与尝试,个体对完成任务的内动力和外界的诱导都重要,因此引入适度的竞争与评价机制,提升组员的责任感十分必要。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广、积极性高、独创性强的组员及时表扬奖励,激发组内的竞争,消除个别学生依赖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同时,确立不仅个人努力上进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对课堂表现看重组员参加的人数和合作质量,对课后作业、预习、背诵等看重整体完成的质量,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产生积极影响并发挥一定作用的。笔者相信,只要策略得当,合作学习模式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 坦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29日。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5]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